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诉讼法学的新发展

行政诉讼法学的新发展

1星价 ¥17.0 (3.4折)
2星价¥17.0 定价¥5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383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2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516138366 ; 978-7-5161-3836-6

本书特色

吕艳滨、王小梅、栗燕杰所著的《行政诉讼法学 的新发展》属于综述式的学术史研完,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是总论,对行政诉讼法学学科在2000年以 来的发展做概述;第二部分的各章节论述2000年以来 行政诉讼法学学科各重要领域或重要理论的研究状况 ,集中对行政诉讼法基础理论、行政法院制度、wto 相关行政诉讼法学研究、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行 政诉讼类型化研究、行政诉讼调解问题研究、行政诉 讼中的证据和证明问题研究、行政诉讼当事人问题研 究以及行政许可诉讼问题研究等9大方面研究领域和 热点进行论述,包括主要领域的研究状况、重要的理 论演进过程、主要学术观点的讨论情况等。*后一部 分是预测与反思,对行政诉讼法学学科今后的发展历 程做出反思,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综述式的学术史研究,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总论,对行政诉讼法学学科在2000年以来的发展做概述;第二部分的各章节论述2000年以来行政诉讼法学学科各重要领域或重要理论的研究状况,集中对行政诉讼法基础理论、行政法院制度、WTO相关行政诉讼法学研究、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行政诉讼调解问题研究、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问题研究、行政诉讼当事人问题研究以及行政许可诉讼问题研究等9大方面研究领域和热点进行论述,包括主要领域的研究状况、重要的理论演进过程、主要学术观点的讨论情况等。*后一部分是预测与反思,对行政诉讼法学学科今后的发展历程做出反思,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目录

**章  我国行政诉讼法学本世纪以来研究现状
  **节 我国行政诉讼法学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
    二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  社会管理创新带来新的司法理念
  第二节 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的研究成果
    一  明确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二  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三  完善行政诉讼当事人制度
    四  重构行政诉讼类型
  第三节 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的发展与存在的不足
    一  我国行政诉讼法学发展的特点
    二  我国行政诉讼法学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行政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
  **节 行政诉讼目的论
    一  行政诉讼目的论概述
    二  行政诉讼目的论的内容
    三  行政诉讼的根本目的
    四  行政诉讼目的论与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第二节 行政诉讼功能
    一  行政诉讼的功能概述
    二  定位行政诉讼功能与修改行政诉讼法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一  概述
    二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与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第三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节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概述
    一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界定
    二  研究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一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法律规定
    二  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扩大和完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一  采取概括式的肯定规定加列举式的排除规定方式
    二  用“行政争议”取代“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肯定式概括标准
    三  明确界定国防外交行为
    四  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审查范围
    五  缩小终局行政行为范围
    六  将部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审查范围
    七  行政指导行为的可诉性问题
    八  将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九  刑事侦查行为是否可诉尚无定论
第四章  行政诉讼当事人
  **节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一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相关概念
    二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设定的价值
    三  域外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设定标准的变动趋势
    四  我国原告资格规定所存在的问题
    五  重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第二节 行政诉讼被告
    一  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
    二“行政主体资格说”的缺陷
    三  域外行政诉讼被告资格
    四  完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建议
第五章  行政审判体制
  **节  行政审判体制概述
    一  行政审判体制的概念
    二  行政审判体制的类型
  第二节  我国的行政审判体制
    一  我国行政审判体制现状
    二  中国行政审判体制暴露的问题
    三  现行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缺陷
  第三节  完善我国行政审判体制的思路
    一  构建行政法院
    二  改革管辖制度
第六章  行政诉讼类型
  **节  行政诉讼类型概述
    一  行政诉讼类型的含义及其功能
    二  行政诉讼类型的划分
  第二节  域外行政诉讼类型
    一  英国行政诉讼类型
    二  美国的行政诉讼类型
    三  德国行政诉讼类型
    四  日本的行政诉讼类型
    五  域外行政诉讼类型的共性规律
  第三节  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的现状
    一  我国行政诉讼非类型化
    二  我国行政诉讼非类型化的成因
    三  行政诉讼非类型化产生的弊端
    四  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的缘起
  第四节  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的完善
    一  完善行政诉讼类型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  完善行政诉讼类型的建议
    三  行政诉讼具体类型设计
    四  我国行政诉讼判决类型的完善
    五  诉讼的类型化与《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第七章  行政公益诉讼
  **节  行政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
    一  行政公益诉讼相关概念
    二  行政公益诉讼的特征
    三  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
  第二  节域外行政公益诉讼相关制度
    一  德国公益代表人诉讼
    二  法国的越权之诉
    三  日本的民众诉讼
    四  英国的混合诉讼
    五  美国的“私人检察总长制度”
    六  域外公益诉讼制度共性
    七    域外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经验
  第三节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
    一  有关是否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争论
    二  构建中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
第八章  行政诉讼的调解
  **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争议与走向
    一  相关概念辨析:和解、协调、撤诉等
    二  反对调解的历史溯源、制度与理论
    三  支持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
    四  司法实践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基本框架
    一  行政诉讼调解的原则
    二  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
    三  调解和审判的关系
    四  法院在调解中的角色定位
  第三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程序
    一  启动
    二  时间阶段
    三  调解的主持
    四  次数与时限
    五  终结
    六  调解协议的性质、效力
    七  调解的反悔与救济
    八  调解的公开
  第四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规制
    一  行政诉讼调解立法的必要性
    二  对行政审判调解的规范
    三  对调解的监督
第九章  新类型案件的行政诉讼
  **节  行政许可诉讼
    一  行政许可概述
    二  行政许可诉讼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
    一  信息公开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二  信息公开诉讼受案范围
    三  原告资格
    四  信息公开诉讼原则
    五  信息公开诉讼类型
    六  审理规则
    七  信息公开诉讼完善路径
  第三  节行政强制诉讼
    一  行政强制概述
    二  行政强制行为的司法审查
关键词索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吕艳滨,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亚洲法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信息法。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研究行政复议制度,并长期从事政府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等的研究,曾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并曾担任中欧信息社会项目“政府信息公开研究”中方专家。    栗燕杰,1982年生于河南兰考。1999年至2010年,求学于中国政法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于中国人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关注行政法、社会保障、减灾及突发事件应对等领域。期望对中国之法治与中国之民生,作出点滴贡献。    王小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传媒与信息法、政府规制、司法制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