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公众学习.通胀预期形成与最优货币政策研究

公众学习.通胀预期形成与最优货币政策研究

1星价 ¥13.3 (3.4折)
2星价¥13.3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535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7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010153599 ; 978-7-01-015359-9

本书特色

卞志村编著的《公众学习通胀预期形成与*优货币政策研究》从新视角出发,探讨中央银行与公众间不同策略互动如何导致实际经济偏离理性预期均衡水平;在新凯恩斯模型框架背景下,适当放松理性预期假设,并引入适应性学习刻画宏观经济预期形成过程;通过动态数值模拟,计算不同货币政策目标制下实际经济对均衡水平的偏离程度以及相应的均值和波动水平。*后,分析并甄选我国*优货币政策。 本书深入分析了公众学习、通胀预期形成机制与*优货币政策问题,为推动预期理论、货币政策规则和操作方法的发展创新提供了重要借鉴,也为长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为中央银行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执行方案并熨平宏观经济波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新视角出发,探讨中央银行与公众间不同策略互动如何导致实际经济偏离理性预期均衡水平;在新凯恩斯模型框架背景下,适当放松理性预期假设,并引入适应性学习刻画宏观经济预期形成过程;通过动态数值模拟,计算不同货币政策目标制下实际经济对均衡水平的偏离程度以及相应的均值和波动水平。*后,分析并甄选我国货币政策。  本书深入分析了公众学习、通胀预期形成机制与货币政策问题,为推动预期理论、货币政策规则和操作方法的发展创新提供了重要借鉴,也为长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为中央银行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执行方案并熨平宏观经济波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录

**章 导论
**节 通胀预期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公众学爿视角下的通胀预期形成机制
第三节 不同框架下的*优货币政策研究
第二章 公众学习、央行信息披露与通胀预期形成
**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央行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通胀预期和央行信息披露的量化
第四节 基于SVAR模型的我国通胀预期形成机制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公众学习、媒体信息披露与通胀预期形成
**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通胀预期的衡量
第三节 媒体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
第四节 媒体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四章 粘性价格、粘性信息与我国通货膨胀短期动态机制
**节 通货膨胀短期动态机制分析:基于粘性价格框架
第二节 通货膨胀短期动态机制分析:基于双粘性框架
第五章 引入金融形势指数的我国*优货币政策
**节 金融形势指数与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国的检验
第二节 金融形势指数与非线性泰勒规则在中国的检验
第六章 完美学习、理性预期与我国*优货币政策
**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优货币政策规则推导
第三节 货币政策模拟
第四节 敏感性分析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七章 适应性学习、通胀预期形成与我国*优货币政策
**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 货币政策模拟
第四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公众学习、通胀预期形成与*优货币政策研究》:  由图2-1可以看出,预期通胀率与实际通胀率的总体走势基本吻合,但预期通胀率的变化幅度小于实际通胀率的变化幅度。从2001年2季度开始一直到2003年3季度,预期通胀率保持较低水平的稳定态势,实际通胀率围绕预期通胀率水平在小范围内上下波动。但到了2003年4季度,实际通胀率出现突然上升,这种意料之外的变化显然未能被公众预知,但公众很快调整了预期,在2004年1季度实际通胀率回落之时,通胀预期上升并超过了实际通胀率;随后在2004年2季度实际通胀率回升之时,通胀预期受前一期高估实际通胀的影响而下降,有适应性预期的特点。此后的实际通胀率有所回调,但历经几次较高的实际通胀后,居民的通胀预期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并在2006年4季度后随着实际通胀率的震荡上升而走高。直到2008年1季度达到顶点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迅速下降。2008年4季度特别是2009年1季度以后,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预期通胀率和实际通胀开始新一轮的上升,到2010年4季度,实际通胀率达到高点。2011年以来,南于欧债危机升级、国际局势依旧动荡、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我国实际通胀和通胀预期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  二、央行信息披露的量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中国属于新兴发展中国家,又处在改革转轨过程中,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不宜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而应重视货币供应量指标。在央行政策目标多元化的情况下,尤其是承担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目标时,通胀目标往往让位于保证经济的发展速度,其只是央行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不能反映央行对未来通胀水平的预期。既然我国央行的通胀目标不能代表央行真实的预测,那么采用什么办法衡量央行关于未来通胀的预测呢?  ……

作者简介

卞志村,男,江苏高邮人,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江苏省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共江苏省委决策咨询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转型期货币政策规则研究》《金融学》等著作及教材1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