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停滞?-科技高原下的经济困境:美国的难题与中国的机遇
读者评分
1分

大停滞?-科技高原下的经济困境:美国的难题与中国的机遇

1星价 ¥21.5 (5.5折)
2星价¥21.5 定价¥39.0
商品评论(1条)
448***(三星用户)

读导读就够了

全书最值得读的是导读。泰勒的思维不够严谨,说法牵强,例证不够清晰有力,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经济观察员与评论家将多年的观察拼凑在一起,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不值得推敲和佐证。很多观点都缩小了概念,看到最后变成诡辩。每一章节后面都有参考资料,这是我看过导读最长(徐子沛在很尽心的把作者的缺陷圆回来),内容最短,观点最牵强的一本书。

2015-08-29 09:14:5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2769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15-04-01
  • 条形码:9787208127692 ; 978-7-208-12769-2

本书特色

收入增长停滞 生活水平停滞 全球经济停滞 ,这一切的源头为何? 停滞,并不只是一场金融危机,而是一代人的偷懒与不思进取;停滞,并不只是资源耗尽,而是原生创新与应用创新之间无法连接。 西方*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下一个弗里德曼” 泰勒·考恩追索经济困境的根源。 中国*有影响力科技学者 涂子沛跨界导读,停滞难题会否困住中国?

内容简介

《大停滞?》是美国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主任泰勒·考恩的畅销之作。面对金融危机过后出现的经济停滞局面,泰勒·考恩指出,这场危机的根源,不是周期性的经济动荡,而是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技创新的停滞。
  20世纪70年代起,那些富裕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发展都已开始放缓,这其实就是科技脚步放缓的迹象。我们坐享一个世纪前的科技硕果,并自以为变得越来越富裕且富有创新的活力,其实并不是。
  我们自认为创新能力很强,各类技术产品层出不穷,我们时代备受瞩目引以为傲的巨大的进步——计算机及互联网,的确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但比照20世纪初期高速发展所依靠的电、马达、汽车、火车等等极大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大变革性科技创新,计算机和互联网至今没有让所有人受益,更没有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泰勒·考恩追索经济困境的根源,揭开收入增长停滞、生活水平停滞、全球经济停滞的成因。中国*有影响力科技学者涂子沛跨界导读,揭开中国经济与科技背后的独特逻辑。

目录

导读:美国大停滞vs.中国机遇涂子沛
中文版序言 泰勒·考恩
**章 美好时光不复返
第二章 半旧不新的经济体
第三章 互联网改变一切吗?
第四章 政府的“低垂的果实”
第五章 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机?
第六章 我们能解决问题吗?
展开全部

节选

过去的观念认为,18 世纪的工业革命打破了人类的局限,我们可以一直使经济保持高增长。而新的观念是:科技正处在一个高位停滞期,而我们恰恰坐在*顶端,等待着下一次大的革命性成长。
纵观全球, 这些富裕了很长时间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经济增长率都从1970 年代开始放缓,这其实就是科技发展速度在减缓的一个迹象。并非是某个特定的因素造成了科技增速下降,更多的原因是我们快把老本吃尽了,却没栽种出新的果实。
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种*为丰硕的低垂的果实:
1. 闲置的土地。直到19 世纪末,美国有大量丰饶而廉价的土地闲置着,而且很多土地都靠近湖泊和河流。从欧洲移民过来的人,努力工作,开垦肥沃的美国土地、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准,比仍然留在欧洲的农民工作的性价比高多了。美国用一个相对较快的速度成为*富有的国家,而且,差不多是在18 世纪结束之前,它就已经坐上这把交椅了。丰饶的土地和相对较高的社会自由度,造就了这一场焕然之变。
不仅仅是美国从这片自由之土上收获巨大(不过有一点别忘了,这里面有不少是从原住民那儿窃取的),而且这些丰富的资源也吸引了那些极其聪明又野心勃勃的欧洲工人的到来,令得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如同种下低垂的果实。
2. 科技成就。从1880 年到1940 年的这段时间, 难以计数的科技进步成果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个超级长的科技新成果清单里包括电、电灯、发动机、汽车、飞机、家电、电话、室内自来水、药品、大规模生产技术、打字机、录音机、照相机、收音机……根本说不完,伴随着电视机的发明,这个时期接近尾声。
铁路和国际水路快运虽说不是新鲜东西,但在这个时期,它们得到了快速扩张,将全球经济连接在一起。从更宽的时间范围内看,农业也受益于收割机、除草机和割草机,以及功能高效的农药的出现。这些科技成果中,有很多是先进机器配上能量十足的矿物燃料的产物,这种搭配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是空前的,自此,这种用法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相形之下,我们的今天除了看上去很神奇的互联网以外,广义的物质生活层面并没有跟1953 年差很多。我们仍然开着汽车,用冰箱,按下传统的电灯开关—即使变光器现如今已经非常普遍。卡通系列剧《杰森一家》1 里描绘的场景并未出现—你还是没有自己的太空船,还是不能长生不老,也没去看过火星人。尽管生活是比以前好很多,但是,改变的步伐明显比过去的两三代人慢多了。
如果现在有台时空穿越的机器,生活会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有台带有制冰碎冰功能的大冰箱,对生活的改善只有那么一点点。从个人的视角和观点来看,我们都很清楚这种差别,但不知怎么,我们特别不愿意把这个观点套用到经济理论上。然而,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危机背后的真实原因——至少在目前看来,低垂的果实已经差不多被摘光了。
3. 聪明但未受教育的孩子。1900 年,只有6.4% 的适龄美国人从高中毕业;而短短60 年之后,1960 年,这个数字提升了10 倍—占到60%。20 世纪60 年代末,完成高中教育的适龄人口突破80%,创下*高纪录。但是,自此之后开始回落了6 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 在20 世纪初, 一大批潜在的天才没得到太多教育,相反, 他们生生被困在田里种地。想想看,如果能将一个聪明、充满动力的人从封闭的环境中解脱出来,送去读高中, 必定会带来更大生产力。不仅如此, 我们还要让更多人去读大学。1900 年, 每400 个美国人当中, 只有一个上大学;但是到了2009 年,18 至24 岁的人, 有40% 在大学读书。不过下个世纪, 我们无法再保持这样的增速了。而且, 在大学的学业完成率等重要的方面,我们反而是在倒退。

作者简介

作者 泰勒·考恩Tyler Cowen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目前任教于乔治梅森大学,并主持该校知名智库Mercatus Center。他的博客在全美经济类点阅率的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超过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博客。《彭博商业周刊》称他为“美国*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也入选英国《经济学人》过去十年“*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大停滞》一书即源于其广受欢迎的博客,整理出版后即成为当年畅销之作。因其在此书中对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的独特思考,使其被誉为“下一个托马斯·弗里德曼”。 导读 涂子沛卡内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和信息科学硕士。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被认为中国*好的科技作家。先后担任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副主席、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匹兹堡分会主席,,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客座研究员。涂子沛致力于研究科技对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改变,2012年其著作《大数据》在中国社会开大数据之先河,引发了大数据战略、数据治国和开放数据的讨论,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盛赞其“为华文世界开创了一个重要话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