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91082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0cm
- 页数:259
- 出版时间:2013-05-01
- 条形码:9787549108299 ; 978-7-5491-0829-9
本书特色
文物收藏、文物研究本来的要义是解读器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享受文化遗存的物件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如今,因为瓷器收藏已经普及到大众,只有鉴别出它们的真假,才能有效解读历史文化信息,真正享受到文物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如果收藏不分真假,如果只关注文物的经济效益,而不注重提高真假识别能力和文化研究水平,除了经济损失,*终更将挫伤收藏者的文化自信、文化爱心。
如何让更多的人识真断假,将文物真品、文物精品保护传承下去,就是周勇、周强编著的《陶瓷迹型学概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陶瓷迹型研究属于物证研究。在陶瓷迹型研究的过程中,从来就不缺乏陶瓷迹型的客观物证,缺的是发现迹型物证的眼光。作为一门新学科,创建的过程,艰难而枯燥,但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付出,让我们终有成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陶瓷迹型学产生背景;陶瓷迹型学的宗旨、方法与意义;陶瓷迹型学;陶瓷釉层的化学成分、性质与形貌等。
目录
**节 社会需求催生陶瓷迹型学
第二节 陶瓷观察工具发明与使用
一、陶瓷观察工具发明
二、陶瓷观察工具使用
第三节 陶瓷迹型学产生的政治、文化背景
一、传统体制原因
二、现实体制原因
三、传统文化原因
四、传统思维原因
五、传统鉴定方法存在局限性
六、入门要求原因
七、小结
第四节 陶瓷鉴定方法的发展演变
一、口说为凭经验证据 **章 陶瓷迹型学产生背景 **节 社会需求催生陶瓷迹型学 第二节 陶瓷观察工具发明与使用 一、陶瓷观察工具发明 二、陶瓷观察工具使用 第三节 陶瓷迹型学产生的政治、文化背景 一、传统体制原因 二、现实体制原因 三、传统文化原因 四、传统思维原因 五、传统鉴定方法存在局限性 六、入门要求原因 七、小结 第四节 陶瓷鉴定方法的发展演变 一、口说为凭经验证据 二、客观实在物证证据 三、物证系统——陶瓷迹型学创立 四、小结 第二章 陶瓷迹型学的宗旨、方法与意义 **节 陶瓷迹型学研究宗旨与方法 一、陶瓷迹型学研究宗旨 二、陶瓷迹型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陶瓷迹型学研究意义 一、建构陶瓷迹型标准图谱模型 二、标准图谱模型比对鉴定易于大众掌握 三、从听鉴定结论到看鉴定结论 四、从鉴定人证到鉴定物证 五、陶瓷迹型学是陶瓷鉴定方法的一种补充 六、陶瓷迹型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七、陶瓷迹型学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 第三章 陶瓷迹型学 **节 陶瓷迹型学基础概念 一、陶瓷迹型学概念系列一 二、陶瓷迹型学概念系列二 第二节 传统陶瓷鉴定依据 一、传统陶瓷鉴定依据 二、关于类型学 三、传统鉴定依据的局限性 第三节 陶瓷迹型学鉴定依据 一、陶瓷迹型及规律是鉴定的主要依据 二、陶瓷迹型标准图谱模型是鉴定的物证系统 第四节 陶瓷迹型学鉴定原理 一、陶瓷迹型现象存在的必然性原理 二、陶瓷迹型量变原理 三、陶瓷迹型变化时间过程原理 第五节 陶瓷迹型学鉴定本质 一、观察整体化 二、比对证据客观化 三、论证逻辑化 四、求证实验化 第六节 陶瓷迹型学局限性 一、标本选择的局限性 二、显微研究的局限性 三、人工操作的局限性 四、陶瓷迹型缺乏的局限性 第四章 陶瓷釉层的化学成分、性质与形貌 **节 陶瓷釉化学成分 一、釉的概念 二、釉的构成 三、釉的分类 四、釉的配方 第二节 陶瓷釉化学成分的作用 一、网络形成剂作用 二、助熔剂作用 三、其他成分作用 四、釉的化学成分与釉层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 陶瓷釉表面活性 一、釉表面活性概念 二、釉表面活性产生原因 三、小结 第四节 陶瓷釉层形貌 一、釉层概念 二、釉层形貌 第五节 总结 第五章 陶瓷釉层变化 **节 陶瓷釉层变化机理 一、釉层与水的反应 二、釉层与碱的反应 三、釉层与酸的反应 四、釉层与co2的反应 五、釉层与盐溶液的反应 六、釉层风化产物 七、小结 第二节 陶瓷釉层变化与环境关系 