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

¥9.7 (5.5折) ?
1星价 ¥9.7
2星价¥9.7 定价¥17.6
商品评论(3条)
ztw***(三星用户)

要是现在能这样以校选官,那该多好。

2023-04-23 20:47:41
0 0
关山别***(三星用户)

孝之一字可以说贯穿了中国的历史雨传统文化,而以孝选官更是一大特点

2022-08-17 08:16:2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83675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9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507836752 ; 978-7-5078-3675-2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历代以孝选官的制度。先秦时期“孝治天下”的观念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以孝选官”也尚处于萌芽状态。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但此后的几百余年间,孝道观念时而淡薄时而强化,“以孝选官”的分量也随之变化,这也暴露出了这一制度的弊端。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较为全面介绍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通俗读物。它分别从孝与家国伦理、孝与社会风俗、孝与古代法律、孝与古代养老、孝与古代教育、孝与古代旌表制度、孝与古代选官制度和孝与古代丁忧制度八个方面论述了孝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作用和影响。通过作者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发现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目录

**章“孝”,没那么简单——古代为何以“孝”选官
一“孝”是诸德之本
二“孝”是修身立身之基础
三“孝”是齐家治家之良方
四“孝”是君主治国之道
五“孝”与“忠”相得益彰

第二章 以“孝”选官初露端倪——先秦选官制度中“孝”思想的萌芽
一 虞舜以孝赢天下——禅让制中隐含的“孝”
二“才能”固重要,“贤德”不可抛——选贤任能制下的“孝”思想
三 孔子做官的深层剖析——为尽“孝”道
四 赵威后眼中的“孝”与选官
五“润物细无声”——儒家“孝道”对选官制度的影响
六《吕氏春秋》中蕴含的选官思想

第三章“孝治天下”——秦汉时期以孝选官蔚然成风
一 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
二 从“缇萦救父”看汉文帝对“孝”的态度
三 做官也有捷径——汉武帝之“举孝廉”
四 谁说年龄不是问题?——汉顺帝对“举孝”的年龄限制
五 为已死皇帝守陵而得官——*为荒诞的以孝选官
六 徒有虚名的孝——“举孝廉,父别居”
七“举孝”也担风险——官员“举孝失职”,亦受惩处
八“与时俱进”——汉代举孝选官政策的调整
九 名医华佗为何拒绝以“孝廉”入仕?
十《孝经》对汉代选官制度的影响

第四章“非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以孝选官
一 以孝为标准的选官制度
二 孝悌观念的深入人心
三 结语

第五章“孝义道德”隐藏下的现实政治利益——隋唐时期的以孝选官
一 冠以“孝悌”名称的考试科目——孝悌廉让科和孝悌力田科
二 传统“唯孝唯悌”选官方式的延续
三 赐官于孝子——家族的孝悌声誉对以孝选官的影响
四 官员孝行卓著助其步步高升
五 韦氏兄弟孝德卓著得官运亨通
六 官场中扭曲人性的孝
七 白居易母亡作诗惨遭贬官

第六章“承袭相沿”——宋元时期的以孝选官
一 孝德与才学兼具——宋朝“孝悌”选官的重要原则
二 孝悌行为与仕途命运
三 包青天的孝行孝道
四 丁忧制度与选官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以孝选官
一 明朝的孝文化
二 明清时期孝文化的发展
三 明清时期以孝选官
四 明清时期官吏的尽孝问题

第八章 以孝选官的批判性继承与其时代价值
一 批判性地继承孝文化
二 孝文化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晓,女,祖籍山东省泰安市,历史学硕士,现为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师,参与《山东重要历史人物》的编写,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及教学论文十余篇。
  侯吉庆,男,祖籍山西省平遥县,历史学硕士,现为山东省烟台市福山**中学高中历史教师,参编《山东通史》、《山东六十年纪事》、《山东重要历史人物》等著作,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