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风气与现代转型:中山大学人文学科论述(1926-1949)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1080456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108045645 ; 978-7-108-04564-5
本书特色
现代中国学术经历了中西新旧的碰撞和交融,学术风气的转变往往还与学者之间的思想分歧、人事纠葛相交织,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面貌。 中山大学人文学科在20世纪的前半期,因其地缘优势和人文政治的优势,形成了开放、民主的学术研究氛围。《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学术风气与现代转型:中山大学人文学科述论(1926-1949)》对傅斯年、顾颉刚、朱谦之的教学与学术交往加以深入研究,还涉及史禄国、古直、容肇祖、朱希祖、杨成志等中大人文学者的学术活动,论述了中大语史所、读经风波、现代史学运动、民俗学人类学诸问题,扼要而又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中的至关重要的一页。
内容简介
现代中国学术经历了中西新旧的碰撞与交融,学术风气的转变往往还与学者之间的思想分歧、人事纠葛相交织,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面貌。 中山大学人文学科在20世纪的前半期,因其地缘优势和人文政治的优势,形成了开放、民主的学术研究氛围。本书对傅斯年、顾颉刚、朱谦之的教学与学术交往加以深入研究,还涉及史禄国、古直、容肇祖、朱希祖、杨成志等中大人文学者的学术活动,论述了中大语史所、读经风波、现代史学运动、民俗学人类学诸问题,扼要又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中的至关重要的一页。
目录
绪论
学术史
史料与方法
**章 从国学到史学
**节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建立
第二节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各学会的创立与活动
第三节 “作语言历史学之科学研究”
第四节 学术分歧与人事纠葛
第二章 “中大读经”
**节 中山大学读经课程设置及其校内反应
第二节 中山大学中文系读经课程的实施
第三节 校外回响:武人倡行读经
第四节 中山大学读经迭起风波
第五节 “中大读经”遗风余韵
第三章 “现代史学运动”
**节 “时代化”、“科学化”的“新史学”
第二节 “现代史学”社会科学化背景下的中大哲学、社会学
第三节 “现代史学”旗帜下的学术分歧
第四节 “现代史学”的“良友”及其批评者
第四章 从民俗学到人类学
**节 中山大学民俗学东山再起
第二节 “西南夷地百蛮种,都是神明胄裔分”
第三节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设立
结语
后记
附表
征引文献
节选
现代中国学术经历了中西新旧的碰撞和交融,学术风气的转变往往还与学者之间的思想分歧、人事纠葛相交织,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面貌。
中山大学人文学科在20世纪的前半期,因其地缘优势和人文政治的优势,形成了开放、民主的学术研究氛围。刘小云所著的《学术风气与现代转型--中山大学人文学科述论(1926-1949)》对傅斯年、顾颉刚、朱谦之的教学与学术交往加以深入研究,还涉及史禄国、古直、容肇祖、朱希祖、杨成志等中大人文学者的学术活动,论述了中大语史所、读经风波、现代史学运动、民俗学人类学诸问题,扼要而又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中的至关重要的一页。
作者简介
刘小云,1968年生,湖南祁东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和硕士、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玉林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政治、文化与社会,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第十次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曾编著《边疆“廉故事”》。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4.1¥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性心理学
¥19.7¥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语文闲谈
¥12.2¥29.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4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