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669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1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516166970 ; 978-7-5161-6697-0
本书特色
邓志勇编*的《当代美国修辞批评的理论与范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梳理和描绘当代西方(美国)修辞批评的发展脉络,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各种批评模式的核心及相关理论,建构各种批评模式的操作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对修辞话语案例进行批评分析,揭示其修辞运作机制。本项目研究可为师生提供修辞评论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促进学生修辞意识的提高。
内容简介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梳理和描绘当代西方(美国)修辞批评的发展脉络,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各种批评模式的核心及相关理论,建构各种批评模式的操作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对修辞话语案例进行批评分析,揭示其修辞运作机制。
目录
**章 修辞与修辞学 **节 关于英语术语“rhetoric” 第二节 修辞学发展历程简述 第三节 古今修辞学定义与当代修辞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中西修辞学的差异——定义中的管见 第五节 修辞学的主体间性 第六节 修辞学的说服与自我说服及自由 第七节 修辞学的跨学科性 一 修辞学跨学科性的理据 二 修辞学跨学科性的印证 三 修辞学“跨”学科之途径 第八节 结语第二章 修辞批评:定义、历史与一般方法 **节 “批评”的概念 第二节 修辞批评的含义及历史 一 修辞批评的含义 二 修辞批评的历史 第三节 修辞批评涉及的几个基本要素 第四节 修辞批评的标准 第五节 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基本程序 第六节 结语第三章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 **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一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含义 二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 二 修辞学的“五艺”:亚氏理论的拓展与延伸 第三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四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程序 第五节 结语第四章 心理修辞批评 **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含义 第二节 心理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 修辞学对修辞传统的反思 二 行为学科的启示 三 修辞学领域心理学趋向的兴起 第三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哲学假定 第五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操作 一 心理修辞批评的几个维度 二 心理修辞批评的阐释框架 三 心理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六节 结语第五章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 **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 戏剧与戏剧主义 二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 伯克其人及主要论著 二 戏剧主义对科学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形式 逻辑及结构主义意义观的质疑 三 戏剧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第三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人性论哲学观 二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语言哲学观 三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修辞观 四 伯克戏剧主义的辩证思想 第四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一般操作方法 第五节 结语第六章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 **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 创始人鲍曼及其主要相关论著 二 传统修辞批评的局限性及传播学、社会学 领域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 修辞批评视阈下的幻想与幻想主题 二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定义 第三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 “幻想”的基本要素、幻想主题与修辞力量的关系及批评的三个层面 二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步骤 第六节 结语第七章 叙事修辞批评 **节 叙事与叙事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 叙事及其特征 二 叙事修辞批评的含义及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 叙事修辞批评的修辞观 二 修辞学视阈下的叙事观 第三节 叙事的修辞运作机制 第四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哲学假定 一 人性论观点:“讲故事的人”及其深刻蕴涵 二 理性的叙事来源 三 叙事的说教性 第五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程序 第六节 结语第八章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 **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一 社会运动修辞研究概述 二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社会运动的修辞学定义及其内涵 第三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 社会运动作为象征行为的修辞观 二 社会运动的系统观 第四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 一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宏观与微观层面 二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维度 三 社会运动修辞行为的阐释及其步骤 第六节 结语第九章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 **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含义 第二节 女陛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及学术背景 一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产生 二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学术背景 第三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社会性别理论 二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语言哲学观 第四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一般操作方法 第六节 结语第十章 体裁修辞批评 **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产生及其理论背景 第二节 体裁、体裁修辞批评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一 体裁与体裁修辞批评的含义 二 体裁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多向度性及其基本哲学假定 一 体裁修辞批评的多向度性 二 体裁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及其认知学基础 第四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操作程序 一 体裁描述 二 体裁运用 第五节 结语第十一章 隐喻修辞批评 **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 关于隐喻 二 隐喻修辞批评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第二节 隐喻修辞批评产生的学术背景 一 “新修辞学”关于“四个主要辞格”的阐释 二 修辞学转向 三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第三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隐喻的功能观 一 情感激发功能 二 隐喻的认知导向作用 三 隐喻的知识生成与现实建构作用 四 隐喻的论题建构作用 第四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五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与程序 第六节 结语第十二章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 **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含义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 二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定义 第二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意识形态的功能观 一 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二 意识形态与意符的关系 三 意识形态修辞功能的表现方式 四 意识形态的修辞运作 第三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第四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邓志勇,博士、教授,现任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修辞批评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修辞学会理事,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上海外文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有:(西方)修辞学、语体学、语言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4.1¥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性心理学
¥19.7¥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语文闲谈
¥12.2¥29.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4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