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知学刊-第一辑

行知学刊-第一辑

1星价 ¥26.3 (4.7折)
2星价¥26.3 定价¥5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3332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8
  • 出版时间:2014-08-01
  • 条形码:9787564333270 ; 978-7-5643-3327-0

本书特色

收入《行知学刊》的论文是文学院广大教师对高校教学改革所作的认真思考和对自身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结,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教师们积极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吴俊、夏德靠主编的这本《行知学刊(第1辑)》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八个研究板块: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思政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研究,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广播电视学教育教育研究,教材、教法研究,理论聚焦。

内容简介

  《行知学刊(第1辑)》收入的论文是文学院广大教师对高校教学改革所作的认真思考和对自身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结,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教师们积极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行知学刊(第1辑)》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八个研究板块: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思政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研究,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广播电视学教育教育研究,教材、教法研究,理论聚焦。

目录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心学传统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
陶行知公民教育思想的政治诉求
“生活即教育”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合目的性审视
“教学做合一”教育实习课程开发研究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的启示
论中学作文教学“放”的策略——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有感

中学课文教学研究
中学课文美学解读示例
调用民族文化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问题
中学语文课堂的反思及其对策——评吴俊教授《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
更新观念·优化过程·变革模式——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刍议
品味与品评——论初中古诗文品读教学
用另一只眼看世界——我看新加坡教育
看艺术体操,探诗歌赏析
浅析语文教学方法的整体性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学生作业,也应要求美观

思政研究
论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谈中学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拓展训练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生为例
少数民族预科班学风建设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对社交媒体革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新环境下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析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研究
高校文科专业教学的弊端与改革措施分析
略论古汉语教学中音韵学知识运用
面向中学语文课改的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
新时期高师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谈
民俗学教学纳西东巴经字释札记一则——《大祭风·砍出白木片招死者殉情者之魂》
对外汉语教学汉外对比研究和多语种师资建立的必要性——以汉语、印尼语动词重叠形式比较为例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古代文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刍议
成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调查与反思
对外汉语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理念初探
浅谈大学生古代文学学习不良习惯及其教育对策
古典戏曲教学改革三得
论高师古代文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地区师范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思考
诗·思·史——“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探析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对话策略
视觉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结构转向及对策探究
当前大学作文教学现状反思——兼论作文教学中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论高校普通话教学的技术性与人文性
对外汉语专业“中国文化通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也谈写字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论构建具有贵州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学语文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意义
贵州地方文化参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流动的一课——心理咨询技术在大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大学语文教改中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学教育教学研究
广播电视学专业课改两步走构想——从课内“任务导向制”到“跨课程综合实验体系”的建立
广播电视学专业实习基地教学计划思考
媒介融合下地方高校新闻学教育的探讨
论高校新闻教育改革

教材、教法研究
也说重书“外国文学史”的相关问题
试论教师的口语观
抓好科研改革,促进科学发展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大学教育改革中的关系
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于建立积极学习模式的探析
视界的置换和意义的重构——茹志鹃小说《百合花》教学札记
试论陶渊明《咏荆轲》诗的创作主旨
轻松中是重负 闲笔后有沉思——余秋雨《道士塔》赏析
解析《论衡》中为何存在大量的疑问句
写作中自我控制的几个“度”

理论聚焦
苏霍姆林斯基直观性教学思想的现代启示
柏拉图“诗的法规”对教育法规本性研究的启示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以和谐心灵为基础的学习心理理论
柏拉图课程设置思想的启示
柏拉图教育思想对当今教改的启示
展开全部

节选

  《行知学刊(第1辑)》:  这就是应试教育替代生活教育的目的取向。未成年教育阶段增强生活能力为目的取向的教育,被应试教育提前压缩、挤占甚至取代了。有人信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目的取向替代了生活教育目的取向,*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家长把高考看得重于一切,在孩子学习时甚至觉得冲马桶的水响都是一种罪过。  应试教育目的取向替代了生活教育目的取向,另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小学校把考分看得高于一切。在应试教育目的取向替代了生活教育目的取向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中小学,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弄得扎扎实实。实际上学校考核评价教师看的也是学生的“考分”,考分就是教师的素质,就是教师的绩效,就是教师的奖金。其中,社会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对教育议论评价*多的也是学生的考分,看学校如何、学生怎样,主要也是看学生的考分。仿佛考分可以代表学校的教育,考分可以代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一样。总之,“考分”成了大家共同追逐和关注的唯一目标。  到了大学,又是什么教育目的取向呢?在“钟山说事·高考天问”的视频中,是这样说的:“大学是一个国家思想界的代表,而思想界则是国家的灵魂。可是,大学里的那些课程,还是为了考试、为了毕业、为了拿文凭、为了毕业后找工作。……教育产业化的学校就是只顾着招人收钱,流水线生产。什么热门就开什么课程,什么赚钱就开什么课程;老师什么时候都是临时集结。你想想,这样的教育下出来的学生,还有多大的出息?还指望他们能做出多大的研究成果?……决定一所大学优劣的主要不是历史,不是生源,不是资金投入,不是地理位置,甚至主要也不是什么大师,而是管理制度和办学宗旨。”  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闭着眼睛都可以感受得到,从家长、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整个教育目的取向都在追求急功近利。逾越增强生活能力的教育阶段,脱离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孩子们离开生活土壤、在连根拔起的状态下成长,是我们现在基础教育中的*大问题。  可是,高考是否真的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今天,科举已经不是原来的科举,高考也并非当年的高考。“通过高考这根独木桥之后,就业前景就一片光明吗?不见得吧!是,我钟山不否认有一些人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前途。但估计在他们身后有着更多的被高考伤害、被大学坑的学生。”“这场让学生痛苦、家长痛苦、老师痛苦,所有人都不会觉得轻松的考试过后,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现在那么高的录取率,如果高考真的能改变命运的话,那么改变命运就是很多人比之前生活更惨了——花费了高昂的学习成本、浪费了宝贵的年华、经历高三阶段非人的摧残,结果还是做大学生就业难。当很多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时候,很多大学生比农民工工资还低的时候,当初高三一直萦绕在耳边的‘高考成功、人生美满’的话语,估计更像一记记耳光,一个个笑话。”这些话尽管是一家之言,但是对于提醒家长与时俱进,面对现实,思考教育目的是否应该转转向,也有可取之处的。  其实,每个人都明白,高考不过是一种手段,本身并不会必然地决定一个人的幸福。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考仅仅提供个人一个深造自己的机会而已,至于如何深造还要靠自己。靠高考改变命运的涵义应该不是之前的“包分配”“铁饭碗”之类,而是指是否充分利用了高考提供的深造和锻炼的机会,锻造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才算真正的改变命运。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