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研究

包邮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研究

¥26.4 (4.5折) ?
1星价 ¥26.4
2星价¥26.4 定价¥5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469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03
  • 出版时间:2014-08-01
  • 条形码:9787516146903 ; 978-7-5161-4690-3

本书特色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研究》是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形象是什么、如何塑造社会主义形象的角度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阐述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全面认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从物质形象、制度形象和精神形象三个方面系统构建了社会主义形象: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形象和社会财富形象构成社会主义物质形象;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形象构成社会主义制度形象;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形象、道德纪律形象和和谐发展形象构成社会主义精神形象。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塑造了源于具体社会主义国家又超越具体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形象。

内容简介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是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形象是什么、如何塑造社会主义形象的角度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阐述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全面认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从物质形象、制度形象和精神形象三个方面系统构建了社会主义形象: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形象和社会财富形象构成社会主义物质形象;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形象构成社会主义制度形象;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形象、道德纪律形象和和谐发展形象构成社会主义精神形象。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塑造了源于具体社会主义国家又超越具体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形象。

目录

摘要
导论 研究邓小平理论首要基本问题的新视角
一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的由来
(一)时代依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三)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二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的形成
(一)社会主义形象的科学内涵
(二)邓小平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的思维方法
(三)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形成的过程
三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的相关研究现状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国家形象思想研究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研究
四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摘要
导论 研究邓小平理论首要基本问题的新视角
一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的由来
(一)时代依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三)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二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的形成
(一)社会主义形象的科学内涵
(二)邓小平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的思维方法
(三)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形成的过程
三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的相关研究现状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国家形象思想研究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研究
四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一)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研究的思路
(二)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研究的方法
(三)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研究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形象
一 生产力形象:生产力高度发达
(一)主体生产力:社会主义劳动者
(二)**生产力:科学技术
(三)间接生产力: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二 社会财富形象:人民共同富裕
(一)超越障碍: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二)观念突破:平均主义不是共同富裕
(三)实现途径:部分先富走向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形象
一 经济制度形象:公有制为主体与按劳分配为主体
(一)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
(二)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
二 政治制度形象:党的领导与民主法制
(一)政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
(二)民主制度:人民当家做主
(三)法治制度:依法治国
三 文化制度形象:人的全面发展
(一)空间视野:面向世界
(二)时间视阈:面向未来
(三)现实视角:面向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形象
一 理想信念形象: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理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思想统领:用理想信念凝聚人民
二 道德纪律形象:道德高尚纪律严明
(一)道德建设: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二)纪律要求:用纪律保证理想的实现
三 和谐发展形象:团结稳定与和平发展
(一)和谐社会:团结与稳定
(二)和谐世界:和平与发展

结语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一 历史定位: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一)理论突破: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
(二)历史超越:社会主义从苏联模式中解放出来
二 实践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南
(一)旗帜导航:引领社会主义建设的形象目标
(二)路线判断:防止“左”与右的试金石
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邓磊,男,汉族,1965年生,法学博士,湖北民族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以及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出版专著《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动力思想研究》;在《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江汉论坛》、《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战线》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得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地厅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5项、厅级项目2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