×
人虫大战-人类与昆虫没有终结的较量

人虫大战-人类与昆虫没有终结的较量

1星价 ¥20.9 (7.2折)
2星价¥20.9 定价¥2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36972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0
  • 出版时间:2011-09-01
  • 条形码:9787502369729 ; 978-7-5023-6972-9

本书特色

童话故事中,忙碌的蚂蚁是勤劳的象征,然而实际上它们偏偏是蚜虫的帮凶;漂亮的蝴蝶是美的化身,但其幼年时却是祸害作物的能手;蜘蛛到处结网,令人生厌,但正是那张网在帮您捕杀蚊子和苍蝇;还有您身边的知了、蛐蛐、蝈蝈、飞蛾等等,是可恶呢?还是可爱?究竟该叫“害虫”呢?还是“益虫”? 门前丝瓜嫩叶上的蚜虫、阳台鲜花上的粉虱、卧室里宠物身上的跳蚤、衣柜中神秘飘来的衣鱼……环顾我们四周,无处不受到害虫的侵扰。虽然在漫长的人虫大战中,人类曾取得过辉煌,并在不断争斗中逐步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但是,害虫并未臣服,无论其种类还是数量都似乎越来越多,这到底是为什么?

内容简介

《人虫大战:人类与昆虫没有终结的较量》全面介绍了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农产品用药除虫的替代方法——虫害的生态防治。用具体实例,依次介绍了与田间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农业防治技术,借助自然界外援的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昆虫生物学特性的诱杀技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不断产生的化学农药、激素合成、作物育种、遗传不育、基因工程等现代防虫新技术,近代人对害虫防治的生态反思,以及作者对未来害虫防治的展望。 《人虫大战:人类与昆虫没有终结的较量》图文并茂,事例典型生动,文笔简洁诙谐,谈笑中用通俗的语言道出了虫害生态防治的许多深奥哲理,是广大青少年、研究人员、农技人员易读易懂的一本科普佳作。

目录

序 言 漫长的历史
**章 与蝗虫的千年较量
一、荒滩上的幽灵
二、千年的争斗
三、多管齐下的治虫措施

第二章 攻克白色堡垒
一、堡垒中的女儿国
二、外援的功绩
三、自然界中的朋友

第三章 阻击棉铃虫
一、养出来的棉花害虫
二、诱杀棉铃虫
三、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四章 神虫的覆灭
一、天降神虫
二、弹压小麦吸浆虫
三、日新月异的控虫技术

