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2477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9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301247792 ; 978-7-301-24779-2

本书特色

《评价文体学》以现在主义哲学为基础、语言的过程-维度模式为平台,在确立“作者-文本-读者”一体化认知解读模型的基础上,以批评-审美为着眼点,尝试建构一种文学文本分析框架,进而以故事事件和情节为依据,阐发作品中的整体评价动机,揭示各类评价意义、作者介入话语过程的方式、叙事口吻的强弱。据此,作者以《廊桥遗梦》为例,按范畴类别刻画人物情感、性格、能力、外貌、品德、才情,对象外观、构成与价值。这些内容超出了先前各类文体学的基本关注对象,兼及叙事学关于文学话语的叙述修辞技巧、以及文艺批评针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而后者正是文学虚构性的终极指向;而以此为据的评价诸范畴还能在元话语层次上对分析行为本身做出审美性的批判。行文表明,文学与文学研究是以评价为特点、手段和目的的互动性艺术话语行为;文学性就是评价性。

内容简介

《评价文体学》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目录

一、绪论
1  评价文体学概说
  1.1  引言
  1.2  相关背景
  1.3  何需评价文体学?关注范围?
  1.4  评价文体学的理论框架
  1.5  评价文体学的学科定位与本书概要
二、评价文体学历史沿革
2  亚里士多德的评价之路
  2.1  引言
  2.2  亚氏论述中涉及的‘情感’和‘鉴赏’意义
  2.3  亚氏论述中涉及的‘判断’意义
  2.4  亚氏论述中涉及的‘介入’和‘级差’意义
  2.5  评价范畴的多层次性及其价值
  2.6  总结
3  西方修辞学与文艺美学的评价主旨
  3.1  引言
  3.2  赫尔摩吉尼斯论风格
  3.3  西方文艺批评的评价之路
    3.3.1  情感派
    3.3.2  判断派
    3.3.3  鉴赏派
    3.3.4  综合态度派与兼及介入和级差者
  3.4  总结
4  先前文体学与叙事学的评价主旨
  4.1  引言
  4.2  相关理论的整体评价定位
  4.3  从概念相度看相关研究的评价主旨
    4.3.1  文体学关注的概念相度
    4.3.2  叙事学关注的概念相度
  4.4  从人际与语篇相度看相关研究和评价主旨
    4.4.1  与互动意义有关的评价性研究
    4.4.2  从语篇相度看相关研究及其评价主旨
  4.5  文化语境视角
    4.5.1  近似评价性的相关研究
    4.5.2  由权势关系引发评价主旨研究
  4.6  多角度的相关研究及其评价主旨
    4.6.1  功能文体学的相关分析
    4.6.2  认知语言学的应用分析
    4.6.3  叙事学多角度的研究文献
  4.7  总结
三、评价文体学的理论范式
5  评价文体学的理论范式
  5.1  引言
  5.2  ‘现在’的观念
    5.2.1  背景、研究问题和出发点
    5.2.2  对‘现在’的基本认识
    5.2.3  ‘现在’的基本特征及相关阐述
    5.2.4  小结
  5.3  操作平台——系统功能语言学
    5.3.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模型
    5.3.2  社交环境下语言过程的记忆加工
  5.4  总结
6  评价文体学的学科前提
  6.1  引言
  6.2  ‘作者-文本-读者’一体化解读机制
    6.2.1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案
    6.2.2  文本解读的实质——所指重构及其制约
    6.2.3  所指重构的记忆加工原理
    6.2.4  记忆加工的社会文化特点与內容
    6.2.5  以互动性、主体间性与记忆为基础的解读差异机制
    6.2.6  小结
  6.3  评价文体学的操作原则与分析框架
  6.4  总结
四、评价文体学模型建构
7  文学话语中的前景化评价成分
  7.1  引言
  7.2  仅有(隐含)作者或/和叙述者出现的情况及其关系
  7.3  隐含作者、叙述者和叙述对象
  7.4  隐含作者、叙述者、叙述对象1和叙述对象2
  7.5  叙述角色——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
  7.6  隐性评价与隐含作者
  7.7  总结
8  从前台走向背景
  8.1  引言
  8.2  前景化视角下评价意义的语词组织
  8.3  走向背景——评价意义成分的话语组织
  8.4  常见修辞格的非前景化整体评价主旨
  8.5  抒情性散文与小说中的整体评价主旨
  8.6  总结
9  评价文体学的批评一审美观
  9.1  引言
  9.2  对立波动平衡——共时视角
  9.3  穿梭波动平衡——泛时/现在主义视角
  9.4  构成平衡关系的主要范畴
  9.5  总结
五、《廊桥遗梦》文本分析
10  整体中心一边缘成分的评价文体分布模式
  10.1  引言
  10.2  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意愿成分
    10.2.1  以金凯为情感者的意愿成分
    10.2.2  以弗朗西丝卡为情感者的‘意愿性’成分
  10.3  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愉悦成分
  10.4  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满意和安全成分
    10.4.1  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满意成分
    10.4.2  以男女主人公为情感者的安全成分
  10.5  总结
11  局部中心-边缘成分的评价文体分布模式(一)
  11.1  引言
  11.2  男女主人公为判断对象的能力性成分
    11.2.1  男女主人公对自己的积极能力评价
    11.2.2  弗朗西丝卡对金凯的积极能力评价
    11.2.3  有关二人的消极能力评价
  11.3  男女主人公为判断对象的可靠性成分
    11.3.1  男女主人公对自己的可靠性判断
    11.3.2  叙述者对男女主人公的可靠性判断
    11.3.3  弗朗西丝卡及他人对金凯的可靠性判断
  11.4  男女主人公为判断对象的其他成分
  11.5  以男女主人公和叙述者为判断者的恰当性成分
  11.6  总结
12  局部中心-边缘成分的评价文体分布模式(二)
  12.1  引言
  12.2  以男女主人公为对象的反应性成分
    12.2.1  金凯及他人对弗朗西丝卡的反应性评价
    12.2.2  弗朗西丝卡及他人对金凯的反应性评价
  12.3  边缘性反应成分
    12.3.1  基于自然环境的反应特征
    12.3.2  反应类成分隐含的判断和情感特征
  12.4  其他边缘性成分:构成性与估值性
    12.4.1  构成性成分的文体价值
    12.4.2  估值性成分的文体价值
  12.5  总结
13  叙事方式:单声乎?多声乎?
  13.1  引言
  13.2  ‘收缩’成分
    13.2.1  命题框架内的‘否认’成分的文体价值
    13.2.2  ‘公告’成分的文体价值
  13.3  ‘扩展’成分
    13.3.1  接纳成分与级差意义
    13.3.2  宣称介入——小成分之大视野
  13.4  总结
14  叙事口吻:强耶?弱耶?
   14.1  引言
  14.2  数量级差成分的文体特征
    14.2.1  弗朗西丝卡对自己做出评价时的级差特征
    14.2.2  金凯对自己做出评价时的级差特征
  14.3  强度级差成分的文体特点
    14.3.1  针对两人情感意义的强度特征
    14.3.2  针对两人判断和鉴赏意义的强度特征
  14.4  聚焦成分的文体价值:现象举偶
    14.4.1  针对于男女主人公的一些典型聚焦成分
    14.4.2  从几个代表性聚焦成分看文体价值
  14.5  总结
六、尾声
1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宣维,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语言学博士,在《中国外语》、《外语教学》、《外国语文》、《当代外语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语言与语言学概论》等多部学术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