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
宗师传奇-马振邦武学集-1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005626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9
- 出版时间:2013-04-01
- 条形码:9787510056260 ; 978-7-5100-5626-0
本书特色
两代习武人的心灵对话
现在零点整,已经好久没有按时睡觉了。都说习武人*会养生,子午觉必须睡,可是这小半年来,我是想睡时不能睡,该睡时睡不着,今晚,又是一个不眠夜。犹如和平时期的军队,必须通过实战化训练无限逼近实战,活在明窗净几的现代习武人,往往需要以左冲右突的伤害释放余力。安乐,是尚武的荣誉,也成为尚武的大敌。
对于武术,从有话说到没话说,从说得清到说不清,11岁习武至今,始终逃不出这个怪圈。一直认为,武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问,古战场的生死搏杀,来不得半点虚假;云里雾里的咿咿呀呀,那是葬礼的颂歌。然而今日的武术,却变成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依然是实践性*强的学问,但实践的不再是英雄好汉,而是文人骚客。
我今年 33,每周练功两三次,以前所学种种,已简化为体能、柔韧、对抗三种方式,拳法套路只是承载形式。有朋友多次建议:“男人过了 30,体力开始下降,赶紧转练内家吧!”我何尝不知其中阴阳呢?可惜他忘了一件事:30出头的男人,往往半生不熟,如此衣食无忧,精力充沛,何不与自己作对呢?至今练功,我依然享受汗流浃背、身轻如燕的快感,依然坚信功夫是时间加汗水的摔打。我想告诉给我建议的朋友:生活中,我练内家很久了,练功房,就让我重走一回青春吧!
1991年,在老家汉中,经父亲引荐,随一位军队退伍的首长警卫习练黑虎拳、少林拳。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读书不进,睡觉不香,整天梦游武林。与这位宋师傅首次见面习得一招半式后,次日一早天擦亮,我就一身武装敲起宋师家门。当宋师爱人穿着睡衣开门的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不妙:我不睡,人家还要睡啊!尴尬之际,宋师仿佛会意,在屋内吆喝:“小张,按照昨天教你的,回家练几天再来,别急!”“好的!那我回去练!”大声回应一句,心里踏实了,方才满意离去。那一年,我 11岁。
这样的情景,在两年后进入职业武馆后,成为被师父夸赞的口头禅。刀枪剑棍、红拳炮捶、形意八卦、散手擒拿,乃至内功吐纳,都是那个时代武馆的教学内容。师父华建军出身铁匠,身若蛟龙,声如洪钟,年轻时曾背包走武当、访少林,犹如武侠小说中的行者,一路拜师,与人交手。中年艺成归来,开馆授徒,我是他第二代弟子。大概是 1995年夏天,常有外地拳师上门踢馆。记得有一天,一个消瘦青年,脸色蜡黄,声若游丝,号称修炼内丹多年,可一掌击穿沙袋。没听这位道人多说,馆里一位农村师兄已摆好架势:“试试?”我们小师弟让出一个人圈。只见一动手,这位道人竟打出李小龙的格斗架势,绕着师兄弹跳不已。师兄是个老实人,会啥使啥,立马压低重心,一个抄腿抱摔,将道人连根拔起,扔在旁边的垫子上。赶紧,我们过去扶起道人,道人脸上依旧蜡黄,不过话更多了,他说:我得热身,得先热身……
这样的踢馆,在后来武馆主办了当地首届武术散打擂台赛后,愈加增多。而我,风雨中踢烂几个靶子后,逐渐成了门板之一。期间,武馆迁址,改名武校,一批批师兄弟南下打工;再后来,武校有了小学、中学,生源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后竟与市重点中学比肩升学率。社会文明了,学校发展了,但放眼望去,尽是我不熟悉的面孔。
