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1428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875
- 出版时间:2015-02-01
- 条形码:9787010142814 ; 978-7-01-014281-4
本书特色
张栻是南宋时期与朱熹齐名的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为促进理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张栻,2013年10月18-2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纪念张栻诞辰880周年”的大型会议。这次论坛由中华朱子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香港孔教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师范学院联合举办,来自美国、法国、德国、韩国、中国内地和宝岛台湾、香港地区的11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盛会。与会海内外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张栻的历史地位和思想价值、张栻与宋明理学研究、张栻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蔡方鹿主编的 《张栻与理学》就是“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会议的论文选编,共收入文章60篇,包括张栻思想研究与张栻思想相关的理学研究两大部分的内容,而张栻则主要涉及著述、生平考辨,思想贡献与历史地位,思想特色与学术旨趣,经世致用之学及现代价值,张栻与朱熹思想异同等。
内容简介
张栻是南宋时期与朱熹齐名的知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为促进理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张栻,2013年10月18-2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纪念张栻诞辰880周年”的大型会议。这次论坛由中华朱子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香港孔教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第1师范学院联合举办,来自美国、法国、德国、韩国、中国内地和宝岛台湾、香港地区的11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盛会。与会海内外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张栻的历史地位和思想价值、张栻与宋明理学研究、张栻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张栻与理学》就是“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会议的论文选编,共收入文章60篇,包括张栻思想研究与张栻思想相关的理学研究两大部分的内容,而张栻则主要涉及著述、生平考辨,思想贡献与历史地位,思想特色与学术旨趣,经世致用之学及现代价值,张栻与朱熹思想异同等。
目录
节选
朱熹与张械的论学: 性体情用心统与性体心用导向心之九义 [美]成中英 我们讨论朱熹与张拭的论辩,固然需要对文本和历史作出深刻的了解,这是经典诠释的基本要素。但是,单纯的经典诠释无法获得本体层面的根源性了解。因之我们尚需采取本体诠释学的方法,从根源上寻求体系的发展与成立。在这个意义上,朱子和胡五峰、张南轩的湖湘学派,是相互引申与相互攻错的关系,而不应将之看作谁是谁非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相互引申、相互攻错的关系之中,吾人可以就孟子以来的心性之学提出九项意义,亦即“心之九义”,显示“心”的意义多形多样。我为了彰显与体会其心与性情之际的多形多样而一体之义,乃回顾了四书、二程、胡五峰、张南轩、朱子的学说,在此提出“心”之九种含义之说。 心性之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围绕着心性问题的讨论,使中国哲学得到持续发展。通过讨论朱熹与张拭关于心性问题的论辩,我概括孟子以来心性之学的演变发展,提出“心之九义”说如下: (1)心的本体性。心能发育,可见其有本体性、根源性,又能从根源处形成一种独立的思维自觉之判断能力。所以心也能够在性之上自成一体。 (2)心的活动性。朱子解决了性的静态结构之问题,假如心能有活动性,恰是因为性也具有活动性,即《孟子》中所谓“食色,性也”①、仁义德行亦性也。故而,心的活动性是很明显的。 (3)心的创发性。因为心有本体性,其就能有所感觉,乃能够认知万物、发其思虑、作出决定,乃有创发性。心的活动性亦满足了心的创发性之要求。 (4)心的情感性。透过我们对《大学》《中庸》的分析可知,心具有感知情的基本功能。心的活动性包含了情感性。其活动性能表达为一种情感,而情感正体现了其感通之能力。 (5)心的知觉性。心的创化活动无时不在,未发之前、已发之后均未尝不在,故有知觉、感受的整合性。 (6)心的意志性。心能表达为情感、表达为知觉,更能深化与表达为意志。 (7)心的实践性。心表达为意志之后,乃能通过意志来界定行为。 (8)心的统合性。心能知觉,故能统合性、情,即能观察到两者间的关系而将之整合起来。 (9)心的贯通性。心能参与在各种功能之中,使人成为一种活动的整体、创造的整体。 一、朱熹心性之学的原初探索 1167年,37岁的朱熹从福建崇安赴湖南长沙,往见张杖以论学,两人对于心性之学多有探讨。其岁前后,朱子正处在整理《二程遗书》之际。先前,他始受学于三先生,继而受李延平的影响,进入了理学思考的殿堂。但当时的朱熹仍于一事处存惑待解:到底怎么从自己的体验中来掌握、来体验《中庸》所说的情之已发、未发问题?从《中庸》处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①,后者是可体验的,前者则不能被体验、不涉于“和”的境界。从认识体验的角度来说,“中”处存有一个大问题,因为“中”是未发之“中”,既然是未发,就无法体察“中”是何物。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讲,发而不中节,便不能体验到中节之和,如此则怎么去修养? ……
-
沉思录
¥18.4¥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6.4¥68.0 -
谈修养
¥6.0¥20.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16.0¥49.9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3.3¥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7¥39.8 -
传习录
¥11.6¥55.0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周易相学精粹
¥16.3¥42.9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列宁全集4
¥4.4¥9.7 -
理想国
¥7.2¥26.8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18.1¥49.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2.0¥46.0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0.2¥33.0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小窗幽记
¥5.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