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梦集-(上下册)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解梦集-(上下册)

¥66.0 (5.5折) ?
1星价 ¥66.0
2星价¥66.0 定价¥120.0
商品评论(4条)
328***(三星用户)

解梦集-(上下册)

红楼梦相关知识

2019-06-07 07:58:11
0 0
201***(二星用户)

封面设计很漂亮

团购套装没买上,不甘心,只好买单本,自从开始看冯老的瓜饭楼重评校注,尤其先读了前言中的解读红楼梦后,,便对他著书的严谨态度和缜密思维所敬佩,这才是真正学者的风范,读起令人心服口服,所以先收藏他的书,留待慢慢细读。

2017-03-03 08:31:1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69461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836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543694613 ; 978-7-5436-9461-3

本书特色

《解梦集(上下)》收录的是冯其庸先生把《红楼梦》作为小说研究而写的文章。主要是对《红楼梦》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等的研究。有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包括红学情缘、红学读要、红学论要、红学感悟、曹学研究、红学研究方法论、红学研究论争、红学史及《红楼梦》中的教育、真与假、社会学意义、艺术视角等。也有为他人的红学研究论著所作的序文等。

内容简介

    《解梦集(上下)》收录的是冯其庸先生把《红楼梦》作为小说研究而写的文章。主要是对《红楼梦》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等的研究。有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包括红学情缘、红学读要、红学论要、红学感悟、曹学研究、红学研究方法论、红学研究论争、红学史及《红楼梦》中的教育、真与假、社会学意义、艺术视角等。也有为他人的红学研究论著所作的序文等。

目录

上册
《解梦集》自序
——读《红楼梦》
《论红楼梦思想》
自序
论《红楼梦》的思想
  一、《红楼梦》的时代
  二、《红楼梦》时代的统治思想和社会思潮之一
  三、《红楼梦》时代的统治思想和社会思潮之二
  四、《红楼梦》时代的社会现实
  五、论《红楼梦》的思想
千古文章未尽才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20周年而作
曹雪芹对未来世纪的奉献
  ——曹雪芹和《红楼梦》
林黛玉、薛宝钗合论
  ——启功先生论红发微
《红楼梦》的社会理想
  ——’94莱阳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曹雪芹是超前的思想家
  ——’97北京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论贾宝玉与贾政是两种对立的思想
  ——以《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为例
关于《红楼梦》的阅读和考证
  ——原《论红楼梦思想后记》
关于《论红楼梦思想》及其他
  ——原《论红楼梦思想再记》
梦后的记忆
读红述往
  ——《梦边集》自序
我与《红楼梦》
解读《红楼梦》
《红楼梦》的文本阅读
我对《红楼梦》的感悟
曹雪芹的时代、家世和创作
  ——读故宫所藏曹雪芹家世档案资料
《红楼梦》的时代及其他
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
关于当前《红楼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红楼梦》研究必须贯彻实践检验的精神

下册
红楼论要
  ——解读《红楼梦》的几个问题
《红楼梦》六十三回与中国西部的平定
读《红楼梦》
《红楼梦》与教育
醉里乾坤大
  ——论《红楼梦》的情节和细节描写
快读《红楼梦》王蒙评
二百年来围绕着《红楼梦》的斗争
一九八o年六月在美国威斯康辛首届国际《红楼梦》
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美国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书感
梦多湖畔论《梦》记
  ——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随记
红学的展望
  ——邸瑞平《红楼艺术撷英》序
红学无止境
  ——在扬州红学座谈会上的发言
红学随想
关于红学史的几点思考
  ——李广柏《红学史》序
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祭
  ——在北京市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报告
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扬州国际《红楼梦》
  研讨会开幕词
红楼沉思录
  ——读《曹雪芹的*后十年考》
校红漫议
  ——《八家评批红楼梦》校后记
校红散记
怎样读《红楼梦》
读红三要
  ——胥惠民《和青年朋友谈(红楼梦)》序
重议评点派
《红楼梦》——永恒的认识对象
  ——《红楼梦六人谈》序
《红楼梦》的艺术视角
  ——吕启祥《红楼梦开卷录》序
《红楼梦》的人物视角
  ——吕启祥《红楼梦会心录》序
朱淡文《红楼梦研究》序
万颗珍珠一线穿
  ——读丁维忠《红楼探佚》书感
缜密考证精微析论
  ——黄进德、吴新雷《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序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读季稚跃《读红随考录》序
从“富贵荣华”到“茫茫白地”
  ——《红楼梦与扬州》序
《清代评点本红楼梦丛书》序
’92中国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92扬州中国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论文集》序
’96辽阳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红楼梦大辞典》序
《红楼识小录》序
《红楼梦新论》序
《红学散论》序
《红楼梦:一次历史的轮回》序
《红楼梦:迷人的艺术世界》序
《红楼梦配角塑造艺术》序
《红楼梦》韩文译本序
《红楼梦》校注本三版序言
《(石头记)古钞本汇编》序
红楼要籍解题
怀旧空吟闻笛赋
  ——《红楼梦》新校注本25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其庸(1924年2月3日-2017年1月22日),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女中。1954年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80年、1981—1982年,两度赴美在斯坦福、哈佛、耶鲁、柏克莱等大学讲学。获富布赖特基金会荣誉学术证状。1984年12月由国务院、外交部、文化部派往前苏联鉴定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达成两国联合出书协议。后又历访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作学术讲演,均获高度评价。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1996年应邀访问德国、法国,并在柏林和巴黎考察两国所藏敦煌、吐鲁番文献。1998年5月25日至5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冯其庸书画展”。
1998年8月,冯其庸以76岁的高龄,第二次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回国以后1355年来的**次发现。冯其庸的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同年10月4日至酒泉金塔县访汉代雄关肩水金关、地湾城。10月5日(旧历中秋节)至内蒙额济纳旗访古居延海、西夏黑水城、汉甲渠候官遗址,对以上各处都作了详细的调查。
冯其庸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就。近十多年,他着重研究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