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解读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解读

1星价 ¥23.2 (4.3折)
2星价¥22.7 定价¥54.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239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7
  • 出版时间:2013-11-01
  • 条形码:9787010123905 ; 978-7-01-012390-5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解读》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些诗学现象、热点问题、重要作家和作品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视野中去审视和观照。 诗与文化同源,文化养育了诗歌,诗歌承载着文化。在文化的视野中去审视诗歌,在诗歌的解读中还原文化,是本书的研究视点。本书由杨子怡著。

内容简介

     诗与文化同源,文化养育了诗歌,诗歌承载着文化。在文化的视野中去审视诗歌,在诗歌的解读中还原文化,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解读》的研究视点。全书共21章。第1-6章,运用维柯的哲学人类学理论及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审视了《诗经》和“诗经学 ”。求解《诗经》时代“人”的本质、中国文化的诗性思维之生成、垄断符号资本的权力审美对诗性失语与存活现象之影响、《诗经》文化与文学经典的生成及其合法性。第7-14章,主要从唐宋文化的视野中审视一些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涉及的问题有边塞诗审美的嬗变、咏茶诗对茶文化形成的雅化作用、咏梅诗中所蕴含的古代文人的君子人格意识、“韩愈现象” 形成的文化根源、苏轼与韩愈处穷之异的文化解读、宋代理学文化氛围中的宋诗特质等。《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解读》第15-21章,从佛释文化视野、文化学视角、格式塔文化场的理论及爱国文化等角度对明清诗僧函可、屈大均、纳兰性德、丘逢甲等人的诗进行了深层的文化解读。本书由杨子怡著。

目录

自序:为第三个人而写作绪论 **节 文化养育了诗歌 第二节 诗歌铭刻着文化 第三节 用文化观照诗歌是诗学研究的重要路径**章 哲学人类学视野中《诗经》有关“人”的解读 **节 人神分离:人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主体的存在 第二节 敬德修礼:人是作为道德文化的存在 第三节 “嘤嘤友声”:人是社会的存在 第四节 “念昔先人”:人是历史和传统的存在第二章 先秦诗性智慧与中国文化的诗性思维之生成 **节 先秦功利文化氛围中的诗性智慧 第二节 先秦的诗性智慧孕育了中国文化的诗性思维 第三节 在中国文化中诗无所不在第三章 文化生产场域视野中《诗经》从经学到文学之考察 **节 《诗经》文化经典的生成及其合法性 第二节 文学《诗经》的生成及其文学的合法性第四章 传统诗经学对《诗经》的文化还原 **节 一部《诗经》的经化史,就是一部《诗经》文化还原史 第二节 传统诗经学对历史、礼仪、伦理文化之还原第五章 信息论美学视域中《诗经》之审美效应 **节 《诗经》编码之特色及其审美信息 第二节 《诗经》文本之潜在信息 第三节 《诗经》的噪声干扰及其排除第六章 汉代经学话语霸权挤压下的诗性失语与存活 **节 在强势话语中诗性遭到挤压而失语的状况 第二节 经学强势话语中诗性的存活及原因 第三节 诗性失语与存活的合法性阐释第七章 唐代边塞诗审美情绪的嬗变:高贵、崇高与感伤 **节 初唐:在尚武功、歌王权的吟咏中呈现出一种高贵美 第二节 盛唐:崇高美的尊崇及与古罗马崇高美之比较 第三节 中晚唐:审美感伤情绪的形成及表现第八章 唐宋文人诗与茶文化 **节 古代饮茶文化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唐宋文人诗对茶文化的雅化第九章 从咏梅诗词看古代梅文化与文人人格之形成 **节 咏梅诗蕴含着古代文人的人格意识 第二节 梅文化之形成是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之积淀第十章 镶嵌在儒文化模式和传统中的韩愈 **节 韩愈现象的表现 第二节 韩愈现象的文化解读第十一章 韩愈诗文廊庙气及其文化解读 **节 居高临下的盟主气 第二节 奴视世人的自负气 第三节 典丽喬皇的清庙明堂气 第四节 韩愈诗文廊庙气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第十二章 宋代诗歌特质形成的文化背景与审美心态 **节 理学文化视野中的宋诗特质之形成 第二节 宋诗特质形成的审美心态第十三章 苏轼岭海诗歌之变及其意义 **节 情感之变:由逐客悲歌的凄婉到以谪为游的旷达 第二节 题材之变:由书剑报国到模水范山、和陶抒志 第三节 苏轼岭海诗歌之变的意义第十四章 诗人韩愈、苏轼岭海处穷人格精神之异及文化解读 **节 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戚戚怨嗟与安土忘怀 第二节 韩愈的忧戚处穷表现了韬光养晦、专情执着的儒者人格 第三节 苏轼的安土忘怀表现了儒释道融为一体的超旷型人格第十五章 儒释文化视野中诗僧函可奇诗解读 **节 传统文化中的乡思母题:“几年无复听乡音,一听乡音泪更深” 第二节 未泯的儒家淑世之情:“肉身纵在肠应断,既哭苍生又哭僧” 第三节 儒释文化中的人伦情:“几多乡国思,翻向友朋深”第十六章 屈大均诗歌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品格 **节 屈大均诗歌的屈原现象 第二节 屈大均诗歌的杜甫情结 第三节 屈大均诗歌的李白原型第十七章 纳兰性德诗词风格形成的心理机制及文化解读 **节 纳兰性德的忧郁来源于他幻觉中的行为场 第二节 纳兰性德行为场中心理环境的形成还源于他独特的个性和气质 第三节 纳兰性德的行为心理场有着汉文化的深厚土壤第十八章 纳兰性德词体现出他的生命情感与心灵的图画 **节 纳兰性德爱情词表现出浓郁的人情美 第二节 纳兰性德醇美的友情之词实现了他的心理补偿 第三节 纳兰性德在感叹山川风物之作中也流露出人情美 第四节 纳兰性德词让人感受到他生命力场中情与理的交融渗透第十九章 纳兰性德现象与传统文化 **节 作为文化原型之一的“纳兰现象”之典型表现 第二节 “纳兰现象”凝聚力及其形成之文化渊源第二十章 从纳兰性德作品看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个性 **节 古典文学文化个性之一:忧患意识与参与精神 第二节 古典文学文化个性之二:感伤心理与归隐心态 第三节 古典文学文化个性之三:崇古念旧心态与祖先崇拜意识第二十一章 蕴含着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丘逢甲诗歌之英气 **节 痛失故土的怨愤气:“宰臣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第二节 无力回天的悲壮气:“风月有天难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 第三节 誓报国仇的豪迈气:“未报国仇心未了,枕戈重与赋无衣” 第四节 感怀故土的真朴气:“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第五节 许身稷契的浩然气:“淡极名心宜在野,生成傲骨不依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子怡,男,1955年出生于湖南省新邵县,汉族。1978年大学毕业,1986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教龄35年,其中高校教龄30年。现为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与文化、古典诗学、韩愈和苏轼专题研究等。先后在国内外30家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摘要或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获得中国诗经学会、惠州市政府、惠州学院奖励。主编出版《中国文学人物形象辞典》一部,出版《中国古代诗苑精品》一部。主持并完成省、市、校级课题多项。创作旧体诗词、辞赋五百余首,发表一百余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