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冲突与文学之辨-岭南香山的文学本土化视角

文化冲突与文学之辨-岭南香山的文学本土化视角

1星价 ¥20.2 (7.2折)
2星价¥20.2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8154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9
  • 出版时间:2015-08-01
  • 条形码:9787566815453 ; 978-7-5668-1545-3

本书特色

本书的研究,将关注的目光挪移、聚焦到岭南、香山,共分为历史篇(大师的时代身影)、背景篇(岭南文学现场的若干向度)、当代篇(异质文化冲突下的个体焦虑)、综述篇(香山文化标志性成就的生成与传承)四部分。其间经过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后得出有关岭南与香山文学的三方面结论:异质文化的碰撞使这一地域的文学元素呈现出一种杂交优势与生命力,具有先天的审美优势;民族性地域寻根等的文学本土化写作可说是寻根文学的一种延伸,有传承意义;探索该地区文学面对文化冲突的局限及进退,予未来的创作以指向。 岭南特殊的写作语境使当地传统资源、民族文化、外来文明之间有着*大程度的整合,不同文化接触和文化冲突的频繁发生,昭示着异质文化的双方或多方可以通过寻找相互之间的文化契合点,来达成更多合作与对话的空间与可能性。改革的移民浪潮改变了南方尤其是珠三角的文化生态圈,进而在各文化融合中形成文化共同体。开放包容、和而不同,应当成为这一地区文学在改革开放前沿*为突出的特点。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将关注的目光挪移、聚焦到岭南、香山,共分为历史篇(大师的时代身影)、背景篇(岭南文学现场的若干向度)、当代篇(异质文化冲突下的个体焦虑)、综述篇(香山文化标志性成就的生成与传承)四部分。其间经过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后得出有关岭南与香山文学的三方面结论:异质文化的碰撞使这一地域的文学元素呈现出一种杂交优势与生命力,具有先天的审美优势;民族性地域寻根等的文学本土化写作可说是寻根文学的一种延伸,有传承意义;探索该地区文学面对文化冲突的局限及进退,予未来的创作以指向。 岭南特殊的写作语境使当地传统资源、民族文化、外来文明之间有着*大程度的整合,不同文化接触和文化冲突的频繁发生,昭示着异质文化的双方或多方可以通过寻找相互之间的文化契合点,来达成更多合作与对话的空间与可能性。改革的移民浪潮改变了南方尤其是珠三角的文化生态圈,进而在各文化融合中形成文化共同体。开放包容、和而不同,应当成为这一地区文学在改革开放前沿*为突出的特点。

目录

001  前 

历史篇:大师的时代身影
011  
唯佛理与其生命共存
 ——
苏曼殊的宗教文化情结
032  
阮章竞创作个性的底色及其作品独特性

背景篇:岭南文学现场的若干向度
057  
岭南散文创作的现实语境            
066  
珠三角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学生态进行时
 ——
由中山少数民族作家群体引发的思考

当代篇:异质文化冲突下的个体焦虑
089  
边走边唱的堂吉诃德
102  
个人化生存想象力的生成
 ——
马拉《未完成的肖像》启示录
120  
日常与诗性的两条河流

综述篇:香山文化标志性成就的生成与传承
139  
诗歌里的生命之舟
154  
散文里的中山
167  
小说中的中山叙事
177  
文艺批评中文化意味的升腾
191  
香山文化标志性成就的生成与传承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阮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文化比较与文艺批评”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后以同等学力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文艺美学专业。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市社科专家库成员,曾主持参与省、市多个科研课题的研究。应邀参加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北京大学美学研讨活动等并做主题发言。 评论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文艺报》《读书》《南方文坛》《学术论坛》《语文教学与研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等全国核心 期刊。著有散文集《春风不相识》、艺术评论集《返回身体的原点》、随笔集《即兴行走》、《阮波自选集》(三卷)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