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分
鲁迅时代何以为生-陈明远文集-二
陈明远文集-二
作为民国时期中产智识阶级,鲁迅、陈独秀、胡适、王实味、丁玲等社会中间力量,在他们创造精神自由的同时,是如何处理自己的经济生活的?陈明远先生持续二十多年研究此专题,挖掘出了一个何以为生的鲁迅时代。 7块7购得
- ISBN:978722410488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0
- 出版时间:2013-03-01
- 条形码:9787224104882 ; 978-7-224-10488-2
本书特色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考证20世纪文化人的生活 史料翔实,还原文化名人的真实生活
内容简介
作为民国时期中产智识阶级,鲁迅、陈独秀、胡适、王实味、丁玲等社会中间力量,在他们创造精神自由的同时,是如何处理自己的经济生活的?陈明远先生持续二十多年研究此专题,挖掘出了一个何以为生的鲁迅时代。
目录
上编:鲁迅的经济状况
鲁迅属于中产的智识阶级——我算清了鲁迅一生挣的钱
鲁迅24年间收入的银圆,相当于如今多少钱?
鲁迅少年时期周家的经济状况
鲁迅在南京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生活
鲁迅留学日本后的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的改善——成为民国教育部公务员
从绍兴会馆到八道湾新居
《新青年》同人为何不要稿费
鲁迅参与“索薪”斗争——北京时期(1922—1926)
鲁迅与周作人夫妇闹翻了
西三条胡同21号小四合院
《鲁迅日记》和《家用账》所载收支情况——北京时期(1923—1926)
鲁迅为何南下赴厦门大学
鲁迅在厦门的日子
鲁迅1927年在广州的生活
参照:广州物价与民众生活状况
鲁迅初到上海的打算
鲁迅为什么要责骂蔡元培?
蔡元培通过大学院照顾鲁迅
《鲁迅日记》所载经济收入——上海时期(1927—1936)
鲁迅为版税而奋斗
鲁迅与林语堂之争
鲁迅在上海的住房
鲁迅南下后对于北平母亲与发妻的赡养——北平西三条家用账
附录:《北平西三条(鲁母及朱安)家用账》所载收支
致命的昏和卖
鲁迅、琉璃厂和旧书、文物
鲁迅逛小市
对琉璃厂的眷念
鲁迅谈自己的收支概况
鲁迅购书费用占收入的百分比
鲁迅和电影
“奴隶总管”和“鸣鞭”的典故
下编:经济状况个案
王韬(1828—1897)的经济状况
经济背景概况
挂名干薪
主持格致书院
为报刊当编辑和写稿
开书局印书卖书
附录:19世纪中叶上海的物价与生活水平
康有为(1858—1927)的经济状况
康、梁以实业互助
康有为原有的住宅
上海新闸路辛家花园
康公馆、游存庐和天游学院
“游存”康公馆的庞大开支
康有为出售书法作品
康有为晚年的交往
扶乩问卜未避免农场失败
康有为晚年的别墅
七十寿辰与死亡之谜
蔡元培(1868—1940)的经济状况
在国外“爬格子”自筹留学费用
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
章太炎(1869—1936)的经济状况
章太炎的遗产清单
章太炎日常生活简朴
东三省筹边使
结婚时的积蓄
1913—1916年在北京被软禁的生活
1922年在上海主讲国学
朵云轩的照顾
“一笔”墨宝发了财
杜月笙勾搭章太炎
陈独秀眼中的章太炎
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
到杭州讲授国学
王国维(1877—1927)的经济状况
跟随罗振玉奔波
沦为清朝遗老东渡日本
回国后颠沛流离
清华研究院国学门教授
日常生活的嗜好
晚年丧子之痛
跟罗振玉的纠葛
王国维在北京的几个住处
自沉昆明湖
陈独秀(1879—1942)的经济状况
创办《新青年》杂志
教导妻子儿女艰苦奋斗
职业革命家的生活费
把监狱当成研究室
陈独秀晚年何以为生
周作人(1885—1967)的经济状况
洋务学堂的学生时代
日本留学时代
到北京后经济状况不断改善
周氏家族大宅门
周氏兄弟对于“钱”的原则分歧
抗日烽火初起时
卖身投靠日本侵略者
阔气的汉奸官僚
泯昧良知的辩解
1949年以后的经济状况
向鲁迅博物馆出售日记
文艺界整风
“文革”受到冲击
陆费逵(1886—1941)的经济状况
边干边学,活到老学到老
创建中华书局
俭朴的生活习惯
胡适(1891—1962)的经济状况
26岁就任北京大学教授
旧式包办订婚,新式文明婚礼
