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期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路径研究

转型期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路径研究

1星价 ¥49.0 (7.2折)
2星价¥49.0 定价¥6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4214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166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550421479 ; 978-7-5504-2147-9

本书特色

杨海涛、仇智勇编*的《转型期中国农村信用社 发展路径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农村信用社”,理论 探讨切入点是“发展路径”。基于组织演变的时间顺 序,本研究成果的基本思路是“历史、现状、未来” 。具体内容如下: **部分是回顾历史,主要包括2章: **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描述了 中国农村信用社组织演变的直接环境条件。具体分为 三个层面:①“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金融体制”描述 1978年以前的情况;②“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实践”描 述1978年至今的情况;③“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对金融 组织的现实要求”分析金融组织的历史定位。   第二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描述了中 国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演变过程。具体包括两个层面: ①新中国农村信用社的产生和历史沿革;②中国金融 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变革历程。   第二部分是剖析现实,主要包括4章: 第三章农村合作金融的理论基础,介绍目前关于 “农村合作金融”的理论争论,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 金融组织,强调它们的不同适用条件。具体分为三个 层面:①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矛盾的各种解决方案 ;②合作性金融组织的理论基础;③合作性金融组织 在中国农村地区的适用性。   第四章其他国家和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实践 经验,介绍目前世界范围的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经验。   具体分为五个层面:①德国单元金字塔模式;②美国 多元复合模式;③日本农协配合模式;④中国台湾地 区的农村专业金融模式;⑤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 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的借鉴。   第五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难题,分析 目前阻碍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因素。具体分为 三方面:①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矛盾;②产权制 度和管理体制的缺陷;③政府力量的不适当干预。   第六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策略,分析 目前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现实行动方案。具体分为三方 面:①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目标;②农村信用社的 内部治理机制改革;③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三部分是展望未来,即第七章 中国农村信用 社发展的未来格局。按照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序,由内而外逐层拓展。具 体分为三方面:①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定位和组织 价值;②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组织架构和未来格局; ③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愿景展望。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对象是“农村信用社”,理论探讨切入点是“发展路径”。基于组织演变的时间顺序,本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历史、现状、未来”,具体内容包括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农村合作金融的理论基础、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本书从“发展路径”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理论逻辑。

目录

**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金融体制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的金融环境    三、改革之前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实践    一、组织变革阶段(1978—1984年)    二、制度变革阶段(1985—1996年)    三、充实完善阶段(1997年至今)  第三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对金融组织的现实要求    一、金融组织的历史定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二、金融组织的现实定位    三、农村信用社的现实定位第二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  **节  新中国农村信用社的产生和历史沿革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个时期:试办、推广、调整    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曲折发展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变革历程    一、农村信用社的调整发展阶段(1979—1996年)    二、农村信用社的独立发展阶段(1996—2003年)    三、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阶段(2003年至今)第三章  农村合作金融的理论基础  **节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矛盾的各种解决方案    一、解决方案之一:商业性金融组织    二、解决方案之二:政策性金融组织    三、解决方案之三:合作性金融组织  第二节  合作性金融组织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合作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合作经济制度的特殊形式:合作金融  第三节  合作性金融组织在中国农村地区的适用性    一、外部环境    二、内部条件    三、各种类型金融组织的比较第四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  **节  德国单元金字塔模式    一、德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德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德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机制    四、德国合作金融组织的特点  第二节  美国多元复合模式    一、美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    二、美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结构特征    三、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特点  第三节  日本农协配合模式    一、日本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台湾地区的农村专业金融模式    一、台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生与演变    二、台湾地区合作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台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的特点  第五节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的借鉴    一、其他国家和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综合比较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金融模式对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启示第五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难题  **节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矛盾    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特征    二、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特征  第二节  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缺陷    一、产权制度缺陷    二、管理体制缺陷  第三节  政府力量的不适当干预    一、政府干预的主动性    二、股份制管理与政策性目标的冲突第六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策略  **节  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目标    一、短期行动目标    二、长期行动目标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治理机制改革    一、法人治理结构    二、信息处理机制    三、风险管理体系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二、法律环境    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支持第七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未来格局  **节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定位和组织价值    一、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定位    二、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功能    三、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组织架构和未来格局    一、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革力量    二、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体系的相互影响    三、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四、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未来格局  第三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愿景展望    一、中国金融体制的现有格局    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目标    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愿景后记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海涛(1975—),四川攀枝花市人,经济学博士,现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2001年至今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民营企业。近年来在《改革》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  仇智勇(1978—),安徽休宁县人,曾任四川省农村信用联社计划财务部主任、风险与合规部主任,现任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眉山市办事处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