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永佃权研究

民国时期永佃权研究

1星价 ¥17.6 (4.9折)
2星价¥17.6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12307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6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100112307 ; 978-7-100-11230-7

本书特色

本书以民国永佃权为研究视点,依据民国大理院和司法院相关判决例和解释例,从立法和司法角度对永佃权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演变做出考证和分析。民国永佃权在立法上的认可并不代表永佃制习惯在民间消失殆尽,相反民国永佃权在司法上的争执纠纷,展现出永佃权法典与永佃制习俗的冲突和整合贯穿于民国的始终。

内容简介

本书以民国永佃权为研究视点,依据民国大理院和司法院相关判决例和解释例,从立法和司法角度对永佃权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演变做出考证和分析。民国永佃权在立法上的认可并不代表永佃制习惯在民间消失殆尽,相反民国永佃权在司法上的争执纠纷,展现出永佃权法典与永佃制习俗的冲突和整合贯穿于民国的始终。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基本概念
   (一)永佃制:习惯和固有法的范畴
   (二)永佃权:国家法和外来法的范畴
   (三)永佃制和永佃权:东西方永佃权制度的比较与交锋
 三、学术研究回顾
   (一)研究现状 
   (二)参考文献
 四、本书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二)研究方法和新意
**章 古代土地物权制度:均田与兼田背景下的永佃制
 **节 土地私权的产生和发展
  一、先秦土地私权的萌芽和确立
  二、秦汉以降的土地私权变化
 第二节 土地私权结构下的土地问题
  一、兼田与均田:土地的分配和调整 
  二、官田与私田:土地的所有形态
 第三节 租佃制和永佃制:土地私权结构下的土地经营权
  一、唐宋以来的土地租佃关系
  二、永佃制:租佃制的成熟形态
  三、一田两主:永佃制的成熟形态
  四、永佃制的传统文化内涵
第二章 民国永佃权:习俗与法典交织
 **节 民国土地问题与土地政策
  一、民国时期的土地问题
   (一)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
   (二)清末民国以来的土地问题
  二、民国时期的地政思想:三民主义与平均地权的理论
   (一)1911—1927年的土地理论与实践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与实践
 第二节 民初的永佃制习俗
  一、一田两主:永佃制在民国的主要形态
   (一)各地多样化的存在样态
  二、一田两主在民国的地位和影响
   (一)理论上的被打压和事实上的主导地位
   (二)一田两主与民国永佃权的冲突
 第三节 民国永佃权的立法例
  一、清末民初的永佃权立法与习惯
   (一)《大清民律草案》中的永佃权
   (二)传统永佃制与西方永佃权的初次接触
  二、清末民国以来的立法例
   (一)前清现行律之民事有效部分
   (二)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中的永佃权
   (三)1926年《民国民律草案》中的永佃权
   (四)1929年《民国民法》中的永佃权
   (五)1929年《民国土地法》中的永佃权
  三、民国民法中的永佃权
   (一)立法背景和立法精神的变化
   (二)民国民法之永佃权的内容
   (三)三部民律之永佃权内容的变化
  四、民国土地法中的永佃权
   (一)土地法的立法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土地法中的永佃权 
第四节 民国永佃权的司法调整
  一、大理院判例和解释例
   (一)大理院之永佃权判例
   (二)大理院解释例全文之分析
  二、司法院判例和解释例
   (一)*高法院之永佃权判例
   (二)司法院之解释例分析
 三、从大理院判例到*高法院判例的变化
   (一)数量和纠纷类型上的减少
   (二)内容上的些许变化 
 第五节 1930年后的民国永佃权:法律调整后的永佃权
  一、统计分析中的民国永佃权状况
   (一)永佃制在民国租佃制中占有比率的变化
   (二)学者们的相关统计分析
  二、各地永佃权的真实状况
   (一)山西平顺县
   (二)浙江省
   (三)江苏省
   (四)广西省
   (五)安徽省
  三、民国永佃权的限制
   (一)民国永佃权限制和打压的方式
   (二)民国永佃权限制和打压的事例
  四、永佃权的存废之议
   (一)永佃权消亡之观点 
   (二)永佃权继续存在之意义
 第六节 中国台湾的永佃权:永佃权的继续发展
  一、195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土地改革
  二、《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的内容和变化
   (一)《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的内容
   (二)《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的变化
  三、中国台湾地区土地改革对永佃权的影响
第三章 永佃权的当代意义: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比较
 **节 19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与土地经营
  一、“土地改革”时期的地权关系:耕地农有、自主经营
   (一)土地改革的法律实践
   (二)土地改革的巨大影响
  二、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地权关系: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一)农业合作社时期的地权关系
   (二)人民公社时期的地权关系
 第二节 1980年代以来的土地改革与土地承包
  一、“承包”与“承包户”的法律实践
   (一)农村土地承包的实践活动
   (二)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规范
  二、地权经营形态的发展变化
   (一)均田制和两田制
   (二)土地租赁
   (三)“四荒”土地使用权的拍卖
   (四)土地股份合作
   (五)反租倒包
 第三节 当代永佃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原创自发的土地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永佃权的共性
   (一)两者比较的共性基础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初始永佃之共性:债权性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民国永佃权之共性:物权性
  二、农地政策的新导向:长期或永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纠正对永佃权的误解:学者观点述评
   (二)永远不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永佃权
 第四节 土地公权结构下的承包经营权与私权结构下的永佃权
  一、比较的理论分析:传统与现实
   (一)政府的功能
   (二)市场的作用
  二、比较的法律意义:近代私权观念与法律变革
   (一)立法中的借鉴与创新
   (二)司法中的经验与教训
   (三)“三农”问题的法律解读视角
结语 永佃权制度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农村地权形态发展的回顾
 二、从习惯到成文法的永佃权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久存续的操作性:借鉴永佃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何莉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湖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法学院理论法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法律史、中国民法史、中国土地制度史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广东省和广州市级课题四项,发表论文数十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