怀念当年暗夜扎枪,被师哥一枪扎破手指,流血不止,浑然不觉;怀念烛光下,师父为我止疼包扎,接骨推拿后,一句“好了,快去练”的兴奋;怀念一夜师父酒兴归来,
两代习武人的心灵对话
现在零点整,已经好久没有按时睡觉了。都说习武人*会养生,子午觉必须睡,可是这小半年来,我是想睡时不能睡,该睡时睡不着,今晚,又是一个不眠夜。犹如和平时期的军队,必须通过实战化训练无限逼近实战,活在明窗净几的现代习武人,往往需要以左冲右突的伤害释放余力。安乐,是尚武的荣誉,也成为尚武的大敌。
对于武术,从有话说到没话说,从说得清到说不清,11岁习武至今,始终逃不出这个怪圈。一直认为,武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问,古战场的生死搏杀,来不得半点虚假;云里雾里的咿咿呀呀,那是葬礼的颂歌。然而今日的武术,却变成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依然是实践性*强的学问,但实践的不再是英雄好汉,而是文人骚客。
我今年 33,每周练功两三次,以前所学种种,已简化为体能、柔韧、对抗三种方式,拳法套路只是承载形式。有朋友多次建议:“男人过了30,体力开始下降,赶紧转练内家吧!”我何尝不知其中阴阳呢?可惜他忘了一件事:30出头的男人,往往半生不熟,如此衣食无忧,精力充沛,何不与自己作对呢?至今练功,我依然享受汗流浃背、身轻如燕的快感,依然坚信功夫是时间加汗水的摔打。我想告诉给我建议的朋友:生活中,我练内家很久了,练功房,就让我重走一回青春吧!
1991年,在老家汉中,经父亲引荐,随一位军队退伍的首长警卫习练黑虎拳、少林拳。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读书不进,睡觉不香,整天梦游武林。与这位宋师傅首次见面习得一招半式后,次日一早天擦亮,我就一身武装敲起宋师家门。当宋师爱人穿着睡衣开门的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不妙:我不睡,人家还要睡啊!尴尬之际,宋师仿佛会意,在屋内吆喝:“小张,按照昨天教你的,回家练几天再来,别急!”“好的!那我回去练!”大声回应一句,心里踏实了,方才满意离去。那一年,我11岁。
这样的情景,在两年后进入职业武馆后,成为被师父夸赞的口头禅。刀枪剑棍、红拳炮捶、形意八卦、散手擒拿,乃至内功吐纳,都是那个时代武馆的教学内容。师父华建军出身铁匠,身若蛟龙,声如洪钟,年轻时曾背包走武当、访少林,犹如武侠小说中的行者,一路拜师,与人交手。中年艺成归来,开馆授徒,我是他第二代弟子。大概是1995年夏天,常有外地拳师上门踢馆。记得有一天,一个消瘦青年,脸色蜡黄,声若游丝,号称修炼内丹多年,可一掌击穿沙袋。没听这位道人多说,馆里一位农村师兄已摆好架势:“试试?”我们小师弟让出一个人圈。只见一动手,这位道人竟打出李小龙的格斗架势,绕着师兄弹跳不已。师兄是个老实人,会啥使啥,立马压低重心,一个抄腿抱摔,将道人连根拔起,扔在旁边的垫子上。赶紧,我们过去扶起道人,道人脸上依旧蜡黄,不过话更多了,他说:我得热身,得先热身……
这样的踢馆,在后来武馆主办了当地首届武术散打擂台赛后,愈加增多。而我,风雨中踢烂几个靶子后,逐渐成了门板之一。期间,武馆迁址,改名武校,一批批师兄弟南下打工;再后来,武校有了小学、中学,生源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后竟与市重点中学比肩升学率。社会文明了,学校发展了,但放眼望去,尽是我不熟悉的面孔。
