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法史导论
读者评分
5分

中国法史导论

1星价 ¥51.0 (7.5折)
2星价¥51.0 定价¥68.0
商品评论(1条)
fal***(三星用户)

台湾学者的法史书

台湾学者写的法史书,精彩,独到。

2016-09-12 12:42:2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5566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04
  • 出版时间:2014-09-01
  • 条形码:9787549556632 ; 978-7-5495-5663-2

本书特色

    《中国法史导论》是台湾著名法学家黄源盛教授任教政治大学、兼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期间的呕心之作。作者采取“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书写方式,有选择性地集中阐释了几个重要的核心课题。从规范的源流到法系的形成(溯源),总述传统中国法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及下自先秦以迄民国,以“历史时期”区分为经,从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到法律思想、法律意识乃至司法实践,以“问题导向”解析为纬,兼采“变”与“不变”的静态与动态书写方式,从时间、空间和事实三个向度呈现了中国法史演变的面貌。

内容简介

    初学者得窥学术门径之过渡津梁。     法史学者案头之**教学参考书。     《中国法史导论》是台湾著名法学家黄源盛任教政治大学、兼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期间的呕心之作。该书积著者三十年中国法史教学与研究经验,贯通古今,达观中外,以深厚丰富之学养,温情细腻之笔触,论析数千年中国法史长河中诸多重大关键问题,轻其所轻,重其所重,要言不烦,切中肯綮,识见高远,持论公允,使读者于欣赏优美文字同时,亲切感受中华法文化不朽魅力,启悟思考中国法律之前世今生,堪为当代法史学界难得之上乘佳作!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李贵连     作者全史在胸,于总体文化背景之下寻绎法制传统,而于梳理法制中抉发法意。义理阐释和规范解析并举,行文质朴;案例引证与立法理据共存,叙述流畅。谋篇布局,化繁杂于简约,娓娓道来,一脉流连;揽名责实,于法制深层阐明德性资源,用心拳拳,同条共贯。揣其用心,不仅在于讲明吾国法制的起承转合,而且,尤在凸显华夏法律文明的精神品格。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许章润

目录

1  导言:法史学的**堂课
1.1 法史学的名称、性质及其定位
1.2 法史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1.3 研究中国法史的目的和方法

绪编  路漫修远,上下求索

2 规范的源流与法系的形成
2.1 人类社会规范的起源及其衍化
2.2 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习惯与习惯法
2.3 历史中的罗马法系与中华法系
3 传统中国法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3.1  天人感通的法理论基础
3.2  以刑为主的规范混同编纂体例
3.3 以家族伦理义务为本位的法律实质精神
3.4 司法与行政合中有分
3.5  法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

上古篇  古典法文化的原型

4 先秦时期的封建社会与法理思想
4.1 西周的封建体制与法理念
4.2 先秦诸子的法理论
4.3 春秋晚期成文法公布的争议
4.4 中国体系化成文法典的始原
5 秦汉法制与两汉春秋折狱
5.1 《睡虎地秦墓竹简》与秦律
5.2  汉初法制的规制与运作
5.3 《张家山汉墓竹简》与汉初法制
5.4 春秋折狱与儒家传统

中古篇  成文法典的成熟与因袭

6 唐律中的礼刑思想
6.1 唐律的前世今生
6.2 唐律立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6.3 唐律礼本刑用观的具体内容
6.4 唐律礼本刑用观评述
7 宋元时代的法律文化
7.1 宋代的立法与司法
7.2 宋朝法制的变与不变
7.3 宋朝的司法考试及案牍判语
7.4 元朝法制的变化及其特点
7.5 元代的刑制与司法机构

近世篇  中国法文化的盘整与转化

8 明清社会与法制的发展
8.1 明朝法律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8.2 明朝的司法制度
8.3 清朝的立法素描
8.4  清朝的司法制度

现代篇  西潮冲击与新旧法文化的交替

9 晚清社会变迁与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9.1 从固有法到继受法
9.2 法律西化过程中的配套措施
9.3 晚清变法修律中的礼法争议
9.4 晚清西法东渐中国法律的重大转折
9.5 晚清继受外国法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10 民国法制的继承与新创
10.1民初北京政府时期的过渡性法制(1912-1928)
10.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六法全书”的成形与实际(1928-1949)
10.3民国法律文化的几点省思
11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帝制中国法文化纪事
附录二 晚清民初法制要事年表
附录三 关键词索引
附录四 黄源盛作品一览表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黄源盛,1955年生于台湾云林。台湾大学法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部研究。政治大学法学院前特聘教授,现专任辅仁大学法律学系教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先后兼职于台北大学、台湾大学、东吴大学等校,讲授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刑法。专长法史学、刑法学,著有《中国传统法制与思想》(1998,五南)、《民初法律变迁与裁判》(2000,台湾政治大学法学丛书 47)、《法律继受与近代中国法》(2007,台湾政治大学法学丛书 55)、《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2009,元照)、《民初大理院与裁判》(2011,元照)以及《中国法史导论》(2013,犁斋社)等书,另有法史学相关学术论文多篇。近二十年,主要致力于“民初司法档案”与“晚清民国立法史料”的整编与研究,论著颇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