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3077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1
  • 出版时间:2014-07-01
  • 条形码:9787811307726 ; 978-7-81130-772-6

本书特色

  纵观《在路上:张明平新闻作品选》中的作品,可以看出,张明平是个懂新闻的人,更是一个懂教育新闻的人。当中,既有对学校各条线、各层面工作实绩、亮点成果的如实反映;又有对高等教育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实现内涵提升、特色强化的深入思考,以及学校自身在锐意改革、创新发展方面所作探索的忠实报道;同时,还有部分对教育问题、社会现象发表的真知灼见。这些作品有新意,有内涵,有思想,有深度。其客观真实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严谨细致的文章架构,以及较强的思想性、敏锐性,饱含了明平在新闻实践方面的不懈追求,标志着他的新闻写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内容简介

  《在路上:张明平新闻作品选》是作者张明平近年来担任江苏大学宣传工作的相关报道汇编,其中既有对学校各条线、各层面工作实绩、亮点成果的如实反映;又有对高等教育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实现内涵提升、特色强化的深入思考,以及学校自身在锐意改革、创新发展方面所作探索的忠实报道;同时,还有部分对教育问题、社会现象发表的真知灼见。这些作品有新意,有内涵,有思想,有深度。

目录

序一:一条执着的攀登之路
序二:为学校塑像

【深度关注】
“并校”重在练“内功”
——江苏大学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纪略
一条艰辛执着的攀登之路
——江苏大学靠质量科技人才强校纪实
江苏大学把学问做在希望的田野上
江苏大学:精彩演绎产学研新传奇
个性化培养催生创造性成果
——江苏大学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纪实
江苏大学研究生论文做在企业里
让信仰与青春同行
——江苏大学实施“党员素质工程”纪实
做足特色长处更长
——江苏大学转制地方快速发展纪实
向白蚁学习制造“生物反应器”
江苏大学优化师资“学缘”
这片希望的热土
——诠释江苏大学的跨越发展
创业之路,我们越走越宽
——江苏大学大学生创业活动扫描
解析江苏大学的“皇帝女儿”现象
江苏大学:“农”情40年未了
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
——江苏大学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纪实(上)
创新能制胜真抓出实效
——江苏大学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纪实(中)
立足工程教育提高实践能力
——江苏大学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纪实(下)
以“个性”铸就“品质”
“大工程教育”理念下的育人新模式
——记江苏大学构建开放型工程训练体系的实践
多学科团队奏响“创新协奏曲”
江苏大学以专利带动自主创新
打造跨越式发展的“引擎”
——江苏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三招”记
做好服务社会这篇大文章
——江苏大学科技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江苏大学:团队合作绽放创新之花
江苏大学多举措打造创新型人才
江苏大学缘何三年连获全国“优博”
江苏大学力促毕业生就业“突围”
牢牢抓住质量这条生命线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打造教学“质保工程”
做江苏全面小康的“助推器”
——江苏大学科技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三招”并举天地宽
——江苏大学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江苏大学“三招”推进人才强校
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找准科研突破口
——江苏大学坚持走内涵特色发展之路
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江苏大学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纪实
江苏大学多举措建人才强校
“十二五”我省重点发展石化产业群
泵专业:让“工业心脏”跳动更有力
追求卓越育人才
——江苏大学文化内涵建设纪实
江苏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结硕果
让优秀人才落地生根
百年老校的“青春秘笈”
——江苏大学“智力”支撑地方转型发展
让年轻英才秀出“好声音”
——解析江苏大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几招
在实践中领悟理论魅力
——江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纪实
让未来工程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江苏大学探索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江大:创新让科研成果出深闺
种下一颗籽,收获一树果

【热点聚焦】
江苏大学研究生培养严把“三关”
20万元归还失主是投机?
一些“冷门”毕业生走俏了
放假了,他们为何不回家?
对失信行为坚决说“不”
“欠贷曝光”该不该?
大学生自律,需不需要承诺?
永远的黄丝带
让梦想照进山里孩子的心灵
“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要深入实践,带着问题去学
教育的误区是“挖掘式智力潜力开发”
“人生在勤,贵在坚持”
——杨叔子院士与大学生谈“成才经”
要当农民,更要能跳出“农民”
学生考试不合格怎么办
江苏大学:贫困大学生“上岗”领工资
求职“再看看”心态不可取
大学生择业“国有”意识趋淡
“学生老板”争聘“学生员工”
“三困”大学生让人揪心
江苏大学倡导诚信还贷
贫困生贷款频遭“卡壳”
江苏大学6840名新生承诺自律
中学教师部分出现“动态饱和”
“寒假作业”启开爱的“闸门”
“考研无望族”加入求职大潮
苏北引进人才仍很难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同江大学生追寻“生命中的爱”
孟非与江大学子共话人生
“给我一个家”温暖孤儿
一女大学生“起死回生”
江大“爱心联盟”回收饮料瓶助困
为了拯救“爱心天使”
江苏大学学生受资助须做“义工”
将残渣剩饭碎草杂物等变成清洁能源
江大亮剑斩学生网瘾
学校是我温暖的家
喷雾机为沙排场解渴
感觉郁闷时不要硬撑
苹果的气味“看”出来
“进入校门就是到家了!”
水雾降温系统让你“凉爽”看世博
江苏大学研发出系列高温熔盐炉
江苏大学超分子光学功能材料研究获重大进展
留守儿童调查让家长更担心
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占“强势”
江大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格桑花”,绽放江大已六年
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急需“甩开膀子”