五四前夕胡适在北京赁屋定居
20年代生活状况
胡适的版税和稿酬
迁居上海
30年代文化人集聚处——米粮库
30年代日常生活状况
胡适对于文化人的帮助
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经济生活
廉洁、公私分明
节约、俭朴
安贫乐道
郭沫若(1892—1978)前期的经济状况
留学日本期间的生活费
郭沫若准备舍医从文
郭沫若、胡适与商务印书馆的联系
当时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待遇
胡适、徐志摩亲睹郭沫若的穷困相
郭沫若和郁达夫——孤竹君之二子
民办文化企业的典型——创造社
从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到北伐军秘书长
顾颉刚(1893—1980)的经济状况
顾颉刚在商务印书馆的待遇
初步立业却步履艰难
年过而立进入“中间阶层”
任职北平研究院与燕京大学
抗战时期的经济危机
金圆券的崩溃:顾颉刚的记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顾颉刚
两节火车的史籍225箱
张恨水(1895—1967)的经济状况
“报人”事业的开端
张恨水在北京的**处住房
破纪录的《春明外史》连载5年
上万银圆的稿酬
张家大宅门的生活状况
张恨水在北平的第三处住房
迁居南京
抗日战争期间的张恨水
在重庆的贫困生活
张恨水五十寿辰在重庆
抗战胜利,回到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仍做自由撰稿人
“文革”初期,晚景凄凉
闻一多(1899—1946)的经济状况
留学美国期间的生活
回国后辗转各地任职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2—1937)
在西南联大的薪金
1940年秋:陈家营
1941年:司家营
1943年:开始挂牌治印
在昆华中学兼职教国文
1945年:西仓坡三号
治印谋生,操守极严
柔石(1902—1931)的经济状况
大学梦
恩师鲁迅
在上海成为自由撰稿人
为“左联”献出生命
丁玲(1904—1986)前期的经济状况
叶圣陶鼓励她走上文学路
三人行,办红黑出版处
成为左翼作家的骨干
王实味(1906—1947)的经济状况
难以维持在北大的学业
上海亭子间里的自由撰稿人
延安的供给制生活
吴晗(1909—1969)前期的经济状况
在清华大学的工读生活
清华大学史学系教员
抗战期间在昆明
从昆明复员回到清华园
[附录1]:
鲁迅时代(清末到民国)的银圆和铜钱
“泉”和“钱”的由来
通行两千年的“方孔圆钱”形制
机制铜元取代制钱
鲁迅作品中的铜钱、“文”和“吊”
铜钱的贬值
“银圆”、“鹰洋”、“袁大头”、“孙币”和“船洋”
世界各国财富的比较
民国的银行和国币兑换券
鲁迅记载的银圆和钞票
以兑换银圆牟利的钱摊
“废两改圆”与“法币”政策
[附录2]:
鲁迅时代中国各地银圆购买力
1900—1926年北京的*低生活费和物价水平
华北天津历年的银圆购买力
(以1912年购买力为100)
1912—1940年上海物价水平和1930年的
基本生活费
华南广州历年的银圆购买力(以1912年购买力为100)
核验:历史上一块银圆的实际购买力
历史上猪肉价格的比较资料
结论
跋:20世纪前半期的文化人经济生活全景——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的文化名人
作者简介
陈明远 1943年生于重庆。写过诗,研究过语言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明远先生一直尝试从两大角度探讨现代文化人的发展史:一是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一是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从而拓展了对文化名人的传记、纪实研究。本书和他的另两部著作《陈明远集一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陈明远集三 知识分子的个性分析》,就是以上两种研究视角的卓著成果。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字海探源
¥25.0¥78.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