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学史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中国文学史

¥82.8 (4.6折) ?
1星价 ¥82.8
2星价¥82.8 定价¥18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4条)
三台摘***(三星用户)

繁体铜版纸,图文并茂,挺有意思的。

2024-04-28 01:24:41
0 0
ztw***(三星用户)

质量很好内容经典

2024-01-27 12:41:0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101588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9cm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05-06-26
  • 条形码:9787801015884 ; 978-7-80101-588-4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冰心主编,董乃斌、钱理群副主编

凸现文学主体,作家和作品是叙述的中心,文学的演化和文学的命运是叙述的线索,非文学和非文化的因素则淡然隐去

突出重要作家、作品,介绍从远古到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文学的历史

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姿彩纷呈的图片和信息丰富的说明文字,展现中国文学生存和发展的人文环境

一本别开生面的文学史读物,将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

以图取胜,与一般文学史的写法、编法以及内容的表达、作家作品的评说等方面都有不同

书中的学术观点比较独特,阐述文学演变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学中的人文内涵

友情提示:因年版久远,部分内页有黏连现象,介意的读者慎拍

中国文学史的编撰,渊源久长。由东汉班彪(公元3年一公元54 年)创始、其子班固(公元32年一公元92年)续修、其女昭(约公元49 年一约公元120年)补充完成的《汉书》中的《艺文志》,可以说就是中国文学史著作的*早受胎,迄今已经一千多年了。当然,《艺文志》里的“文”,并不单指文学,而是包含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等等;所谓“志”,也只是记载了这许多种类图书的目录或要略,同后来的文学史比较,简直就跟螂螂和青蛙一样,我们很难从形式上看出它们的关系来。

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学史,出现于本世纪初叶,开始时仍带有传统史书的影响,包罗很广,“像具体而微的百科全书”(朱自清语)。随着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及受到国外相关著述的启发,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便有了长足的进展,先后出版了许多有特色的著作。这些著作,有的以“史实”见长,有的以“见识”除著、有的“史、论”结合,有分类史,断代史,也有综合性的通史。1932 年郑振译先生编著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问世,为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一种新式样,但限于资料和科技条件,他用的插图主要是黑白人物图画或资料的影印,而且数量有限。

这本由冰心领衔主编的《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是一本别开生面的著作。它将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浓缩在不太长的篇幅里,虽然同丰富的中国文学比较起来,在分量上让人有单薄之感,但由于它选材精,行文要言不繁,文彩闪灼,而且配有 600 余幅彩色图片,所以,读者仍可通过本书看到中国文学的繁盛景象和辉煌成就。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这种内容简明扼要,以丰富图片取胜的著作,当是一本普及中国文学史的好书。

当然,篇幅不大,自然会影响到本书的容量,特别是本书的编著者很注意文学风格、流派形成、演变的过程,这就使得在中国文学史上一些有成就但不属于开派人物和代表人物的作家、诗人,而被编著者割爱了。尤其是当代文学部分,更有挂一漏万之嫌。作为出版者,我们也难于苛求作者面面俱到,事事周全。另外,这本以插图为主的文学史,它的特色是以图取胜,与一般文学史的写法、编法以及内容表达上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材料取舍上的分寸,作家作品评说的深广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对此读者是会理解的。遵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我们和祥云(美国)出版公司联合出版此书,为活跃我国学术研究,弘扬祖国文学传统,繁荣当代出版事业尽绵薄之力。

