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沿海大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研究-以苏南典型城市为例

中国沿海大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研究-以苏南典型城市为例

1星价 ¥78.2 (7.9折)
2星价¥78.2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620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3
  • 出版时间:2015-11-01
  • 条形码:9787030462060 ; 978-7-03-046206-0

本书特色

企业空间集聚是产业活动*显著的地理特征之一,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促进创新活动、推动区域和城市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转轨、产业升级、生态觉醒等内外环境变化,中国大都市制造业经历了空间重组过程,培育和引导制造业空间集聚也成为城市参与区域乃至全球竞争的重要政策工具。本书以江苏省制造业*为发达的苏州和无锡两个城市作为实证区,着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内部尺度上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格局演变、驱动机理以及城市化效应。总体上,苏州和无锡制造业经历了较为明显的郊区化和空间再集聚过程。除了交通条件、外部规模经济等传统区位因素外,制度安排、环境保护等对企业空间集聚也有较大影响。内外资企业之间形成了外资企业集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部分条件较好的省级开发区、内资企业集中在省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的空间分工格局,高技术企业相对于低技术企业在空间上更倾向于向靠近中心城区分布。制造业空间集聚过程带来了人口集聚和城镇用地扩展等城市化现象,但现阶段无锡制造业发展引致的城镇用地扩张程度要明显高于人口集聚程度。

内容简介

企业空间集聚是产业活动*显著的地理特征之一,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促进创新活动、推动区域和城市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转轨、产业升级、生态觉醒等内外环境变化,中国大都市制造业经历了空间重组过程,培育和引导制造业空间集聚也成为城市参与区域乃至全球竞争的重要政策工具。本书以江苏省制造业*为发达的苏州和无锡两个城市作为实证区,着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内部尺度上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格局演变、驱动机理以及城市化效应。总体上,苏州和无锡制造业经历了较为明显的郊区化和空间再集聚过程。除了交通条件、外部规模经济等传统区位因素外,制度安排、环境保护等对企业空间集聚也有较大影响。内外资企业之间形成了外资企业集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部分条件较好的省级开发区、内资企业集中在省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的空间分工格局,高技术企业相对于低技术企业在空间上更倾向于向靠近中心城区分布。制造业空间集聚过程带来了人口集聚和城镇用地扩展等城市化现象,但现阶段无锡制造业发展引致的城镇用地扩张程度要明显高于人口集聚程度。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基本概念界定与辨析 l.2.1 产业集聚和集中 l.2.2 产业区、产业集群和群聚 1.2.3 劳动地域分工、劳动空间分T和地区专业化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章节安排2 相关研究回顾与评述 2.1 理论基础与演进脉络 2.l.l20世纪50年年代前关于传统区位的研究 2.1.2 20世纪50~70年代关于行为区位和推动型企业区位的研究 2.l.3 20世纪70年代后关于集聚经济和集聚环境的研究 2.2 相关实证研究进展 2.2.l关于制造业集聚过程和格局演变的研究进展 2.2.2 关于制造业集聚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2.2.3 关F制造业集聚空间效应的研究进展 2.3 现有研究的评述3 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理论分析 3.1 转型期背景与制造业空间集聚 3.1.1 市场化与制造业空间集聚 3.1.2 分权化与制造业空间集聚 3.1.3 全球化与制造业空间集聚 3.l.4 城市化与制造业空间集聚 3.2 制造业集聚规律与理论假设 3.2.1 城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 3.2.2 驱动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机制 3.2.3 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城市化效应4 苏南典型城市发展状况及工业化历程 4.1 发展概况 4.1.1 区位及资源禀赋概况 4.1.2 历史沿革与城市建设概况 4.1.3 经济及社会文化概况 4.2 T业化发展阶段与历程 4.2.1 古代手工业发展阶段(1.9 世纪中期以前) 4.2.2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阶段(19世纪后期~l949年) 4.2.3 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发展阶段(1940~1977年) 4.2.4 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发展阶段(1078~1992年) 4.2.5 开放型和创新型经济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5 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与格局演化 5.1 研究方法 5.2 计算过程 5.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5.2.2 计算结果 5.3 制造业集聚格局 5.3.1 总体上从老城区向郊区开发区及部分乡镇扩散和再集聚 5.3.2 污染型制造业分布缺乏有效的空间引导 5.3.3 内资和外资企业问呈现空间失配现象 5.3.4 不同类型制造业集聚特征差异明显6 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机制 6.1 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凶素分析 6.l.l区位及自然禀赋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6.l.2 外部规模经济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6.1.3 资源环境成本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6.1.4 路径依赖及偶然性因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6.1.5 制度安排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6.l.6 产业特性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6.2 制造业转型过程与驱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6.2.1 问卷发放及案例区制造业重组过程 6.2.2 城市化影响下的城市制造业重组机制 6.3 制造业集聚机制的回归关联分析 6.3.1 回归模型构建及要素选择 6.3.2 结果与分析7 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城市化效应 7.1 制造业空间集聚对人口集聚、城镇扩展的影响 7.1.l研究思路与方法 7.1.2 计算过程 7.l.3 企业与人口、城镇用地的耦合特征 7.2 开发区建设对城市化的影响 7.2.1 开发lx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 7.2.2 开发区对中心城区及新城形成的影响 7.3 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分布的影响 7.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7.3.2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化过程 7.3.3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增长的影响因素8 讨论、结论与展望 8.1 讨论 8.2 主要结论 8.3 可能的创新点 8.4 不足与展望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