怀念当年暗夜扎枪,被师哥一枪扎破手指,流血不止,浑然不觉;怀念烛光下,师父为我止疼包扎,接骨推拿后,一句“好了,快去练”的兴奋;怀念一夜师父酒兴归来,让我们捡来三块红砖,他一拳、一夹、一拍,悉数击碎;怀念那年师父带队翻越秦岭,赴西安比赛,我们虽一路晕车呕吐,但上了赛场便摘金夺银……
初中毕业,我被送进了省武术散打队。记得**次交手的是位不善言谈的小伙,矮矮壮壮,在省队已有些年头。几个回合拼打,我靠蛮力,他靠经验,打成平手。后来,我们在擂台互殴成长。3年后,也是我考上大学的一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他获得了世界搏击冠军,成为家乡名噪一时的人物。又过了4年,是我毕业工作的一年,听师弟们说,他在省城买车买房,过着港片黑社会大哥的生活,但后来也真的像那些大哥一样,命运多舛。
这,就是令我一生难忘的习武青春。虽然现在的我,已远离家乡,从事着让师门荣光的事业,但我还是喜欢听那首郑智化的老歌《年轻时代》。
2007年初冬,因拍摄赵长军的纪录片,我带摄制组来到了西安,来到了当年流汗流泪的陕西省体育场。顺利完工后,在赵长军的引领下,我在同一栋楼拜见了他的恩师——马振邦先生。
应该算不期而遇。之前对马老的印象,只是电影《武当》中的南山道长。初见时,马老一口关中腔,面带慈父式的微笑,请我们吃牛肉泡馍。当时的马老,即将80。我爷爷在我未出生时,就已辞世,见过马老后,我常暗想:我的爷爷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吧!
也许是注定的缘分,在此后每年回家探亲时,我都抽空去家里拜访马老,从一开始闲谈生活、家庭,到后来与功友王毅一起,扛着摄像机,带着录音笔采访他的武学人生,这个过程历经春夏秋冬。当时的目的只有一个:留存资料,以免遗憾。
为了真正走进马老一代武术家的精神世界,我开始了解西北传统武术史,开始修习河北派形意拳,开始研究现代武术发展史,而马老也在多次促膝畅谈中逐渐敞开心扉,倾囊相授。交谈中,有论道共鸣的拍案惊喜,也有情到深处的潸然泪下,悲喜交加,时常让我热血沸腾,却又哑口无言。是感激?是感动?我想,当一个人真的登临高山时,才会发现自己只是一粒石子儿。
武学绵延千年,民族沉沦百年。
自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兴衰,熔铸了一代代习武人的精神血脉。马老生于1928年,那是旧中国成立中央国术馆的年份,是中华武术“黄金十年”的开局之年;与他同年的“大龙”,有陈氏太极冯志强、武氏太极吴文瀚、华拳蔡龙云等一批武学宗师,他们这代人,从旧社会走进新社会,从武林江湖走上武术职业,见证并创造了中国传统武术向现代武术的历史转型,经历了习武人在社会变迁中大喜大悲的心路历程,他们身上浓缩了两个时代的潮起潮落。仅此一点,我想这5年来的研习写作,便值了。
*近一次见马老是在他家,那是2012年“十一”。他因病情恶化消瘦20多斤,一辈子形意拳练就的钢铁身板,已撑不起原本合身的中山装。起身要人扶,走路坐轮椅,但他还要远行。那天,省里举办的红拳传承人比赛开幕,邀请他出席。爱人铁玉芳知道犟不过他,就默不作声地为他准备出行衣服。洗脸梳头刮胡子,一身中山装后,行至门口,他突然回头,笑着问我:“你觉得我戴帽子好,还是不戴好?”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一顶回民白帽子。
“嗯——”,我被问得一时不知说啥。
“戴上吧,有两个好处,一是表明您是回民;二是外面冷,保暖。”我得意自己瞬间能想出两条理由。
他笑呵呵点头,对着镜子一点点把帽子扶正,满意地出了家门。
在后来的新闻中,我看到马老坐在主席台中央,身边多是面容枯槁的年迈拳师,只有他坐如磐钟,神色庄严,白色的回民帽,熠熠生辉。
一个 85岁身患重症的老人,还能如此坚守自道,这就是那一代习武人的风骨!