一、地上环境 二、地下环境 三、水中环境 第三节 釉层迹型风化特征 一、玻璃相迹型风化特征 二、气相迹型风化特征 三、晶相迹型风化特征 第四节 总结 第六章 陶瓷典型迹型类别 **节 元青花斑块类别 一、元青花斑块概念 二、元青花斑块类型 第二节 元青花纹路类别 一、元青花纹路概念 二、元青花纹路种类 第三节 元青花气泡类别 一、元青花气泡概念 二、元青花气泡种类 第四节 总结 第七章 陶瓷迹型规律 **节 陶瓷迹型随机性规律 一、陶瓷迹型随机性规律概念 二、陶瓷迹型随机性规律成因 三、陶瓷迹型随机性规律表现特征 四、小结 第二节 陶瓷迹型色差规律 一、陶瓷迹型色差规律概念 二、陶瓷迹型色差规律成因 三、陶瓷迹型色差规律表现特征 四、小结 第三节 陶瓷迹型量变规律 一、陶瓷迹型量变规律概念 二、陶瓷迹型量变规律成因 三、陶瓷迹型量变规律表现特征 四、小结 第四节 陶瓷迹型层次性规律 一、陶瓷迹型层次性规律概念 二、陶瓷迹型层次性规律成因 三、陶瓷迹型层次性规律特征 四、小结 第五节 陶瓷迹型多样性规律 一、陶瓷迹型多样性规律概念 二、陶瓷迹型多样性规律成因 三、陶瓷迹型多样性规律特征 四、小结 第六节 陶瓷迹型差异性规律 一、陶瓷迹型差异性规律概念 二、陶瓷迹型差异性规律成因 三、陶瓷迹型差异性规律特征 四、小结 第七节 陶瓷迹型分明性规律 一、陶瓷迹型分明性规律概念 二、陶瓷迹型分明性规律成因 三、陶瓷迹型分明性规律特征 四、小结 第八节 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节选
文物收藏、文物研究本来的要义是解读器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享受文化遗存的物件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如今,因为瓷器收藏已经普及到大众,只有鉴别出它们的真假,才能有效解读历史文化信息,真正享受到文物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如果收藏不分真假,如果只关注文物的经济效益,而不注重提高真假识别能力和文化研究水平,除了经济损失,*终更将挫伤收藏者的文化自信、文化爱心。
如何让更多的人识真断假,将文物真品、文物精品保护传承下去,就是周勇、周强编著的《陶瓷迹型学概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陶瓷迹型研究属于物证研究。在陶瓷迹型研究的过程中,从来就不缺乏陶瓷迹型的客观物证,缺的是发现迹型物证的眼光。作为一门新学科,创建的过程,艰难而枯燥,但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付出,让我们终有成效。
-
数字电子技术
¥36.8¥43.8 -
进步简史
¥11.7¥30.0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案例研究
¥94.7¥128.0 -
自然灾害情景态势推演规则与风险评估方法
¥49.1¥78.0 -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与实践
¥132.7¥168.0 -
矿山安全工程
¥51.3¥59.0 -
变电二次安装工实用技术
¥88.3¥128.0 -
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技术
¥125.6¥159.0 -
核动力设备静密封技术
¥211.7¥268.0 -
东北环境史专题研究
¥62.4¥80.0 -
快速认识世界汽车标志与车名
¥32.4¥49.9 -
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52.3¥78.0 -
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开发方法、系统集成、流程体系与项目管理
¥70.9¥109.0 -
《二手纯电动乘用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实施与细则(修订版)
¥36.0¥45.0 -
储能产业政策与典型项目案例解析
¥77.4¥98.0 -
智能金属矿山
¥42.6¥49.0 -
华夏衣裳 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104.3¥149.0 -
机械加工基础入门 第3版
¥38.4¥59.0 -
发电厂、变电站二次系统及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第二版)
¥60.7¥88.0 -
国际单位制(SI)
¥39.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