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0-2000-现代中国文学史精编
读者评分
5分

1900-2000-现代中国文学史精编

从刘鹗《老残游记》到金庸《射雕英雄传》,从头细数百年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作,一部简明实用、史论结合的文学史精编。

1星价 ¥40.3 (7.2折)
2星价¥40.3 定价¥56.0
商品评论(19条)
ztw***(三星用户)

百年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4-01-21 17:03:14
0 0
ztw***(二星用户)

一本有特点的文学史著作,其实不算多仔细,关键在于选取分析的作品蛮有眼光。

2023-12-14 11:43:2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87703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432
  • 出版时间:2013-01-01
  • 条形码:9787532877034 ; 978-7-5328-7703-4

本书特色

“现代中国文学”这样的学科能容纳“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中国共同体的所有形态所有色彩的文学,才有可能窥见现代中国文学的全景,我们书写它或著成“通鉴”或著为“精编”才有可能展示现代中国文学的全貌。
为了推进“现代中国文学学科”建设,更好地总结“重写文学史”经验,深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我们二十余位专家学者李钧、蔡世连和杨新等刚于2009年编写了《现代中国文学史精编(1900-2000)》(上、中、下一册),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学术型的文学通史可作为文学史研究专家、中文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现代中国文学史精编(1900-2000)》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它不仅可以作为学科教学论(语文)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参考用书,更适于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文化管理、信息传播及新闻文秘等专业的本科生教学用书;它不仅可作为“大学生人文通识”教学用书,也是文学爱好者了解现代中国文学概况的“文学地图”和“游学指南”。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部实用简明、史论结合的文学史精编,使读者弄清新文学发展脉络,了解新文学史知识,特别是熟悉那些著名作家和经典作品,并能对各篇佳作进行评析和欣赏,从而使人们真正体会到文学阅读的怡悦快乐、审美追求。

目录

绪言  文学史写作的“加减法”  朱德发
上编(1900-1949)
**章  文学演变轨迹
**节  1900-1927:从文学改良到文学革命
第二节  1928-1949:从左翼文学到战争时期文学
第二章  作家作品解读
**节  刘鹗及其《老残游记》
第二节  徐枕亚及其《玉梨魂》
第三节  鲁迅及其《阿q正传》
第四节  郭沫若及其《凤凰涅槃》
第五节  茅盾及其《子夜》
第六节  巴金及其《寒夜》
第七节  老舍及其《骆驼祥子》
第八节  曹禺及其《雷雨》
第九节  田汉及其《名优之死》
第十节  沈从文及其《边城》
第十一节  闻一多及其《死水》《发现》
第十二节  徐志摩及其《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第十三节  臧克家及其《老马》《村夜》
第十四节  艾青及其《我爱这土地》《向太阳》
第十五节  张恨水及其《啼笑因缘》
第十六节  徐讦及其《风萧萧》
第十七节  钱钟书及其《围城》
第十八节  张爱玲及其《金锁记》
第十九节  丁玲及其《莎菲女士的日记》
第二十节  赵树理及其《小二黑结婚》
第二十一节  孙犁及其《荷花淀》
中编(1949-1976)
**章  文学演变轨迹
**节  “十七年”文学
第二节  “文革”文学
第二章  作家作品解读
**节  毛泽东及其《沁园春.雪》
第二节  郭小川及其《望星空》
第三节  贺敬之及其《桂林山水歌》《回延安》
第四节  闻捷及其《吐鲁番情歌》三首
第五节  梁斌及其《红旗谱》
第六节  周立波及其《山乡巨变》
第七节  柳青及其《创业史》
第八节  曲波及其〈〈林海雪原》
第九节  杨沫及其《青春之歌》
第十节  吴强及其《红日》
第十一节  罗广斌、杨益言及其《红岩》
第十二节  茹志鹃及其《百合花》
第十三节  李準及其《李双双小传》
第十四节  《茶馆》与《关汉卿》
第十五节  《红灯汜》与《沙家浜》
第十六节  浩然及其《艳阳天》
下编(1977-2000)
**章  文学演变轨迹
**节  新启蒙文学
第二节  文学多元化
第二章  作家作品解读
**节  刘心武及其《班主任》
第二节  王蒙及其《春之声》
第三节  蒋子龙及其《乔厂长上任记》
第四节  高晓声及其《陈奂生上城》
第五节  汪曾祺及其《受戒》
第六节  铁凝及其《哦,香雪》
第七节  残雪及其《山上的小屋》
第八节  贾平凹及其么腊月·正月》
第九节  梁晓声及其《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第十节  王朔及其《玩的就是心跳》
第十一节  姚雪垠及其《李白成》
第十二节  莫言及其《檀香刑》
第十三节  张洁及其《沉重的翅膀》
第十四节  张炜及其《古船》
第十五节  王安忆及其《长恨歌》
第十六节  陈忠实及其《白鹿原》
第十七节  钱钢及其《唐山大地震》
第十八节  季羡林及其《幽径悲剧》
第十九节  余秋雨及其《道士塔》
第二十节  舒婷及其《神女峰》《双桅船》
第二十一节  北岛及其《回答》《红帆船》
第二十二节  高行健及其《车站》
第三章  港台文学概述
**节  港台文学掠影
第二节  白先勇及其《游园惊梦》
第三节  金庸及其《射雕英雄传》
展开全部

节选

一、茅盾生平及创作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玄珠、方璧、郎损等。1896年7月4Et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是清末秀才,一个思想开明的维新派人物,既通晓中医又重视新学如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义理、有远见、性格倔强的妇女,在茅盾幼年就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所以茅盾说“我的**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上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人小学,小学期间开始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闲书”。
  茅盾10岁丧父,但母亲支持他继续求学。茅盾1911年在嘉兴中学读书时,因为宣传革命、抨击守旧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遂转入杭州安定中学学习;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但由于家庭经济窘迫,预科毕业后便开始工作谋生。茅盾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初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并与人合作译书,后入网文部编写《中国寓言》,并参与《学生杂志》编辑工作。
  1920年初,茅盾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编务工作,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IE〕文学平议之评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他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面革新《小说月报》,12月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建立联系,于1921年1月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茅盾此时期主要从事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仅1921年就发表译著130余篇。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保守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该刊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于1921年初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早的党员之一,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外,还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平民女子学校、上海大学等校任教。
  1925年5月10日起,茅盾在《文学周报》连载长篇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对无产阶级艺术进行学理探讨,也清理了自己过去的文学艺术观点,表现出“超越五四的努力”。五卅运动爆发后,茅盾投身群众革命运动。1925年底,与恽代英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做秘书。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10月,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茅盾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并于1927年春担任汉El《民国日报》主编。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后,茅盾离开武汉拟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而回到上海。
  在上海时期,茅盾遭到南京政府通缉,不便出门找工作,经济上难以为继,于是动手创作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由于革命正处于低潮期,茅盾内心有许多困惑与矛盾,因此在手稿上署名“矛盾”。《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看到小说很高兴,但认为“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人名,“矛’’也不像姓氏,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茅盾”从此成为沈雁冰的笔名。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