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汶川地震个案研究
- ISBN:97875622524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7
- 出版时间:2011-11-01
- 条形码:9787562252498 ; 978-7-5622-5249-8
本书特色
徐晓军所著的《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汶川地震个案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测量、实地观察、深度访谈和文献搜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便于获取当地重建政策、灾民反应及实际执行效果等**手资料和各级政策等第二手文献资料,进而对资料进行有效分析。通过设计与发放评估调查问卷,充分掌握灾后的生产与生活救助及恢复情况,并对社会救助的过程、效果、效率等展开了较为详尽的测量,从客观事实与灾民的主观感受两个方面收集相关资料。
内容简介
《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汶川地震个案研究》以汶川地震后的财富分配与流动机制为个案,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着重描述、分析了仰望中的国家、被失序的市场、灾后运作的精英以及常态化的应急制度等在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的机制及其特点,《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汶川地震个案研究》提出了我国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的“国家主导、市场主体、精英运作、制度保障”的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机制。
目录
**章 仰望中的国家——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的国家
**节 国家与灾后财富的分配与流动
第二节 震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的国家
第三节 震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的国家机制及其特点
第四节 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的国家
第二章 被失序的市场——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的市场
**节 市场与灾后财富的分配与流动
第二节 震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的市场及其作用机制
第三节 震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的市场机制及其特点
第四节 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的市场
第三章 建构灾难的精英——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的乡村精英
**节 乡村精英与灾后财富的分配与流动
第二节 震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的乡村精英
第三节 震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中乡村精英的影响及其特点
作者简介
徐晓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边缘人群的社会融入研究。著有《断裂、重构与新生——乡村艾滋病人的社会关系结构重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乡镇街坊:结构与关系——武汉市郊兰乡街坊的个案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著作,曾在《社会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次获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4.1¥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性心理学
¥19.7¥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语文闲谈
¥12.2¥29.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4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