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卡夫卡与少女们(八品)
法国著名作家达尼埃尔·德马尔凯的非虚构作品,获2002年法国美第奇非虚构首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963476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559634764 ; 978-7-5596-3476-4
本书特色
1.恋爱、写作、阅读:青春期的三位一体——给所有热爱卡夫卡、在青春中追寻爱情和文学的读者;
2.解构天才小说家的秘密生活——文学、少女与死亡。通过这部传记,我们得以窥见卡夫卡的另一张面孔,在他广为人知的文学创作之外,在生命的暗影中, 我们听到一颗孤独的、得不到慰藉的心在跳动。
3.诗性的语言,悬疑小说式叙述,爱与恐惧的永恒命题:我们注定被那些毁灭性力量所俘获。
4.本书荣获法国重量级文学奖美第奇非虚构首奖,英国国民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美国著名作家琼·狄迪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均获过此奖;
5.新锐设计师山川操刀整体设计,装帧精美,裸脊锁线,内文柔软,可180度平摊。
其他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卡夫卡,文学史中*著名的名字之一, “卡夫卡就是文学本身,正如莫扎特就是音乐”。诗人勒内·夏尔说,他是“我们的金字塔”。而一座金字塔就是一座陵墓:“在它黑暗的墓穴里,埋藏着一个谜,一个吞吃人的谜。”本书正是关于卡夫卡的谜题。对于卡夫卡的文学创作而言,少女不仅是灵感,是素材,更是力量。对于卡夫卡的命运来说,少女则是一种危险的征兆,其中展现了疯狂和死亡,而他把它们都发展到了极致:跟着姑娘走,就是去受刑。她是一种劝说,劝他接受心里经常惧怕的命运。而对姑娘来说,遇到和爱上作家卡夫卡,就无异于把自己交给了魔鬼。她们属于写作的仪式:卡夫卡蘸着她们的血泪来开笔。因此,尽管少女们不愿意,尽管她们在爱情上不忠,却能够促使一些书籍诞生,给另一些少女在美好夏日充当精神食粮。在本书中,我们把作家的面孔还给他,只留下他的孤独和秘密:这些秘密使我们关注卡夫卡,并且把少女们像尺蛾一样留住。要走近他,做梦是*可靠的路径。现在,就让我们去逐一唤醒卡夫卡的少女们吧。
目录
弗兰茨与卡夫卡
一 就像林中迷路的孩子
二 给K.的奏鸣曲
三 字母Z
四 白裙与怜悯
五 木偶剧场
六 魏玛条约
七 赌一局
八 唯有这是爱情
九 披毛皮披肩的少女
十 血、泪与少许蜜糖
十一 我的妹妹,我的女友
十二 被点燃的年轻姑娘
十三 在天使的注视下
十四 波莫瑞的女园艺师
十五 在幸福门口
节选
文学、少女与死亡:弗兰茨·卡夫卡就在这个三角中游戏人生,消耗人生。他只愿意自己创作,即使搁了笔,也还在写作:一部日记,给一些少女的书信。在这个文学的边缘地带,
我们听见一颗孤独的、得不到慰藉的心在跳动,在喘息。在这里我们寻找什么呢?卡夫卡熬夜写就的东西与文学的秘密混在一起,而他自己也与文学成为同一。卡夫卡就是文学本身,正如莫扎特就是音乐本身。法国作家勒内·夏尔说,他是“我们的金字塔”。而一座金字塔,就是一座陵墓:在它黑暗的墓穴里,埋藏着一个谜,一个吞吃人的谜。当我们走近卡夫卡,就预感到几乎可以用指头触摸他。对于文学,他提出没法满足的要求,正如对少女们,他提出不可能答应的要求,虽然这些要求是私下提出的,相互间却联系在一起。 如果少女仅仅是绝望者的慰藉,她早就得到赞美了。她就是沙漠中的绿洲。她身体的幻影在与写作的力量对抗,可惜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保护体。作家之所以执意地追求她,像个落水遇险的人那样不顾一切地抱住所碰到的漂浮物,那是因为他知道少女具有一种堪称决定性的力量。他从她眼睛里、嘴唇上和皮肤上得到的东西,不仅是一种幸福的允诺。作家与少女的结合不仅较为大胆,甚至迹近乱伦:两者都很相像,简直你就是我,我即是你。也许这就是他们互相着迷的原因。少女因为希望得到爱慕,在作家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盟友,而作家则在递给她的镜子里,认为自己认出了一个同谋。卡夫卡说,我们“既对她生出觊觎之心,又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海明威、福克纳或者川端康成(仅举这几个人就行了)都在这种“奇特之乡”冒险。