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极世界理论-在世界历史的进化结构中发现通往共产主义之路

包邮两极世界理论-在世界历史的进化结构中发现通往共产主义之路

¥39.5 (7.2折) ?
1星价 ¥39.5
2星价¥39.5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20221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14-03-01
  • 条形码:9787511720221 ; 978-7-5117-2022-1

本书特色

《两极世界理论--在世界历史的进化结构中发现 通往共产主义之路》讲述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 主要机制,同理,各民族、国家、地区历史的内在 联系是世界各部分构成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能 画出物种的“进化树”, 当然也能描述世界历史的进化结构。而人类社会历史 的静态谱系表明世界历史 的进化方向是阶级差别逐渐减小,那么减小的“极限 ”就是无社会差别的共产 主义。因此,如果能深入世界历史的进化细节。当然 也就能发现通往无差别社 会的路。   《两极世界理论--在世界历史的进化结构中发现 通往共产主义之路》的作者是黄凤琳。

内容简介

《两极世界理论--在世界历史的进化结构中发现通往共产主义之路》(作者黄凤琳)以人类社会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在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世界历史的基本结构基础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趋势作出理论预测。认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沟通东西方人类社会的中亚游牧民族形成后产生的。按照唯物辩证法的“两极范式”把游牧民族产生后的世界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三代进程。每代进程都有其动力内核,而每代内核则是前一代进程的压力下产生的。动力内核之所以能成为动力内核,在于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社会形态变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经济或自然实践的发展。经济的强大,使之可以通过军事、经济等压力向世界的其他政治经济实体输出变革动力。本书用新的理论较为系统地从宏观上分析了世界异质文化的相互影响,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对世界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目录

前言**章  相关理论评述  **节  唯物史观  第二节  国际关系理论第二章  两极世界理论概述  **节  两极世界图  第二节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三节  两极世界进程的整体特点第三章  **代两极世界  **节  **代两极世界的特点  第二节  **代两极世界进程动力内核的形成第四章  **代两极世界进程第四区的形成环节    **节  社会形态的变革动力和分期标准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变革规律  第三节  战国秦汉:奴隶制到封建主义隶农制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封建主义隶农制到封建主义农奴制  第五节  五代宋元明清:封建主义农奴制到封建主义佃农制第五章  **代两极世界进程第三区的形成环节    **节  用社会形态变迁进行考量的理论前提:游牧社会是否具有延续性?  第二节  封建中国对中亚的离间外交  第三节  部落制到半部落半封建主义农奴制  第四节  半部落半封建主义农奴制到封建主义农奴制第六章  **代两极世界进程第二区、**区的形成环节    **节  来自第三区的军事压力和离间外交  第二节  第二区的形成环节    第三节  **区的形成环节    第四节  自然实践的发展第七章  第二代两极世界  **节  第二代两极世界的特点  第二节  第二代两极世界进程动力内核的形成  第三节  第二代两极世界进程的具体环节  第八章  第三代两极世界  **节  第三代两极世界的特点  第二节  第三代两极世界进程动力内核的形成  第三节  第三代两极世界进程的形成环节  第九章  发展国际国内合作经济努力构建新的战略平衡  **节  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思想  第二节  从社会主义政治合作到社会主义经济合作  第三节  金融危机后的战略失衡  第四节  发展国际合作经济,铸就“扩内”战略引擎  第五节  发展国内合作经济,缓解民生压力参考书目附文  附文一: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  附文二:国家的三重根原理  附文三:经济的三重根原理  附文四:哲学的三重根或哲学学原理(及哲学史分析框架)  附文五:两极世界理论的补正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黄凤琳,中共党员,四川渠县人,1985年出生,有化学、法学、马克思主义专业学习背景,201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工作于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