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4454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4
  • 出版时间:2007-05-01
  • 条形码:9787508445441 ; 978-7-5084-4544-1

内容简介

  《中国水利史/高等高专“十一五”精品规划教材》按照防洪治河、农田水利和航运工程三大门类概述了中国水利发展状况,描述了七大江河流域的水利发展历史,提出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水文、水力学等基本理论,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以及水利机具等的历史发展进程,概括了中国防洪史、农田水利史、水利机械史、城市水利史等中国水利建筑历史的主要内容,列举了中国古代、近代的20位水利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及近代水利科学研究,近代水利教育等内容,为水利类高职院校学生了解中国水利发展历史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中国水利史/高等高专“十一五”精品规划教材》可供水利类高职院校学生教学之用,也可供从事水利工作的技术、管理工作者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中国水利史概要
1.1 初步发展期
1.2 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发展期
1.3 向淮河流域发展期
1.4 黄河流域恢复及江淮持续发展期
1.5 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为主的发展期
1.6 普遍恢复及衰落期
1.7 全面繁荣期

第2章 流域水利史
2.1 长江水利史
2.2 黄河水利史
2.3 淮河水利史
2.4 海河水利史
2.5 珠江水利史
2.6 松花江水利史
2.7 辽河水利史
2.8 太湖水利史

第3章 水利科学技术史
3.1 科技史分期
3.2 古代水文学
3.3 古代水利测量
3.4 古代治水方略
3.5 古代治沙方略
3.6 古代排水技术
3.7 古代水工建筑物

第4章 水利建筑史
4.1 防洪史
4.2 农田水利史
4.3 水利机械史
4.4 城市水利史

第5章 水利史人物、科研、教育
5.1 中国水利史人物
5.2 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研究
5.3 中国近代水利教育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水利史/高等高专“十一五”精品规划教材》:  2.5.3 明清时期  珠江流域水利有了更大发展,灌溉工程普遍兴建。据《大清一统志》记载,肇庆府共有陂塘27座,其中灌溉面积在100顷以上者共有6座,在100顷以下者有5座,未记具体灌溉面积的有16座。桂林府塘堰也有17座之多,其中南北二堰灌溉面积达2000余顷。云南南盘江流域自明代以来,兴建的著名灌溉工程有宜良县的文公渠,是引用阳宗海的渠系工程,旧有规模不大。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扩建后改称汤池渠。嘉靖年间文衡再次扩建,称文公渠,下有支渠水口72个,至今灌田6万余亩。贵州西南北盘江流域灌溉在清代也有较大进步。珠江三角洲的堤围,据近人统计,明清两代共修建370余处,堤线共长45万余丈。其中明代围垦仍主要集中于西江及其支流,后又向北江扩展。位于高要县东,建于洪武元年(1368年)的水矶堤,长35000余丈,保护农田700余顷。到了清代,三角洲范围迅速扩展,围垦也向东江及滨海区发展。清代中叶以后,新会、中山等县滩地开发迅速。并且采用了促进海滩落淤的工程和生物措施,堤围建设更加发展。明清以来珠江三角洲出现了桑基鱼塘的生产形式,即围堤上种桑,堤围之中挖塘养鱼。桑叶育蚕,蚕粪、蚕蛹养鱼,鱼粪转而肥沃桑树,从而构成了桑一蚕一鱼一桑的良性生态循环。清代末年,桑基鱼塘已达100多万亩。明清时期珠江上游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淤积因而增加。加上堤围盲目兴建,使河道排洪能力降低,洪水位提高,堤防高度也陆续增加。据统计,明代至清乾隆年间的400多年中,水灾发生210多次,平均约两年发生1次。从清嘉庆至1949年的165年中,发生水灾137次,平均1.2年发生1次。这一时期的人工运河,以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开凿的联系南流江和北流江之间的运河较著名。运河长20里,打通了珠江直接通往北部湾的航线。  2.5.4 近代新技术引进期  民国以来,珠江流域出现应用现代水利技术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上游南盘江、北盘江以及广西地区,在抗日战争期间灌溉工程修建较多,比较著名的有始建于1937年的云南宜良县的龙公渠和弥勒县的甸惠渠,龙公渠灌溉面积3万亩;始建于1942年的广东乐昌县西坑水灌区,灌溉面积1.4万亩,这些都是有坝取水渠系工程。由于珠江三角洲洪水灾害加剧,1914年成立广东治河处(后多次改名),这是本区**个水利专管机构。当时曾引进新技术,开展了一些水文测验、河道测量以及整体水利规划等基础工作,对不合理的堤围也进行了一些整顿。1915年珠江下游出现大水灾,淹没农田450万亩,灾民365万人,珠江三角洲防洪问题进一步得到重视。清末以来关于珠江下游防洪的意见有:上游水土保持,下游开分洪道,疏浚河道和裁弯取直,修建拦河水库和水闸,整治堤围等,实际除整理和加固堤围外,只是结合航运疏浚了一些河道,修建了几座防洪水闸。著名的有东江的马嘶闸,北江的芦苞闸,西江的宋隆闸,其中以1920~1924年修建的三水县芦苞闸规模*大,该闸6孔,每孔宽10米,使用钢闸门和机械启闭装置。经芦苞闸的调节,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消除了200平方公里面积的积涝。但总的看来,这些措施的防洪效益尚不显著。1947年大水,淹没农田800万亩,灾民420余万人。民国年间珠江航道整治工程集中于西江和珠江下游,取得一些进展。始建于1937年的云南开远水力发电站是珠江流域*早的一座水电站,装机两台,每台1845马力(1355千瓦)。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