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集体工资谈判制度

德国集体工资谈判制度

1星价 ¥14.7 (4.9折)
2星价¥14.7 定价¥3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56607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5
  • 出版时间:2014-04-01
  • 条形码:9787509756607 ; 978-7-5097-5660-7

本书特色

德国劳资谈判的主体通常为工会与雇主联合会。极少情况下,工会也与单个企业展开谈判,某些情况下企业职工委员会也起到重要作用。德国劳资谈判的法律、经济、政治框架是如何构建而成的?德国的经验能否为中国所用?*后,本书探讨了该工资集体协商体系中是否存在值得中国借鉴的因素。

内容简介

德国劳资谈判的主体通常为工会与雇主联合会。极少情况下,工会也与单个企业展开谈判,某些情况下企业职工委员会也起到重要作用。德国劳资谈判的法律、经济、政治框架是如何构建而成的?德国的经验能否为中国所用?*后,本书探讨了该工资集体协商体系中是否存在值得中国借鉴的因素。

目录

**章 参与者:工会、雇主联合会、企业与企业职工委员会
  一 工会的构成及其法律地位
  二 雇主联合会的组成与法律地位
  三 企业职工委员会制度作为补充
  四 初步评价
第二章 工会与雇主在集体确定工资中的法律空间
  一 劳资自治:缔结*低劳动条件的权利
  二 在哪一层面上展开谈判?
  三 劳资协议的效力
  四 劳资协议生效后在企业中的实施
第三章 集体工资谈判流程
  一 基本框架
  二 准备谈判
  三 工会意志的形成
  四 具体谈判
  五 调解
  六 劳动斗争
第四章 劳资协议的经济与政治作用
  一 现状
  二 德国劳资自治的经验
  三 结论
第五章 企业职工委员会介入劳资协议未规定领域
  一 劳资协议未涉及的工资问题
  二 企业职工委员会的共同决定权
  三 共同决定程序
  四 应用于劳资谈判?
第六章 跨国集体谈判展望
  一 问题
  二 欧盟劳资协议?
  三 全球劳资协议?
第七章 对中国工资集体协商的思考
  一 德国制度能否照搬至中国?
  二 职工拥有平等机会的工资协商
  三 罢工——制造社会动荡的一种方式?
沃尔夫冈?多伊普勒小传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 多伊普勒,博士,德国不莱梅大学教授。长期研究德国劳资关系、劳动法等,为德国该领域著名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