在与病魔抗争的岁月里,马老坚持亲自校文补稿,爱人铁玉芳及家人全力协助张罗,我和王毅分北京、西安两地采编整理。为了真实纪录马老一生,我们选择了尽可能客观的表达方式。尽管事出突然,时间有限,不少素材尚未加入,但也算部分完成了马老“有一口气,点一盏灯”的宏愿。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将其余图文视频整理问世。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说,现在的我们,还在都市中艰难地寻觅着尚武的踪迹,那么,请不要回头,黎明之前,擎炬前行,你就是路!
张力
2013年 1月 16日于北京
两代习武人的心灵对话
现在零点整,已经好久没有按时睡觉了。都说习武人*会养生,子午觉必须睡,可是这小半年来,我是想睡时不能睡,该睡时睡不着,今晚,又是一个不眠夜。犹如和平时期的军队,必须通过实战化训练无限逼近实战,活在明窗净几的现代习武人,往往需要以左冲右突的伤害释放余力。安乐,是尚武的荣誉,也成为尚武的大敌。
对于武术,从有话说到没话说,从说得清到说不清,11岁习武至今,始终逃不出这个怪圈。一直认为,武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问,古战场的生死搏杀,来不得半点虚假;云里雾里的咿咿呀呀,那是葬礼的颂歌。然而今日的武术,却变成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依然是实践性*强的学问,但实践的不再是英雄好汉,而是文人骚客。
我今年 33,每周练功两三次,以前所学种种,已简化为体能、柔韧、对抗三种方式,拳法套路只是承载形式。有朋友多次建议:“男人过了
30,体力开始下降,赶紧转练内家吧!”我何尝不知其中阴阳呢?可惜他忘了一件事:30出头的男人,往往半生不熟,如此衣食无忧,精力充沛,何不与自己作对呢?至今练功,我依然享受汗流浃背、身轻如燕的快感,依然坚信功夫是时间加汗水的摔打。我想告诉给我建议的朋友:生活中,我练内家很久了,练功房,就让我重走一回青春吧!
1991年,在老家汉中,经父亲引荐,随一位军队退伍的首长警卫习练黑虎拳、少林拳。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读书不进,睡觉不香,整天梦游武林。与这位宋师傅首次见面习得一招半式后,次日一早天擦亮,我就一身武装敲起宋师家门。当宋师爱人穿着睡衣开门的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不妙:我不睡,人家还要睡啊!尴尬之际,宋师仿佛会意,在屋内吆喝:“小张,按照昨天教你的,回家练几天再来,别急!”“好的!那我回去练!”大声回应一句,心里踏实了,方才满意离去。那一年,我
11岁。
这样的情景,在两年后进入职业武馆后,成为被师父夸赞的口头禅。刀枪剑棍、红拳炮捶、形意八卦、散手擒拿,乃至内功吐纳,都是那个时代武馆的教学内容。师父华建军出身铁匠,身若蛟龙,声如洪钟,年轻时曾背包走武当、访少林,犹如武侠小说中的行者,一路拜师,与人交手。中年艺成归来,开馆授徒,我是他第二代弟子。大概是
1995年夏天,常有外地拳师上门踢馆。记得有一天,一个消瘦青年,脸色蜡黄,声若游丝,号称修炼内丹多年,可一掌击穿沙袋。没听这位道人多说,馆里一位农村师兄已摆好架势:“试试?”我们小师弟让出一个人圈。只见一动手,这位道人竟打出李小龙的格斗架势,绕着师兄弹跳不已。师兄是个老实人,会啥使啥,立马压低重心,一个抄腿抱摔,将道人连根拔起,扔在旁边的垫子上。赶紧,我们过去扶起道人,道人脸上依旧蜡黄,不过话更多了,他说:我得热身,得先热身……
这样的踢馆,在后来武馆主办了当地首届武术散打擂台赛后,愈加增多。而我,风雨中踢烂几个靶子后,逐渐成了门板之一。期间,武馆迁址,改名武校,一批批师兄弟南下打工;再后来,武校有了小学、中学,生源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后竟与市重点中学比肩升学率。社会文明了,学校发展了,但放眼望去,尽是我不熟悉的面孔。