他们和纳博科夫一样,都企图捉住那只蝴蝶,把它别在标本纸上。漫无止境的追求。如果不是一份好感,像蜉蝣一样执着的好感解释了这种不懈追求的原因,如果一纸书页或者一部作品没有通过一个少女之口说出这种追求的代价——河那边,大树下,正是海明威隐约窥见的天堂——这种崇拜就难免有几分可笑。另一个,别处的一个,同样的追求,同样的魔法。与其说作家追求的是一只蝴蝶,不如说是一只黄蜂。作家永不满足地要求得到它的螫刺。这样一来,少女就在文学火热的心中架好床铺,在人家迫不及待地观察她的时候,她却假装睡着了。从她身上长出浇灌作品和作者的血管。
19 世纪法国作家热拉尔·德·奈瓦尔身边也是姑娘如云。他曾指望在她们那里看到同样的奇迹:让我们重读他的《西尔薇娅》,围绕一幅“图像”跳起那圈令人难忘的圆舞。为了保留这份魔力,他怕走近“真实的女人”。我们知道这种“柏拉图式的悖论”会引发什么灾难:天使是魔鬼的造物。法国诗人安德烈·布勒东头一个看出了奈瓦尔与卡夫卡的相似之处。卡夫卡年轻时坐在布拉格的一座山丘上,承认生活是“一个梦,一种漂浮不定的状态”。在日记和书信里,他记下了自己的梦境。他“清醒的睡者的幻觉”给他的内心生活蒙上了某种“梦幻色彩”。他受奈瓦尔的影响,也迷上了戏剧和女演员。和奈瓦尔一样,他相信一切都是征兆,尤其是少女。这是一些危险的征兆,因为它们展现了疯狂和死亡。这种交往,卡夫卡把它发展到了极致。 “面对大多数少女,”卡夫卡对密伦娜承认说,“我始终感到慌乱。”她们近在眼前的身体让他困惑不安。从她们的目光里看到焦渴的期待,他不免大吃一惊。少女们是偶然出现的,
但这种出现既是机会也是威胁。这是朝未知世界打开的一面窗户:一种可能性得以生成。卡夫卡对少女的信任,对女性使者天然的信任与他对性的恐惧不相上下。不要触碰少女,把决定命运的时刻推迟,但是要把她抓在手里,而且要不惜一切手段。卡夫卡梦寐以求的少女若有所思,微低着头,露出一截颈项。其实卡夫卡是准备以另一种方式来占有她的。问题并不在于她是否“纯洁”,而是在于她的魅力、引力。他要求少女助他抵达写作的福地,给他写作的力量。借助少女被唤醒的欲望,他来打开自我写作的大门,而用自己的放弃,来作竞技场上的腾挪跳跃。怀着这份始终是欲望的欲望,他可以埋头在孤独之中,专心写作。少女因为置身在远处,反倒比他更现实:书信与相片成了魔鬼的工具。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在他对吸血鬼卡夫卡的看法里,是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书信也许成了原动力,通过它们所吸过来的血,驱动了整架机器。”可怕的机器,在那样大的压力下运转。卡夫卡对爱情的要求只有一个:接受少女的辐射,服从她的情欲冲动。
作者简介
达尼埃尔·德马尔凯(Daniel Desmarquest,1946— ),法国著名作家,出版有小说《埃特莱塔峭壁》《永别的一幕》《天堂》《阿加·贝拉》等,其传记作品《卡夫卡与少女们》获2002年法国美第奇散文奖。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23.4¥6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孤独海子:海子经典诗选
¥16.7¥45.0 -
理想青年:朱光潜谈修养
¥14.7¥49.0 -
我是一只骆驼
¥19.2¥32.0 -
祖国旅店
¥12.3¥49.0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18.9¥63.0 -
诗经演
¥14.0¥39.0 -
汉字里的中国
¥17.1¥45.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茶馆
¥9.0¥36.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7.1¥68.0 -
美好的生活:失败与想象力不可或缺(中英文对照)
¥12.8¥39.9 -
熊镇.2
¥14.9¥49.8 -
一曲难忘
¥13.3¥35.0 -
我与地坛
¥27.2¥28.0 -
活出生命的本真
¥14.4¥4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5.9¥49.8 -
有苦有甜过生活
¥13.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