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研究的转型与创新:安徽大学学报文学研究论文精粹

文学研究的转型与创新:安徽大学学报文学研究论文精粹

1星价 ¥20.6 (4.3折)
2星价¥20.2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964987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503
  • 出版时间:2014-04-01
  • 条形码:9787539649870 ; 978-7-5396-4987-0

本书特色

《文学研究的转型与创新:文学研究论文精粹》为吴怀东主编的《安徽大学学报》文学研究论文精粹,从近四年学报刊发的优秀文学论文中遴选出近40篇结集出书。这些论文关注学术思潮的发展变化,视野开阔,角度新颖,资料详实,论证周密,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中不乏当代学术名家。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古代文学批评对于女色和男女情事描写的态度》、《汉武帝时代两越西南夷开发之争及文章创作中的文化地理观》、《论桐城派与骈文的态度》、《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等论文。

目录

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
悼亡诗写作范式的演进
古代文学批评对于女色和男女情事描写的态度
诗歌曾经被这么解读——文字狱与自由释义的关系
“文体对拟”:古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一个特点——以古文(批评)家的创作与批评为中心
中国文学史上*早的弃子逐臣之作——《小弁》作者及本事平议
汉武帝时代两越西南夷开发之争及文章创作中的文化地理观
五、七言诗体与汉乐府之关系
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
论唐代对外交往诗歌的文化意义
孟浩然对陶渊明的敬慕:从前期到后期的变化
禅宗语录中的李白形象
说“诗圣”
政治实践是评述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李德裕文集校笺》新版订补概述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
悼亡诗写作范式的演进
古代文学批评对于女色和男女情事描写的态度
诗歌曾经被这么解读——文字狱与自由释义的关系
“文体对拟”:古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一个特点——以古文(批评)家的创作与批评为中心
中国文学史上*早的弃子逐臣之作——《小弁》作者及本事平议
汉武帝时代两越西南夷开发之争及文章创作中的文化地理观
五、七言诗体与汉乐府之关系
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
论唐代对外交往诗歌的文化意义
孟浩然对陶渊明的敬慕:从前期到后期的变化
禅宗语录中的李白形象
说“诗圣”
政治实践是评述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李德裕文集校笺》新版订补概述
宋代文格与《黼藻文章百段锦》
蝉声·谏诤·立言——论欧阳修《鸣蝉赋》之诤臣身影及其困境隐喻
名家选本的初始化效应——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在宋代的流传与接受
“桃园结义”的三种读法——兼论《三国演义》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明代通俗文学的商业化编刊与世俗宗教生活——以邓志谟“神魔小说”为中心的探讨
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叙述框架的形成——尤以明清三大诗说为中心
唐宋词统在清初的恢复和重建
《浮玉词初集》与清初东南词坛
典雅与俗艳——朱彝尊《沁园春》写艳诸作的时代风貌及其历史评价
悲剧时代与志士情怀——论潘德舆及其诗歌
“文学”流派,还是“学术”流派?——“桐城派”界说之反思
论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
“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
20世纪30年代桐城派的存在和转型——以《青鹤》为中心的考察
《人间词话》手稿四论
光复初期台湾文坛的胡风影响
“十七年文学”人道主义思潮及其命运
并非楔子的“将帅争”——荷马“愤怒之歌”的一种解读
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
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
比较诗学的三种境界——中国比较诗学的学术进程与研究方法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信息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