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
读者评分
5分

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

¥14.0 (2.9折) ?
1星价 ¥22.6
2星价¥22.6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看完了 七七八八的一本采访实录吧

2021-11-27 10:25:3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513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14-09-01
  • 条形码:9787108051318 ; 978-7-108-05131-8

本书特色

    在音乐方面,梅艳芳歌路纵横,形象百变;她有“东方麦当娜”之称,同时大量改编日本歌曲,又翻唱国语老歌,但在挪用其他地方的元素之同时,梅艳芳却建立个人风格——那是香港混杂文化的代表。在当过多届歌后、唱片销量及演唱会均破纪录的背后,梅艳芳身上铭刻了香港文化。      电影方面,除了曾是影后、香港片酬*高的女星外,她也是少有游走不同电影类型而都获得肯定的香港女演员:文艺片《胭脂扣》、喜剧《审死官》、动作片《东方三侠》都非常成功。这跟她舞台上的百变形像有关,也跟当时香港的外向型文化特质关系甚大。 这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人更了解梅艳芳,而是从她身上了解整个香港文化的独特性。

内容简介

二〇一三年是梅艳芳逝世十周年。十年以来,从坊间、传媒到学术界对梅艳芳的讨论,早已超出对一个已故巨星的纯粹怀念。本书在怀念之余重新审视梅艳芳,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梅艳芳。不少人指出,梅艳芳的形象、音乐与电影的代表性,标志了香港一个不可再现的精彩时代,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人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对于内地读者了解香港文化大有裨益。 另外,梅艳芳在内地正如张国荣一样,也拥有大批拥趸,因而潜在的读者数量非常可观。 一本全方位真实呈现梅艳芳歌影成就的专著     本书旨在对梅艳芳作深入的评论及赏析,尝试深入浅出,并以多元角度讨论。     独家深度访问:包括黎小田、伦永亮、关锦鹏、许鞍华、杜琪峰、许冠文、许志安、郑裕玲等,谈论梅艳芳的演技、角色、专业精神,他们跟梅艳芳的合作经验,及其在香港音乐及电影中的代表性等。      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及评论人撰稿:如从性别政治、流行文化、明星研究、身份认同及香港七八十年代音乐及电影发展等不同议题切入。      书中亦收录梅艳芳逝世当年,各界人士的撰文悼念,道出她对整个影坛、歌坛及社会的影响与价值,包括张五常、李碧华、陶杰、张敏仪、吴霭仪、黄霑等人的文章。

目录

part one

台上艳光四射

 

黎小田:八十年代造星工程

伦永亮:大娱乐家的台前幕后

许志安:她爱歌迷爱得疯狂

  彭敬慈:一吻订下师徒情

郑丹瑞:150%的卖力演出

温应鸿:可一不可再的经典

 

part two

戏里芳华流传

 

关锦鹏:把百变带进戏中

许鞍华:一出场便有戏

许冠文:上帝怎可带走这天才?

鲍德熹:当摄影大师遇上百变影后

郑裕玲:真心相聚,惺惺相惜

陈友:她是真性情演员

 

part three

路途千回百转

 

梅覃美金:香港制造的天涯歌女

黎学斌:新秀前的青涩年华

刘天兰:她做到的远不止歌星演员

陈海琪:让她做回平凡女人

吴慧娴:不止是偶像

黄泊涛:她让我找到自己

吴俊雄:大时代的领航人

 

part four

留下传奇梦幻

 

李照兴:伴我们走过患难

郑政恒:如花歌女.侠女豪情

李政亮:与《胭脂扣》有关的事:梅艳芳与香港身份

李展鹏:寻找女儿的香港──梅艳芳所代表的港式文化

 

part five

心中追忆无限

 

张敏仪:留给世人*美丽一面

李碧华:花开有时,梦醒有时

黄霑:娱圈奇女子梅艳芳

张五常:可爱的极端与一个不收数尾的女人

吴霭仪:梅艳芳

梁款:一个丧礼,两点体会   

刘天赐:icon 之 死

陶杰:向香港的品牌霸权时代告别

洛枫:梅艳芳的死亡美学与表演艺术

林沛理:她的生命比戏剧更传奇

毕明:自我 无我 真我 忘我

 

part six

附录

 

唱片一览

香港演唱会一览

电影及得奖纪录

歌曲得奖纪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展鹏,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英国Sussex大学传媒与文化研究博士,为出身澳门的学者与文化评论家,从事文化、媒体、教育等工作。现居于澳门,任教于澳门大学传播系。并曾任《新生代》杂志总编辑、《澳门日报》及《力报》专栏作者、澳门电台节目《澳门讲场》时事评论人等。 着有《在世界边缘遇见澳门》、《电影的一百种表情》及《旅程瞬间》。为内地、香港、台湾的不同刊物撰稿。 卓男,香港浸会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毕业,主修比较文学。曾任《电影双週刊》编辑。2002年起担任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行政经理。期间以自由写作人身份,参与编辑、资料搜集、宣传、统筹及策划等工作。2004年至2008年,为香港电台电视部综合节目组製作的《百年梦工厂》、《香港电影月》及《艺文部落》担任资料搜集,并统筹「香港特区十周年电影选举」颁奖礼。2007年出任《香港电影》杂志助理总编辑。编辑书籍包括《十面埋伏製作全纪录》、《电影通识行》、2005至2007年《香港电影回顾》、《电影工作室创意非凡廿五年》、第24至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特刊》等。多年来参与编辑、资料搜集、宣传、统筹及策划等与电影有关的工作。编辑书籍包括《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特刊》、《童星·同戏──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童星》等。着有《李小龙Bruce Lee My Brother──李振辉回忆录》。现职节目策划。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