【人物写真】
至爱无痕
——记“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大学陈钧教授
孙建中:与白蚁打交道的人
赵杰文:让“闻”气味变为“看”气味
“当代武训”邵仲义感动社会
抱病上课,镇江43岁老师突然离世
博士生张兵情牵贫苦娃
创业西部唱响青春之歌
——大学生“西部计划”江苏志愿者服务记
科研之星田立新
跨越大洋的爱
——一位旅美学者与3名特困大学生的爱心故事
“我只想尽快找到工作”
——来自高校贫困毕业生的调查
老教授乐为学生找工作
选择“西行”丰富人生
——记我市几位志愿到西部工作的大学生
远方的志愿者,你们好吗
一位贫困女孩自强自立读大学的感人故事
让青春在西部放射异彩
贫困大学生“投笔从戎”
刘春生:“一闪念”成就发明专利
残障研究生求职终有春暖花开时
报助学之恩献热血青春
——江苏大学“西部志愿者”朱恩波访谈
郭啸栋:贫穷不坠青云志
病房里的誓言
一顿年夜饭花了一块五
江大一成教本科生走俏职场
孤女大学生千里求学
孤女李雪梅在江大有了新“家”
老教工捐出50万“报恩款”
残疾女生读3年书没花父母钱
孤儿大学生打工挣钱回家看亲人
找工作,是我们*迫切的事
——写在江苏大学孤儿大学生毕业之时
镇江很美,想当镇江女婿
——走近江苏大学首位外国留学博士孙龙
独立学院毕业生考取港大硕士
苏北大地写青春
——访江苏大学首批大学生村干
只要想做,机会永远是有的
周尚飞:创业路上的“行者”
走近三位大学生“创业”达人
江苏大学有个38岁的“董奶奶”
周振宇:哲学给了我新生的力量
一位辅导员对学困生的“帮扶经”
江苏大学一学生入选“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牵

【工作快报】
给师生一个明白
江苏大学启动社会实践
首家大学生创业学校落户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首设资格教授
心理免疫比生理免疫更重要
江苏大学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
高压静电喷洒消毒机问世
全国高校首家中小企业学院成立
江苏大学学生就业有“绿色通道”
江大确立五至七年奋斗目标
江苏大学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
离退休教授当科研导师
江苏大学新生接待推出“人本服务”
江大招聘辅导员要测心理
江苏大学打造人才培养新亮点
江苏大学:思政工作做到学生宿舍
三台样车开赴新疆治蝗现场
江苏大学:严把党员发展“人口关”
江苏大学让贫困新生“无条件人学”
江苏大学举办“新生家长课堂”
江大与镇江携手打造“十百千”工程
江苏大学举办假日“移动家长课堂”
“碳纤维斜拉桥”在镇江问世
“请买一朵丝网花吧!”
大学生成长有了“导航系统”
江大“体教结合”打造高水平运动队
离退休老教授再“出山”
江苏大学菁英班打造精品学生
江大教授、博士把脉中国不锈钢名镇
江苏大学创业教育促学生就业
江苏大学2500万“全覆盖”贫困生
江大“量出为人”制订招生计划
培养拔尖人才舍得花大钱
学问做在田野上
校企共同参与科研和人才培养等环节
江苏大学研究生培养突出创新
江苏大学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9%
江苏大学实施“四位一体”综合教改
江苏大学与丹阳产学研全面合作启动
51家江苏大学校友企业回母校“团购”
江苏大学毕业生“暖心”就业
江苏大学多举措为贫困学生解困
江苏大学让大学生“意向村官”下乡“热身”
江苏大学做农民致富的“贴身高参”
江苏大学与格拉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心语心愿”解心结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正视学生差异实行个性化人才尚
江苏大学“智助”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江大校长力挺“苏珊大妈”寄语万名新生
江苏大学邀百家名企为人才培养“把脉问诊”