怀念当年暗夜扎枪,被师哥一枪扎破手指,流血不止,浑然不觉;怀念烛光下,师父为我止疼包扎,接骨推拿后,一句“好了,快去练”的兴奋;怀念一夜师父酒兴归来,让我们捡来三块红砖,他一拳、一夹、一拍,悉数击碎;怀念那年师父带队翻越秦岭,赴西安比赛,我们虽一路晕车呕吐,但上了赛场便摘金夺银……
初中毕业,我被送进了省武术散打队。记得**次交手的是位不善言谈的小伙,矮矮壮壮,在省队已有些年头。几个回合拼打,我靠蛮力,他靠经验,打成平手。后来,我们在擂台互殴成长。3年后,也是我考上大学的一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他获得了世界搏击冠军,成为家乡名噪一时的人物。又过了
4年,是我毕业工作的一年,听师弟们说,他在省城买车买房,过着港片黑社会大哥的生活,但后来也真的像那些大哥一样,命运多舛。
这,就是令我一生难忘的习武青春。虽然现在的我,已远离家乡,从事着让师门荣光的事业,但我还是喜欢听那首郑智化的老歌《年轻时代》。
2007年初冬,因拍摄赵长军的纪录片,我带摄制组来到了西安,来到了当年流汗流泪的陕西省体育场。顺利完工后,在赵长军的引领下,我在同一栋楼拜见了他的恩师——马振邦先生。
应该算不期而遇。之前对马老的印象,只是电影《武当》中的南山道长。初见时,马老一口关中腔,面带慈父式的微笑,请我们吃牛肉泡馍。当时的马老,即将80。我爷爷在我未出生时,就已辞世,见过马老后,我常暗想:我的爷爷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吧!
也许是注定的缘分,在此后每年回家探亲时,我都抽空去家里拜访马老,从一开始闲谈生活、家庭,到后来与功友王毅一起,扛着摄像机,带着录音笔采访他的武学人生,这个过程历经春夏秋冬。当时的目的只有一个:留存资料,以免遗憾。
为了真正走进马老一代武术家的精神世界,我开始了解西北传统武术史,开始修习河北派形意拳,开始研究现代武术发展史,而马老也在多次促膝畅谈中逐渐敞开心扉,倾囊相授。交谈中,有论道共鸣的拍案惊喜,也有情到深处的潸然泪下,悲喜交加,时常让我热血沸腾,却又哑口无言。是感激?是感动?我想,当一个人真的登临高山时,才会发现自己只是一粒石子儿。
武学绵延千年,民族沉沦百年。
自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兴衰,熔铸了一代代习武人的精神血脉。马老生于
1928年,那是旧中国成立中央国术馆的年份,是中华武术“黄金十年”的开局之年;与他同年的“大龙”,有陈氏太极冯志强、武氏太极吴文瀚、华拳蔡龙云等一批武学宗师,他们这代人,从旧社会走进新社会,从武林江湖走上武术职业,见证并创造了中国传统武术向现代武术的历史转型,经历了习武人在社会变迁中大喜大悲的心路历程,他们身上浓缩了两个时代的潮起潮落。仅此一点,我想这
5年来的研习写作,便值了。
*近一次见马老是在他家,那是
2012年“十一”。他因病情恶化消瘦20多斤,一辈子形意拳练就的钢铁身板,已撑不起原本合身的中山装。起身要人扶,走路坐轮椅,但他还要远行。那天,省里举办的红拳传承人比赛开幕,邀请他出席。爱人铁玉芳知道犟不过他,就默不作声地为他准备出行衣服。洗脸梳头刮胡子,一身中山装后,行至门口,他突然回头,笑着问我:“你觉得我戴帽子好,还是不戴好?”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一顶回民白帽子。
“嗯——”,我被问得一时不知说啥。
“戴上吧,有两个好处,一是表明您是回民;二是外面冷,保暖。”我得意自己瞬间能想出两条理由。
他笑呵呵点头,对着镜子一点点把帽子扶正,满意地出了家门。
在后来的新闻中,我看到马老坐在主席台中央,身边多是面容枯槁的年迈拳师,只有他坐如磐钟,神色庄严,白色的回民帽,熠熠生辉。
一个 85岁身患重症的老人,还能如此坚守自道,这就是那一代习武人的风骨!
