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2009-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包邮1949-2009-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56.0 (4.4折) ?
1星价 ¥56.0
2星价¥56.0 定价¥1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163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933
  • 出版时间:2013-04-01
  • 条形码:9787516116333 ; 978-7-5161-1633-3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49-2009)/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编著者梅新林、曾礼军、慈波。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分为两个子系列:《年度综述》和《前沿报告》。《年度综述》按一级学科分类,每年度发布,《前沿报告》每三年发布,并都编撰成书陆续出版。学科《年度综述》内容包括本年度国内外学科发展*新动态、重要理论观点与方法、热点问题,代表性学者及代表作;学科《前沿报告》内容包括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三年来国内外学科前沿动态、*新理论观点与方法、重大理论创新与热点问题,国内外学科前沿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49-2009)》以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世纪之交三大时间节点为坐标,以建国六十年来的学术主潮演变为主线,对古代文学研究新学术传统的确立、社会学研究主潮的兴盛及其政治化蜕变,改革开放后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转型、美学意识的先锋突起、新方法热的广泛影响、文化批评的持续繁荣、学科交融的多元拓展、中外比较的深度透视、文学本位的内在回归,以及世纪之交古代文学研究的百年反思与*新趋势作了纵向梳理和揭示,对古代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古代文学史著作与理论作了专题归纳和评述,重在把握学术主潮之理念与范式的交融轨迹与演变规律,系统总结古代文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与经验教训,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与启思未来的重要价值。

目录


导论
 
**章 20世纪中叶学术新传统的确立
**节 三重学术传统的划时代变革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核心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学术新传统的价值导向
第四节 学术新传统的范式重建
第五节 学术新传统的诠释与实践
 
第二章 古代文学的社会学研究主潮(上)
**节 俞平伯、胡适古代文学研究的批判
第二节 鲁迅:古代文学研究新权威的树立
第三节 “双百”方针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复兴
第四节 “反右”运动的挫折及其后续影响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前夕古代文学研究的起伏
 
第三章 古代文学的社会学研究主潮(下)
**节 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中间作品”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山水诗问题的讨论
第四节 文学“共鸣”问题的讨论
第五节 文学遗产问题的讨论
第六节 重要作家作品的讨论
 
第四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泛政治化蜕变
**节 “阶级斗争论”与学术批判的蜕变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学术一政治”批判
第三节 “另类”学者群体的避世而作
 
第五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矫正与转型
**节 改革开放的双重资源和影响
第二节 三十年学术的反省与扬弃
第三节 学术“冤案”的“平反昭雪”
第四节 古代文学研究的重新定位
第五节 古代文学研究的多元取向
 
第六章 古代文学美学研究的先锋意义
**节 “美”的遮蔽与发现
第二节 美学家的古代文学研究
第三节 古代文学界的美学研究
第四节 美学研究的先锋意义
 
第七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方法热
**节 人文-自然科学的结合
第二节 宏观研究思潮的率先兴起
第三节 方法论的广泛讨论与多向选择
第四节 “三论”等新方法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新方法热的消退与分流
 
第八章 古代文学研究与文化批评
**节 “文化热”与文化批评的兴起
第二节 古代文学与神话一原型批评
第三节 古代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
第四节 古代文学与制度文化研究
第五节 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研究
 
第九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拓展
**节 古代文学与史学关系研究
第二节 古代文学与哲学关系研究
第三节 古代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
第四节 古代文学与艺术关系研究
第五节 古代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研究
 
第十章 古代文学研究与跨文化对话
**节 比较文学的引入与发展
第二节 中外比较之一:渊源研究
第三节 中外比较之二:影响研究
第四节 中外比较之三:平行研究
第五节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
 
第十一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本位回归
**节 古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困惑
第二节 人文精神的回归
第三节 本土话语的回归
第四节 文学本位的回归
第五节 文本研究的回归
 
第十二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世纪反思
**节 世纪反思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世纪反思的核心内容
第三节 世纪反思的双重聚焦
第四节 世纪反思的三大理念
第五节 世纪反思与学术史研究
 
第十三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趋向(上)
**节 主体凸显:古代文人群体研究
第二节 时间贯通:古今文学演变研究
第三节 空间拓展:古代文学地理研究
第四节 城市抒写:古代城市文学研究
第五节 家学承传:古代文学世家研究
 
第十四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趋向(中)
**节 边缘活力之一:古代女性文学研究
第二节 边缘活力之二:古代民间文学研究
第三节 边缘活力之三:古代民族文学研究
第四节 边缘活力之四:古代域外汉文研究
 
第十五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趋向(下)
**节 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
第二节 古代文学的叙事学研究
第三节 古代文学的阐释学研究
第四节 古代文学的传播学研究
第五节 古代文学的译介学研究
 
第十六章 古代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节 文学文献学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总集与别集的编纂和整理
第三节 古代文学的文献研究
第四节 文学工具书的编纂
第五节 出土文献的发现与整理
第六节 古代文学文献的数字化
 
第十七章 古代文学史研究进程与成果(上)
**节 永无止境的“重写文学史”
第二节 文学史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
第三节 通代文学史的编写
第四节 断代文学史的编写
 
第十八章 古代文学史研究进程与成果(下)
**节 区域文学史的编写
第二节 分体文学史的编写
第三节 专题文学史的编写
第四节 文学史学与古代文学学科建构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