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1星价 ¥37.1 (4.7折)
2星价¥37.1 定价¥7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3741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4
  • 出版时间:2013-05-01
  • 条形码:9787030374189 ; 978-7-03-037418-9

本书特色

陈伟达所著的《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并沿着相关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区域差异表现及影响因素、区域协调发展程度评价及区域协调布局的思路进行递进式研究;同时,现代服务业中起重要作用的部分一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得不同地区生产者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造业的影响,因此《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也将生产者服务业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内容简介

  现代服务业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区域发展差异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一大特征,区域协调发展对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并沿着相关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区域差异表现及影响因素、区域协调发展程度评价及区域协调布局的思路进行递进式研究;同时,现代服务业中起重要作用的部分——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得不同地区生产者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造业的影响,因此本书也将生产者服务业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书对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对促进现代服务业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仅可作为从事现代服务业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与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生、本科生的读物,同时还可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参考工具。

目录


1 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基础
1.1 现代服务业概述
1.1.1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1.1.2 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1.1.3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误区
1.1.4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1.1.5 新兴现代服务业培育
1.2 区域协调发展概述
1.2.1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2.2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1.2.3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演化
1.2.4 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1.2.5 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与度量
1.3 本章小结
2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概况
2.1.1 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2.1.2 国外典型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2 国内现代服务业发展概况
2.2.1 国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2.2.2 国内典型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3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概况
2.3.1 江苏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2.3.2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2.4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2.4.1 苏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2.4.2 苏中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2.4.3 苏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2.5 本章小结
3 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3.1 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的差异表现
3.1.1 经济竞争力状况
3.1.2 产业结构状况
3.1.3 人才竞争力状况
3.1.4 消费力状况
3.1.5 区域名片效应
3.2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差异
3.2.1 江苏省三大区域概况
3.2.2 江苏省三大区域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对比
3.3 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3.3.1 经济全球化因素
3.3.2 工业化因素
3.3.3 城市化因素
3.3.4 地理区位因素
3.3.5 区域政策因素
3.3.6 人力资源因素
3.4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4.1 空间自相关理论
3.4.2 “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理论
3.4.3 空间自回归分析
3.4.4 改进的“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演化研究
4.1 生产者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
4.1.1 生产者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
4.1.2 生产者服务业在各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4.1.3 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支撑
4.1.4 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
4.2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化的投入产出分析
4.3 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化的实证分析
4.3.1 数据选取
4.3.2 制造业使用生产者服务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4.3.3 生产者服务业使用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5.1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
5.1.1 需求遵从论
5.1.2 供给主导论
5.1.3 互动论
5.1.4 融合论
5.2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5.2.1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方法综述
5.2.2 系统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
5.3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5.3.1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因果关系图
5.3.2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关系的定性分析
5.4 苏州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
5.4.1 苏州地区生产者服务业在总体经济中的地位
5.4.2 苏州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5.5 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5.5.1 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5.5.2 生产者服务业整体对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分析
5.5.3 生产者服务业细分行业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竞争力提升的差别作用分析
5.5.4 国外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
5.5.5 结论
5.6 生产者服务业区域发展及行业互动研究
5.6.1 数据与方法说明
5.6.2 投入产出系数分析
5.6.3 结论
5.7 本章小结
6 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6.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
6.1.1 评价指标体系
6.1.2 指标权重的赋值
6.1.3 指标标准化处理
6.2 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
6.2.1 评价方法概述
6.2.2 区域发展协调度计算方法
6.3 江苏现代服务业区域内协调发展评价实证研究
6.3.1 现代服务业区域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3.2 三维灰色趋势关联度
6.3.3 评价结果及分析
6.4 现代服务业区域间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6.4.1 现代服务业区域间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4.2 评价方法及数据选取
6.4.3 数据处理及评价结果
6.4.4 评价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现代服务业协调布局研究
7.1 区域产业协调布局研究现状分析
7.1.1 区域产业协调布局相关理论基础
7.1.2 区域产业协调布局现状
7.2 偏离-份额分析法
7.3 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
7.4 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实证研究
7.4.1 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
7.4.2 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偏离-份额的实证分析
7.4.3 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偏离-份额的实证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案例分析——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及布局研究
8.1 软件服务业的概念及特征
8.1.1 软件服务的概念
8.1.2 软件服务的特征分析
8.1.3 软件服务的三个要素
8.2 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8.2.1 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历程
8.2.2 南京市软件产业现状分析
8.2.3 南京市软件产业的特点
8.3 南京市软件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8.3.1 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务构成及发展概况
8.3.2 南京市软件服务企业的产业布局
8.3.3 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单项业务发展状况
8.3.4 南京市软件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状况
8.3.5 南京市软件服务产业业务相关性分析
8.4 南京市软件服务业与我国其他城市的比较
8.4.1 产业产值比较
8.4.2 产业生产要素比较
8.4.3 产业市场状态比较
8.4.4 产业企业发展状况比较
8.4.5 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8.4.6 产业政策支持比较
8.5 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在国内主要城市中的发展地位分析
8.5.1 区域经济贡献率
8.5.2 评价模型的建立
8.5.3 区域软件产业经济贡献率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8.6 南京市软件服务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8.6.1 偏离-份额的实证分析
8.6.2 南京市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8.7 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8.7.1 明确软件服务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增强发展的信心
8.7.2 明确目标,制定软件服务业发展规划
8.7.3 明确软件服务业内涵,建立软件服务业的相关统计制度
8.7.4 深化落实软件产业政策,出台扶持软件服务业的产业政策及制度
8.7.5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软件出口市场
8.7.6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制保障体系
8.7.7 采取切实措施,引进和培养软件服务业人才
8.7.8 循序渐进,建立健全高效的投融资机制
8.7.9 推进技术创新,增加自主创新能力
8.7.10 加快软件园的建设,争创软件服务业名牌
8.7.11 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8.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