在与病魔抗争的岁月里,马老坚持亲自校文补稿,爱人铁玉芳及家人全力协助张罗,我和王毅分北京、西安两地采编整理。为了真实纪录马老一生,我们选择了尽可能客观的表达方式。尽管事出突然,时间有限,不少素材尚未加入,但也算部分完成了马老“有一口气,点一盏灯”的宏愿。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将其余图文视频整理问世。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说,现在的我们,还在都市中艰难地寻觅着尚武的踪迹,那么,请不要回头,黎明之前,擎炬前行,你就是路!
张力
2013年 1月 16日于北京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代武学宗师马振邦先生朴实而传奇的人生。他年少时因体弱多病而踏上习武之路,却从此迷上武术,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他投师众多名家,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终成一代大师。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赵长军、黄大鹏等著名武术运动员,为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高超的武技和高尚的武德,堪为一代又一代习武之人的楷模。
目录
序二 一代武术宗师 雷志敏
序三 永远的恩师 赵长军
序四 武者的对话——耄耋与不惑 马文国
**章 血泪家世
第二章 少年立志
第三章 形意传灯
第四章 青春之恋
第五章 遍访名师
第六章 历史选择
第七章 九死一生
第八章 悲喜爱情
第九章 一日为师
第十章 东方黎明
第十一章 全能弟子
第十二章 武人风范
第十三章 老树新花
第十四章 天下武当
第十五章 壮志不移
第十六章 夕阳余晖
附录一 马振邦访谈录:精武人生八十年
附录二 马振邦武术生涯大事记
附录三 马振邦形意拳传承宗谱
附录四 马振邦弟子代表人名录
附录五 马振邦家族图
后记 两代习武人的心灵对话
出版后记
节选
第三章(部分)
王青山说:“是呀!你现在是我在西安收的唯一徒弟,你要树雄心立大志,练好形意拳,成为真正的形意拳正宗传人,如果将来有外国人挑衅,你登上擂台,把他打个一败涂地,夺他几个金牌!”
马振邦双膝跪在地上,含着泪说:“师傅,我一定记住您的话练好武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马振邦深知师傅的一片苦心,站桩半年后,开始学五行拳,整整练了两年,才练形意十二行,*后练形意拳的套路,整个套路学完竟将练功场地踩出一个大壕坑来。
王青山教马振邦形意拳时,每个动作只教三遍。他说:“这形意拳,要动静相间,节奏分明,快速整齐,手脚和顺,劲力充实,刚柔相济,完整饱满,一个动作要千遍万遍地练,才能掌握其要领。”有一次,他给马振邦教掌法,说了几次,马振邦就是掌握不了要领,一做就变了形,王青山急了,大喝一声:“来,你进招!”马振邦听后,拼尽全力向老师击去。只见王青山轻轻一闪,顺着马振邦的拳头,猛还一掌。这一掌好厉害呀!正击中他的胸膛,一下把他打到三米之外,连桌子腿都碰断了。王青山问:“你现在明白了没有?”马振邦回忆自
己如何出拳,老师怎样趁势还击,猛地悟出老师掌法的奥秘,连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王师傅笑着说:“明白了好,看来你这一掌没有白挨!”
一日夜晚,下着蒙蒙细雨,王师傅把马振邦领到一座小楼练功。王师傅讲完要领,给马振邦做示范,只见他凝神静力,意想内气由头顶百会穴降至上丹田(两眉之间),继而降至中丹田(心窝)、下丹田(脐下),*后降至脚心。马振邦感到,王师傅浑身充满了气。王师傅让马振邦击他的头部、胸部、腹部,马振邦明显地感觉到反弹力,王师傅说:
“你用力打!”马振邦照王师傅的腹部猛击,哎哟,把自己的手臂震得生疼。“连续进击!”王师傅喊道。马振邦忍着疼痛,又扑上来,说时迟那时快,只听王师傅大“嗨”一声,右脚用力一跺,左脚向前一碰,马振邦应声倒地。跌的好重呀!