【校园气象】
“红色网站”在江苏大学问世
大学生到车间当工人
民间“小”艺术走进高校大课堂
江苏大学:“社区名片”进公寓
江苏大学毕业生争去西部创业
江苏大学引导毕业生唱好“毕业歌”
电脑看穿心病专家及时干预
大学生*看重教师“三宝”
江苏大学毕业生宣誓按期还贷
苦难,贫困生意志的磨刀石
重病学子可获10万元救助
江苏大学“诚信使者”寻访欠贷毕业生
镇江一高校设“心理委员”
江大首邀家长参加毕业典礼
江苏大学教授著书“友情提示”
“特殊作业”:圣诞给父母打电话
江苏大学“爱心天使”引来爱心潮
添一片绿献一句言捐一批物
——江大学子毕业不忘“感恩”
江苏大学593名毕业生倡议诚信还贷回馈社会
江大外国留学生为农民送“西餐”
稻草秸秆“巧变”燃气
江大学子当起“代理家长”
“岗位预习”感受“百味人生”
立身诚信心怀感恩
江苏大学22名研究生任镇长“科技助理”
江苏大学教授学生“面对面”
江苏大学百余学生当“见习村官”
江苏大学六成毕业生足不出校定“婆家”
离校前,受助大学生做饭谢恩人
“汉语桥”展现中国魅力

【琐思琐想】
感恩,你学会了吗?
基层,有*美的风景
——写在“聚焦一线”开栏之际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大义大爱善暖人间
——追忆我校教工、“裸捐”老人邵仲义
“做*好的自己”
——江苏大学附属学校李爽老师事迹采访手记
只因一路上有你
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眼
——我与《科学时报》的十载情缘
公考培训“人课”:大学教育莫陷“功利”泥淖
做好高校外宣工作需要把握好“五个度”
后记:在路上
展开全部

节选

  “并校”重在练“内功”——江苏大学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纪略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三所高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学校大了,学生多了,综合性大学的路应该怎么走?江大人的答案是“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全力提升本科教学水平。  建设优良师资队伍2002年7月,江苏大学合并组建后召开的**个会议就是师资工作会议,江苏大学的人说:“学校合并、建立综合性大学,*重要的是培养和引进一批合格的教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学校的牌子硬不硬,名声响不响,关键是看学校有没有一批过得硬的教师队伍。如果说‘并校’是学校‘做大’的保证,那么人才就是学校‘做强’的关键。”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朱正伦清醒地认识到,综合性大学不能简单地一“并”了之,更重要的是苦练内功,提升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人才,他们开创了“院士高访…‘柔性引进”等模式,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博士、硕士培养工程”。3年来,江苏大学已投入6690.8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引进教师425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5人、硕士学位的160人;在读博士309人,在读硕士256人。  目前,该校专任教师的高级职称比例为39.2%;平均年龄为36岁左右;51.8%的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外校毕业的教师比例达到了69.4%。预计到2007年,专任教师总数将达到19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数将达到82.9%。  创新管理模式“合并”仅仅是增加了教学资源的总量,只有合理地配置这些教学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并校后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怎样整合大学合并后的教学资源,这是摆在所有综合性大学面前的一道难题。江大人提出,创新管理模式为本科教学工作铺路搭桥。  2002年,学校聘请了百名离退休老教师担任了教学检查员,深入到课堂,进行听课和指导;2003年,江苏大学有3名教师在职务晋升中因为教学质量考核不合格而被“一票否决”;与此同时,教务处创建“学习型处室”,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如今,江大先后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百余项,涵盖教学建设、教学运行、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真正做到管理有规定,控制有制度。尤其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狠抓监控制度的落实,实行教学质量“一把手工程”,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教学质量的**责任人,各学院党政一把手是本单位教学质量**责任人。已逐步建立健全了学生评教制、干部同行评议、教学检查员听课指导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和监督电话、信箱信息搜集制“五制并举”的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江苏大学的教学工作、学科重组进程得以顺利进行。其中以博士点、硕士点为依托开设的新专业占了新增专业的。78%,其他新增专业均是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专业。在全校68个本科专业中,85%以上的本科专业拥有博士点和硕士点。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一保教学、二保生活、三保建设”,江苏大学校长杨继昌告诉记者“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教学为核心,保证教学投入在学校的资金投向上处于优先地位”。  江苏大学成立以来,学校对图书馆的文献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每年购置图书量均超过9万册。目前,学校已拥有国内外大型全文数据库33种,各种二次文献数据库114个,馆藏文献总量折合277万册件。2001年以来,学校投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费1000余万元,四校区图书馆已通过千兆光纤联通,并实行通借通还。与此同时,学校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校园网,至今已实现了千兆主干网覆盖全部校区,光纤宽带接人每栋教学、行政楼和宿舍、公寓楼。  3年来,江苏大学教学、科研设备的增加值超过了l。68亿元,较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的基本需要。  新竣工的建筑达434000平方米,其中对体育场馆的投入达到1亿余元,运动场馆总面积近116000平方米。  ……

作者简介

  张明平,男,1971年9月生。江苏扬州人。高考落过榜,乡村教过书。后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供职于高校宣传部门,至今近20年。半途与新闻结缘,从事学校对外宣传工作。10余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新华日报》等各级各类报纸发表新闻作品近2000件。有60余件作品在全国、全省“高校校报好新闻”“江苏省报纸好新闻”“江苏教育好新闻”“江苏省报纸副刊好作品”等评比中获奖,其中一等奖作品近20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