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

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

1星价 ¥49.2 (6.0折)
2星价¥49.2 定价¥8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1481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3
  • 出版时间:2015-04-01
  • 条形码:9787030414816 ; 978-7-03-041481-6

本书特色

寻找适宜的治理结构以实现土地非农化的效率是一个现实难题。当土地非农化过程体现“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时,这个矛盾更为突出。《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通过界定治理效率的内涵并在构建“社会生态系统”问题的制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中国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和治理结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完善当前中国土地非农化治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内容简介

《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适合土地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大专院校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和研究生,以及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人员阅读与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一、土地非农化:严峻的形势和管理的隐忧
 二、土地非农化治理问题的线索
 三、土地非农化的新问题:“社会生态系统”的难题
 四、研究问题的初步阐述
 五、全书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治理效率的本质
 一、由效率的争议说起
 二、从“摩擦”的现实世界看经济学效率的发展
 三、一个新的视角:三个层次的联系
 四、对治理效率的定义
 五、现实中的判断:以私有领域和公共领域经济活动为例
 六、治理效率的理论启示
第三章 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内涵及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理论与现实的分歧
 二、土地非农化:从配置效率到治理效率
 三、土地非农化治理效率的内涵
 四、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的探索过程
 五、治理效率悬而未决的问题
第四章 土地非农化的制度分析:一个ses的分析框架
 一、对土地非农化的理解:为什么具有ses的特征
 二、对土地非农化治理的理解:治理的内外部要素
 三、土地非农化治理的制度分析框架
 四、全书研究问题的深化
第五章 土地非农化的ses现状:资源、人和制度
 一、中国土地非农化的资源特征
 二、资源使用者的特征:诸多“矛盾”的行为
 三、土地非农化制度的作用:解释“矛盾”的行为
 四、总结:一个现实的ses问题
第六章 中国土地非农化的治理规则总览
 一、土地非农化治理颇受关注
 二、中国土地非农化的正式制度
 三、中国土地非农化的详细过程
 四、与德国土地非农化过程的对比
 五、中国土地非农化治理规则的特征
第七章 土地非农化规则的实施: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些困惑
 一、未受重视的现象引发的思考
 二、中国土地行政管理的“黑匣子”
 三、中国土地行政管理的困惑
 四、土地行政管理困惑的解释:一个集权与分权的视角
 五、管理上的困惑是系统的问题
第八章 现行土地非农化规则的治理后果
 一、研究上可能的空白
 二、局部均衡:治理体系配置效率和福利效应的评价
 三、局部模型的应用:一个具体的案例
 四、结论及反思
第九章 土地非农化规则设计的影响因素:以配额手段的多样性为例
 一、配额作为政府管控的一种手段
 二、中国土地非农化管控中的配额手段
 三、多样化的土地非农化管控的配额体系
 四、配额制度多样性的原因:一个交易费用分析模型
 五、不同配额制度的tce比较分析:模型的应用
 六、从规则的影响因素看治理改进的方向
第十章 土地非农化规则选择的逻辑:比较治理过程的交易费用
 一、从配置效率到过程效率
 二、土地非农化的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框架
 三、“外包”还是“内包”:一个计量模型
 四、一个实证案例分析
 五、土地非农化规则选择的逻辑
第十一章 人类认知的局限对规则实施的影响: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例
 一、“现实怪圈”引发的思考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人为理解的误区
 三、公共管理视角的分析框架
 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
 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战略选择
 六、认知的局限对规则实施的影响
第十二章 治理规则的渐进性本质:以土地产权和出让制度的演变为例
 一、正式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变化总是很复杂
 二、土地产权制度:制度环境层次治理规则的渐进性
 三、土地出让制度:治理结构层次治理规则的渐进性
 四、制度改进的渐进性:土地产权和出让制度的展望
第十三章 土地非农化治理创新的渐进之路:设立发展权,还是改进治理结构?
 一、不能忽视的发展权的现实成本
 二、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对土地发展权有益的参考
 三、土地发展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的本质
 四、中国土地发展权交易:现有的制度基础
 五、土地发展权的渐进之路:治理结构改革可以代替产权结构改革
 六、治理结构对制度环境的补充效果
第十四章 不断“靠近”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治理结构改进的过程比较
 一、问题的提出
 二、渐进中的新模式:自组织的城乡土地整理的出现
 三、土地整理模式渐进性改进的交易费用分析
 四、自组织模式出现的原因和启示
 五、渐进和试错:再论治理效率的实现途径
第十五章 中国土地非农化的治理逻辑
 一、本书研究内容的总结
 二、本书研究的三条逻辑主线
 三、本书研究的理论发现
 四、本书研究的实证结论
 五、中国土地非农化治理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