第五章 化学农药发明的喜与忧
一、令人振奋的杀虫武器
二、害虫的抗争
三、人类付出的代价

第六章 迟到的反思
一、害虫能被完全消灭吗?
二、谁掌握着害虫的生存权?
三、防治"害虫"还是"虫害"?
四、重新燃起的希望

第七章 较量远未终止
一、自有后来虫
二、未来生态防治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钻到地下躲避酷暑和严寒的吸浆虫幼虫感觉到了舂的萌动,睁开朦胧的睡眼,开始缓缓向土表移动,小麦拔节时,变“长茧”做着化蛹的准备,在小麦抱胎孕穗时,逐渐化蛹,经过半个多月的彻底转化,小麦抽穗时正好羽化成蚊子。这些小蚊子寿命很短,雄的只能活2~4天,雌的稍长一点也只有3~5天,但它们却很会珍惜暂短的生命,自蛹壳脱出后,翅膀尚未展开就先钻出地面,在地表爬行,选择一有利地形,稍事休息后,努力拍打两个皱叠的翅膀,待双翅完全展开变硬后,向前爬行,似乎是在为**次飞行做着准备活动。约经10~30分钟后,开始做短距离的飞翔,为了隐蔽,此时多在地面杂草的茎株间或在麦秆的下半部。 就在低空练飞行技术的同时,还顺便完成了生命中的另一重要活动——交配。完成这一活动仅需4分钟,*长也不超过10分钟。然后继续自己的飞行练习。等飞行技术练得纯熟后,立即飞向正值抽穗期的麦穗,开始紧张地产卵,此时也不过当日下午3~4点。它们的时间抓得很紧,一旦遇到麦穗,立刻上下左右爬行,同时将腹部末端的产卵管伸出并不停地在各小穗的空隙间探试,凡产卵管能插人的地方都留下一粒卵。每次产卵后只休息3~5秒钟即另换地点。麦粒的护颖和外颖之间,外颖与内颖之间,小穗轴与穗轴之间,外颖与内颖合缝处均能产卵,其中以外颖和护颖之间产卵*多,这样未来的小宝宝们不仅能尽快钻入麦粒,免遭天敌伤害或被风吹落,而且不用费力就可以很快找到食物。考虑得多周到! 风平浪静时,小麦吸浆虫自己飞不远,却会巧妙利用微风传播,大风飘送时,传播更远。当然,风力大于每秒5米时就停止活动,钻到地面小麦根部或土缝中。一般成虫羽化后第2天即能将腹内大部分卵产出。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天亮后,震翅去掉身上的露水,洗漱完毕,趴在麦穗上饮点露水,太阳初升时,虫体向阳,5分钟后身体暖和了开始飞翔,每天晨练1个多小时。小麦吸浆虫需要阳光但不喜欢强光,太阳升高后,即转入贴近地面的麦叶下。麦田宛如吸浆虫的青纱帐,如果大田麦株稀疏,不足以隐蔽,则转入更茂密处或其他叶子下。因为若无遮盖,在强烈阳光下,曝晒30分钟,吸浆虫即一命呜呼。 卵经3~4日后,隔壳可见幼虫在壳内活动,此时,里面的幼虫用力一顶,破壳而出,一条新的生命宣告诞生。幼虫自卵出来后,在卵壳旁留恋盘桓一段时间后,缓缓爬行,由内外颖合缝处钻入颖壳,附于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吸食。以口器破伤麦粒皮,吸食流出浆液。此时正是小麦开始灌浆的时候,麦嫩汁多,里面既是营养库,又是避风港。藏在里面,吃喝不愁,谁也看不见。如此生活20天左右,脱皮2次而老熟。**次脱皮在孵化2日后,第二次在老熟入土之前。*后一次的皮虽然从虫体上脱下但并不抛弃,如果碰到干旱天气,它们常常躲在这层皮内蛰伏不动,借以抵御干旱。 随着麦粒瘪缩,吸浆虫的幼虫逐渐肥硕丰满,需要脱颖人土。这时如遇小麦颖口较紧,幼虫爬出所需时间拖长,待太阳升起后,未能脱离颖口者,往往由于颖壳干燥收缩,将虫体一半夹在颖口内,一半在外则必死无疑。当然,若遇下雨天或晨雾重的天气,小麦颖壳被水浸湿后变得异常柔软,里面的吸浆虫幼虫则如鱼得水,纷纷脱皮而出。没有了阻力,它们脱出的速度也格外地快,自头部露出颖口至完全离开颖口,仅需2分钟的时间。出颖后,爬至麦芒、麦叶或小穗的顶端,身体两端弯到一处,背部拱起,然后猛力弹动,一个漂亮的高空跳水动作稳稳地落到地面。有的胆小一点,选择附近的水珠钻入,遇微风摆动,水珠被震落时,随之落地。那些实在不敢跳下麦粒的,就随雨水沿麦秆滑至地面,然后寻找土缝钻人,若运气不好找不到土缝时,干脆找一软土地头朝下直接钻入,这一待*少也得10个月。 搞清了小麦吸浆虫的生物学特性后,许多防治技术陆续推出。早先人们想到的是用纱布做一布兜,捆到竹竿或木棍上到麦地里抓虫。就像捞鱼一样在麦田中左右扫动,捞一会儿,将网兜中的吸浆虫杀死,倒出,然后接着捞。虽说费工,但也能消灭一些吸浆虫。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