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

包邮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

¥50.0 (7.4折) ?
1星价 ¥50.0
2星价¥50.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6357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8
  • 出版时间:2015-05-01
  • 条形码:9787513635776 ; 978-7-5136-3577-6

本书特色

本书是第七届县乡干部论坛论文集,书稿内容覆盖农业现代化、家庭农场与农地流转、农业与农村制度创新、人口流动与城乡治理以及新型城镇化等五个问题,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经济学尤其是农业经济专业人士具有较好的参照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七届县乡干部论坛论文集,书稿内容覆盖农业现代化、家庭农场与农地流转、农业与农村制度创新、人口流动与城乡治理以及新型城镇化等五个问题,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经济学尤其是农业经济专业人士具有较好的参照价值。

目录

农业现代化:瓶颈与出路——以h省r市为例
以集体经济争取*广大农民的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边疆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探讨
农技推广和农业现代化
小规模持续农业与村落的未来发展
“资本下乡”的准纵向一体化战略——理论诠释与个案
剖析
农业企业化与农民半无产化——工商企业流转农地对农村
生产关系的再造
公司制农场:“资本下乡”与规模经营的困境——基于皖北黄
村的实证调查
浅谈家庭农场发展的条件、困境及建议
地方实践中的家庭农场:上海松江经验解读
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流转期限研究:基于转出农户视角
地权、股权——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新思路
虚拟确权与农地流转制度创新——基于皖南p镇的调查
农地流转支撑“三化”协调发展——以江南某镇为例
农民抵制“土地流转”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农村改革的“三波样板”——来自农村改革发祥地的报告
与思考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四化”同步下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的几个问题
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
农地制度的现状及改革设想——以中部农区县为例
资源下乡、项目制与村庄间分化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探索——以崇州市为例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以安徽省
80个县(区)为例
新型城镇化、新商业模式与制度资本积累——河南省南李庄
社区的制度资本理论新解释
中国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统筹发展的黄家村实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行为选择——以湖北省w市h镇
为例
苏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和突破路径——基于
江苏淮安的实地调查
转型期中国“乡村病”及其应对措施
产业集群专业镇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美丽乡村”之南沱探索
宜居集镇是怎么建起来的——来自岩头咀集镇的调查
“逼”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
超现实城镇化——建立在资本盛宴与百姓噩梦基础上的城
镇化
城镇化的规模节奏与质量要求
走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复合型之路
构建和追求文明有序的财富创造过程——温州农房集聚改造与
村庄治理探讨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统筹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治理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统筹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治理一
人家、魏庄和“双丰收”三个乡村的思考
农村为何留不住年轻人:以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为例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开发:一个全面而系统的
工程
还有没有农民进城
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乡村群体性事件治理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潘林,男,1960年2月生,安徽临泉人。主要研究方向:三农问题和经济统计。1978年至1982年在安徽农学院农业经济专业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在六安县委农村工作部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1985年至2000年8月在安徽银行学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2000年8月起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工作。   和参编《统计学原理》、《新编税收基础知识》等教材。发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或否定计划手段的作用》、《“城乡等值化理念”与新农村建设模式》等论文十多篇。曾主持和参与《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与选择》、《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企业景气调查问卷设计的研究》、《合肥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对策研究》、《小井庄社区发展基金实验及其跟踪研究》等科研课题近十项。其中《企业景气调查问卷设计的研究》获第八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获安徽省**次全国经济普查招标课题三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