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0850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85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010108506 ; 978-7-01-010850-6

本书特色

本卷收录列宁在1901年秋至1002年2月所写的《怎么办》和1902年1月至8月的《评国家预算》、《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土地纲领》、《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北方协会”的信》、《革命冒险主义》、《新罢工法草案》等著作17篇,作为附录收录这一时期的《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的材料》等文献4篇。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全面论证了建立新型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从思想理论上彻底粉碎了经济主义,教育和培养了坚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本次编译根据国内外学界*新研究成果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译文对本文做了较大修订。与第二版相比,本卷未增加新文献。全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引文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为主,依此校订。对第二版中的文字做了规范,对一些句子做了调整,对发现的不够严谨的地方做了改动。对书后的注释、索引做了修改和规范,以反映这些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列宁在1901年秋至1002年2月所写的《怎么办》和1902年1月至8月的《评国家预算》、《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土地纲领》、《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北方协会”的信》、《革命冒险主义》、《新罢工法草案》等著作17篇,作为附录收录这一时期的《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的材料》等文献4篇。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全面论证了建立新型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从思想理论上彻底粉碎了经济主义,教育和培养了坚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本次编译根据国内外学界*新研究成果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译文对本文做了较大修订。与第二版相比,本卷未增加新文献。全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引文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为主,依此校订。对第二版中的文字做了规范,对一些句子做了调整,对发现的不够严谨的地方做了改动。对书后的注释、索引做了修改和规范,以反映这些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

目录

1901年
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901年秋1902年2月)
一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
(一)什么是“批评自由”?
(二)“批评自由”的新拥护者
(三)俄国的批评
(四)恩格斯论理论斗争的意义
二群众的自发性和社会民主党的自觉性
(一)自发高潮的开始
(二)对自发性的崇拜。《工人思想报》
(三)“自我解放社”和《工人事业》杂志
三工联主义的政治和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
(一)政治鼓动和经济派缩小政治鼓动的范围
(二)谈谈马尔丁诺夫是怎样深化了普列汉诺夫的
意见的
(三)政治揭露和“培养革命积极性”
(四)经济主义和恐怖主义有什么共同之点?
(五)工人阶级是争取民主制的先进战士
(六)又是“诽谤者”,又是“捏造者”
四经济派的手工业方式和革命家的组织
(一)什么是手工业方式?
(二)手工业方式和经济主义
(三)工人的组织和革命家的组织
(四)组织工作的规模
(五)“密谋”组织和“民主制”
(六)地方工作和全俄工作
五全俄政治报“计划”
(一)谁因《从何着手?》一文而生气了?
(二)报纸能不能成为集体的组织者?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式的组织?
结束语
附录《火星报》同《工人事业》杂志实行统一的尝试
对《怎么办?》一书的一个更正
1902年
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的文献(13月)
*对普列汉诺夫的**个纲领草案的意见(1月上旬)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1月8日和2月18日[1月21日和3月3日]之间)
*对纲领草案的三个修正案(1月8日和2月18日[1月21日和3月3日]之间)
*对普列汉诺夫的第二个纲领草案的意见(3月14日[27日]以前)

展开全部

节选

  (二)“批评自由”的新拥护者  国外“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14的机关刊物《工人事业》杂志,*近(第10期)郑重其事地提出的正是这个口号(“批评自由”),并且不是把它当做理论原则,而是当做政治要求提出来的,即在回答“能不能把那些在国外活动的社会民主党人组织统一起来”这一问题时提出来的:“要达到牢固的统一,就必须有批评自由。”(第36页)  从这个声明中可以得出两个十分明确的结论:1.《工人事业》杂志维护整个国际社会民主党中的机会主义派;2.《工人事业》杂志要求机会主义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自由。现在让我们来考察一下这两个结论。  《工人事业》杂志“特别”不高兴的,是“《火星报》和《曙光》杂志10喜欢预言国际社会民主党中的山岳派和吉伦特派16必将决裂”①。党队伍中有山岳派和吉伦特派的说法,根本就是一种肤浅的历史类比,它出自马克思主义者的笔下是很奇怪的,因为山岳派和吉伦特派并不是像历史学家一思想家可能认为的那样,代表着不同的气质或思潮,而是代表着不同的阶级或阶层:一方面是中等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是小市民阶层和无产阶级。而现代社会主义运动中却没有阶级利益的冲突,这整个运动,它的一切(黑体是波·克里切夫斯基用的)派别,包括*明显的伯恩施坦派存内,都是站在维护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的立场上,站在无产阶级争取政治和经济解放的阶级斗争的立场上的。”(第3233页)  大胆的断语!波·克里切夫斯基是否听见过早已有人指出的那件事实,即正是由于近年来有“学士”阶层广泛参加社会主义运动,伯恩施坦主义才非常迅速地传布开来呢?而主要的是,我们的这位作者究竟根据什么断定说“*明显的伯恩施坦派”也站在无产阶级争取政治和经济解放的阶级斗争的立场上呢?这是不得而知的。他坚决为*明显的伯恩施坦派辩护,却拿不出任何的论据和理由。作者显然以为,他既然是在重复*明显的伯恩施坦派自我表白时所讲的话,那么他的断语也就无须证明了。但是,判断整个派别,竞以该派代表人物自我表白时所讲的话为根据,这难道不是再“肤浅”不过的吗?紧接着的关于党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甚至绝对相反的类型或道路的“说教”(《工人事业》杂志第3435页),难道不也是再肤浅不过的吗?你看,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承认充分的批评自由,法国人却不承认,而正是法国人的例子充分表明那种“偏激行为的害处”。  我们对此回答说,正是波·克里切夫斯基的例子表明,那些简直是“按伊洛瓦伊斯基方式”来研究历史1’的人,有时也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要解释德国社会党为什么统一和法国社会党为什么涣散,完全不必去考察两国历史的特点,不必把军事的半专制制度和共和的议会制的条件加以对比,不必分析巴黎公社和反社会党人非常法20的后果,不必把两国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加以比较,不必回顾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空前发展”的同时进行了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空前努力的斗争,不仅反对理论上的错误(米尔柏格、杜林①、讲坛社会主义者23),而且反对策略上的错误(拉萨尔),如此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必要!法国人所以争吵是因为他们偏激,德国人所以统一是因为他们都是些乖孩子。  你看,用这种无比深奥的议论就“避开了”把维护伯恩施坦派的言论完全推翻的事实。伯恩施坦派是否站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立场上,对于这个问题只有历史经验才能给予*后的彻底的解答。因此,在这一点上有*重要意义的正是法国的例子,因为只有法国一个国家的伯恩施坦派曾经在自己的德国同道们的热烈赞助下(而且有几分是在俄国机会主义者的热烈赞助下——参看《工人事业》杂志第23期合刊第83—84页),试图独自站稳脚跟。拿法国人“不肯调和”当借口,除了有其“故事性的”(诺兹德列夫式的)24意义之外,就不过是企图用气话来掩盖很不愉快的事实罢了。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