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际传播研究-透视中国男性在婆媳矛盾中的斡旋角色

包邮人际传播研究-透视中国男性在婆媳矛盾中的斡旋角色

1星价 ¥14.7 (5.3折)
2星价¥14.7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7067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144
  • 出版时间:2013-05-01
  • 条形码:9787565706721 ; 978-7-5657-0672-1

本书特色

  《人际传播研究:透视中国男性在婆媳矛盾中的斡旋角色》透过中国男性在婆媳矛盾中的斡旋角色。我们在研究中检测了是否斡旋策略通过“孝敬”与“婆媳一家人”的身份认同两个中介变量对各因变量产生积极的间接影响。《人际传播研究:透视中国男性在婆媳矛盾中的斡旋角色》共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对婆婆、媳妇和儿子/丈夫关系的探讨、对斡旋策略、沟通能力、孝顺和一家人关系的探讨等。

内容简介

《人际传播研究》运用中国文化价值观,家庭关系,人际矛盾解决策略和共同群体认同模型等理论,分别从婆婆和媳妇的视角对比分析中国男性(儿子或丈夫)在婆媳矛盾冲突中的斡旋作用。通过量化分析321份婆婆和318份媳妇的调查问卷,作者发现在评判男性常用的四种斡旋策略时,婆媳看法相似:都认为男性*常使用问题解决法,接下来分别是顺从法,逃避法和对抗法。总的说来,儿子/丈夫使用的问题解决法和顺从法是积极的斡旋策略,而逃避法和对抗法不利于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婆媳矛盾。具体而言,尽管婆媳都喜欢男性在斡旋时顺从自己,从她们的视角看,儿子/丈夫在与婆媳双方沟通的过程,对母亲的顺从明显多于对妻子的顺从。此外,婆媳都认为男性使用合作式的问题解决法有利于改善婆媳和母子/夫妻关系,既得体又有效,能帮助解决婆媳矛盾。而婆媳发生冲突后,儿子与母亲或丈夫对妻子的对抗式沟通既不利于婆媳或母子/夫妻关系的改善,不得体,又无益于解决婆媳矛盾冲突。再者,婆婆认为儿子在斡旋过程中使用逃避法既不得体又无益于解决问题,媳妇也认为丈夫逃避斡旋不利于解决婆媳矛盾。本研究还发现“孝顺”和“婆媳一家人”这两个观念都对男性斡旋效果的提高和婆媳/母子/夫妻关系的改善起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大力提倡。相比而言,婆媳之间对“婆媳一家人”的认同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应该给予充分认识。也许在矛盾产生或恶化之前,如何减少或消除婆媳隔隙,建立信任、关爱、宽容、理解的亲属关系是婆婆、媳妇和儿子/丈夫都应该认真思索和实现的一个重要任务。一旦婆媳陷入冷战或剑拔弩张,儿子/丈夫需要主动介入。他可充分利用自己与双方的特殊亲密身份帮助斡旋。儿子/丈夫应该与矛盾双方坦诚沟通,分析问题的根源,齐心合力地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目录

**章对婆婆、媳妇和儿子/丈夫关系的探讨 

第二章 对斡旋策略、沟通能力、孝顺和一家人关系的探讨  

第三章 问卷设计与收集 

第四章 问卷调查结果 

第五章 婆媳矛盾发生时儿子/丈夫应该怎么办:给儿子/丈夫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特别致谢

展开全部

节选

《人际传播研究:透视中国男性在婆媳矛盾中的斡旋角色》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宋毅,传播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堪萨斯大学传播学系,教授公共演讲和人际沟通课程。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师,教授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全媒体国际新闻制作和整合传播、传播学理论、媒介传播理论、人际交流等。主要研究跨组群/跨文化沟通(例如价值观)与关系(例如身份认同和矛盾冲突等)。邮箱:songyi@bfsu.edu.cn。    张雁冰,传播学博士,现为美国堪萨斯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大众传媒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跨文化沟通,组群关系等。主要研究跨组群/跨文化沟通中的年龄与文化群体问题,从认知(例如,刻板印象),社会,文化(例如,态度和价值观)和公共机构(例如大众传媒)等方面探讨组群代表形式、沟通过程及组群关系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邮箱:ybzhang@ku.edu。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