此外,书内彩色字标题,系采用海外版原版,为繁体字,由于技术上的困难未能改成简体字,敬请读者鉴谅。

目录

第1篇 文学的诞生 一抹原始的风采 如醉如狂的原始歌舞 奇妙的上古神话 幻想加工过的世界 神话与传说合流 民族文化的源头 奇妙的汉字 从结绳记事到图画记事 汉字与中国文学的特征 凝固在金石上的历史 **部诗歌总集——《诗经》 社会风情的生动画卷 有韵的历史 光辉的起点 屈原和楚辞 “上下而求索”的悲歌 缠绵凄艳的祭神之歌 “屈平词赋悬日月” 秦汉散文 万世文章的楷模 司马迁和《史记》 汉代辞赋 汉赋的演变趋势 汉大赋的审美特点 第2篇 诗歌——抒情的时代(上) 汉代诗坛 乐府民歌 文人五言诗 建安诗歌 建安风骨 曹氏三杰 正始和太康文学 忧愤成哀歌 彩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 南北朝乐府民歌 江南都市的轻曼之音 北方草原的豪放歌唱 南北朝诗歌 山水知已 “五丁凿山”之作 永明体 “中间小谢又清发” “颇学阴何苦用心” 思乡泪国之作第3篇 诗歌——抒情的时代(下) 初唐诗坛 齐梁遗风 才高命蹇的四杰 律诗的完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 盛唐——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 崛起的诗群 苍凉悲壮的征戍者之歌 诗、画与禅的融会 盛唐诗人之冠——李白 诗圣杜甫 别开生面的中唐诗坛 大历诗人 新乐府诗人 古文家及其诗 险怪与苦吟 **的灿烂——晚唐诗 风流倜傥话小杜 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 唐诗的终结第4篇 唐宋小说——叙述艺术的勃兴 小说前史 “小说”的出现 六朝小说 早期唐传奇 中唐传奇 黄梁梦 女性的身影 侠胆的赞歌 历史小说 小说的结集 唐代的俗文学 宋代的小说 新编志怪与笔记 宋人传奇 话本小说第5篇 诗歌变体——词曲的时代 词的起源及晚唐五代词 新兴的音乐文学 敦煌曲子词 《花间集》 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词坛 花间、南唐作风的蔓延 慢词的兴盛和言志派的崛起 天才的全能作家苏轼 浅斟低唱的北宋晚期词 北宋诗文 宋初诗风与西昆体 诗文革新运动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宋朝南渡后文学的突变 亘古男儿一放翁 词坛飞将辛弃疾 白石词与梦窗词 田园诗、诚斋体和宋末爱国诗 诗歌批评的杰作《沧浪诗话》 金源文宗元好问 散曲 词体的蜕变与散曲的兴起 元代前斯的散曲 元代后期及明代散曲第6篇 戏剧文学——表演与叙事抒情的整合 漫长而迟缓的流程 从原始歌舞到唐代参军戏 瓦舍勾栏中的宋杂剧 金院本和宋金诸宫调 早期的南戏 元杂剧概观(一) 戏剧黄金时代的到来 元杂剧的内容和体制 “杂剧班头”关汉卿 优美的爱情剧《西厢记》 群星争辉的元代前期杂剧 元杂剧概观(二) 元杂剧的衰微及其原因 元代后期杂剧名家 南戏在元代的流行和发展 元代南戏的艺术发展 “荆、刘、拜、杀”四大传奇 “南曲之宗”《琵琶记》 明代戏剧 杂剧创作的延续 嘉靖时期的三部重要传奇 明传奇的射雕手汤显祖 晚明传奇创作的繁荣 清代戏剧 《长生殿》 《桃花扇》 花部戏第7篇 明清小说与其他 明代长篇小说 明代城市对经济与小说热 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 施耐庵和《水浒传》 吴承恩和《西游记》 暴露堕落世网的《金瓶梅》 明代短篇小说 承袭唐宋传奇的“三灯” 拟话本的风行 冯梦龙的“三言” 凌蒙初的“二拍” 陆人龙的《型世言》 明代诗歌 明代散文 清代小说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曹雪芹与《红楼梦》 清诗 清词 清文 呼唤新时代第8篇 新世纪的文学 文学的转型 历史孕育着变革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派与《学衡》派的论急 人的发现 文学新形式的产生 文学语言的变革 鲁迅 建立规范 京派与海派 大“海”里的弄潮儿 “都市风景线” “艺术的北京”和它的创造者 “**一个浪漫派” 中国的现代派诗人 现代剧场艺术的成熟 战争年代 战争与流亡 地之子 “家”和“财主底儿女们” 生命的沉思 一个苍凉的手势 战争废墟上的“哈姆雷特” 知识者的转化 歌颂与放逐 “别了,司徒雷登” “计划化”轨道 放声歌唱 革命英雄传奇 文学的受难者 台湾乡土文学与现代派文学 通俗小说的历史发展 十年浩劫 文学的归来 八面来风 新诗潮的崛起 寻找文学的根 话剧的艺术实验 先锋小说的兴起 后新诗潮诗人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代表作品:《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