马振邦要师傅重做一遍,师徒二人,同时做功,只听雷霆般“嗨”的一声,两只脚同时跺下,“咔嚓”,楼板坏了,“哗啦啦”楼顶上三根木椽顷刻而倒,顿时瓦片飞落,灰尘弥漫,一股强大的气力,把师徒二人从楼梯震落而下。
马振邦惊呆了,天啊,气功有这么大的力量!
作者简介
叶知秋(1940—1996.1)
原名王改明,陕西韩城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长期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曾任《生财与生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论文等文章三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国古典文学译注》(上下卷,合著)、《古代汉语纲要》(合著)、《燃烧的生命》(合著)、《红军女侠》等。
张力(1980— )
祖籍陕西,现供职于北京某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南京政治学院文学学士、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
11岁习武至今,精通红拳、炮锤、长拳、散手等。1999年开始武术文化与影视艺术的研究写作,在《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华武术》等专业刊物发表文章百余万字。曾参与多部动作电影创作。
主要代表作:2008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50集大型纪录片《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总策划、编导;2009年,中国**本全景展现功夫演员、武术指导的人物传记《打不死的鬼脚七:熊欣欣功夫电影传奇》;2009年5月,中国**本武侠功夫电影创作专著《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2013年2月,全景展现北京近代传统武术文化的口述历史《京城武林往事》。
叶知秋(1940—1996.1)
原名王改明,陕西韩城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长期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曾任《生财与生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论文等文章三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国古典文学译注》(上下卷,合著)、《古代汉语纲要》(合著)、《燃烧的生命》(合著)、《红军女侠》等。
张力(1980— )
祖籍陕西,现供职于北京某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南京政治学院文学学士、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
11岁习武至今,精通红拳、炮锤、长拳、散手等。1999年开始武术文化与影视艺术的研究写作,在《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华武术》等专业刊物发表文章百余万字。曾参与多部动作电影创作。
主要代表作:2008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50集大型纪录片《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总策划、编导;2009年,中国**本全景展现功夫演员、武术指导的人物传记《打不死的鬼脚七:熊欣欣功夫电影传奇》;2009年5月,中国**本武侠功夫电影创作专著《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2013年2月,全景展现北京近代传统武术文化的口述历史《京城武林往事》。
-
国际象棋知识
¥4.9¥18.0 -
我烦死了跑步了我爱死跑步了
¥13.5¥45.0 -
围棋入门
¥15.0¥50.0 -
小朋友学国际跳棋(100格)
¥9.3¥29.0 -
武当内家散手
¥30.6¥45.0 -
图说武当秘技系列:武当密传短棍
¥20.9¥38.0 -
老年人象棋教程
¥26.6¥38.0 -
全民健身科普读物八段锦百问百答
¥26.4¥48.0 -
国际象棋入门 修订本
¥16.1¥52.0 -
肌肉健美训练图解——适合中国人体质的肌肉训练书
¥11.4¥38.0 -
天才大脑潜能开发(全五册)
¥37.3¥138.0 -
围棋流行布局与定式宝典
¥16.4¥42.0 -
武术基础拳
¥8.7¥29.0 -
围棋入门
¥19.9¥39.8 -
小朋友学国际跳棋-(64格)
¥11.5¥25.0 -
肌肉力量训练彩色图谱
¥25.2¥45.0 -
升段篇(2-3段)-围棋宝典
¥6.6¥20.0 -
象棋入门与提高
¥8.9¥29.8 -
李小龙健身法:肢体表达的艺术(八品)
¥24.6¥60.0 -
聂卫平揭秘围棋大局观-第二卷
¥11.6¥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