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英文版)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英文版)

¥21.3 (4.7折) ?
1星价 ¥21.3
2星价¥21.3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116***(三星用户)

语种为英文,需要注意,谨慎购买

2023-02-20 15:56:3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2626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5
  • 出版时间:2013-06-01
  • 条形码:9787516126264 ; 978-7-5161-2626-4

本书特色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庭审语境中模糊限制语的庐山真面目。本书发现,模糊限制语是庭审语境中交际者为了便于交流而经常使用的交际策略。既然如此,模糊限制语在庭审语篇中体现为什么语言形式?具体实施哪些功能?我们可以用什么理论来阐释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特征?该书在维索尔伦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框架。作者崔凤娟在此框架内以真实庭审记录为语料,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真实的语料分析对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实现形式、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语用功能等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在维索尔伦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框架。在此框架内以真实庭审记录为语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生动的语例对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实现形式、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语用功能等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着眼于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特点,融合语用学、语篇分析、模糊语言学及法律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拓宽了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范围,既有理论研究价值,又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理论上讲,本研究可丰富模糊限制语、语用学、语篇分析及法律语言学的研究。从实践上来说,本研究可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目录

**章 导论
1.1 引言
1.2 本研究的理据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
1.4.1 法庭审判程序
1.4.2 辛普森案简介
1.4.3 数据收集
1.4.4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定义
1.4.5 模糊限制语的辨认与分析
1.5 全书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模糊限制语的属性
2.2 模糊限制语不同的研究途径
2.2.1 模糊限制语的逻辑一语义研究
2.2.2 模糊限制语的心理学研究
2.2.3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
2.2.4 模糊限制语的其他方面研究
2.3 庭审语境中的模糊限制语
2.3.1 法律与语言——一种特殊的关系
2.3.2 法律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
2.3.3 法律语言的分类
2.3.4 庭审语篇相关研究回顾
2.3.5 证人证词中的模糊限制语——弱势语言风格的特征
2.3.6 庭审译员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
2.4 小结

第三章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研究的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
3.2.1 语言选择
3.2.2 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
3.2.3 研究的四个角度
3.3 理论框架描述
3.3.1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交际需求
3.3.2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个语言选择过程
3.3.3 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
3.4 小结

第四章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变异性
4.1 引言
4.2 变异性的定义
4.3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实现形式
4.4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变异维度
4.4.1 命题内容的准确性
4.4.2 情感指向
4.4.3 语篇连贯指向
4.5 小结

第五章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1 引言
5.2 商讨性的定义
5.3 合作指向的商讨
5.3.1 质准则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3.2 量准则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3.3 关系准则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3.4 方式准则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4 礼貌策略指向的商讨
5.4.1 积极礼貌策略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4.2 消极礼貌策略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5 语篇连贯指向的商讨
5.6 模糊限制语商讨性的特征
5.6.1 不确定性
5.6.2 灵活性
5.7 小结

第六章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性
6.1 引言
6.2 模糊限制语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6.2.1 顺应庭审规则
6.2.2 顺应权力关系
6.3 模糊限制语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6.3.1 顺应说者指向类动机
6.3.2 顺应听者指向类动机
6.4 小结

第七章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功能
7.1 引言
7.2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信息功能
7.3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
7.3.1 生成适切话语
7.3.2 改善人际关系
7.4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篇功能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启示
8.3 本研究的局限性
8.4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庭审语境中模糊限制语的庐山真面目。本书发现,模糊限制语是庭审语境中交际者为了便于交流而经常使用的交际策略。既然如此,模糊限制语在庭审语篇中体现为什么语言形式?具体实施哪些功能?我们可以用什么理论来阐释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特征?该书在维索尔伦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框架。作者崔凤娟在此框架内以真实庭审记录为语料,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真实的语料分析对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实现形式、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语用功能等进行了研究。

作者简介

崔凤娟,女,山东沂源人,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长期从事语用学、法律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先后任教于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大连民族学院。近年来在《外语学刊》、《山东外语教学》、《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