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19220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489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303192205 ; 978-7-303-19220-5
本书特色
本书为《童庆炳文集》之一,本书是作者谈现代文学理论、文艺社会学、文艺社会心理学、毛泽东讲话研究等论文和短文,既有谈及《一个人的遭遇》和《告别马焦拉》等原创作品的文学批评,又有涉及电影《集结号》等的评论心得,是作者多年来的文学思索,也是作者多年来对文学理想灯火的寻找,作者*后认为:文学理想在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审美升华三者的辨证关系中。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为诗辩护 —— 文化诗学存在的前提、走向综合 —— 文化诗学的学术背景、回应呼唤 —— 文化诗学的现实依据、双向拓展 —— 文化诗学的基本构想等。
目录
导言:延伸与超越**章 为诗辩护 ——文化诗学存在的前提 **节 西方历史上五次“为诗辩护” 第二节 文学的独特审美场域 第三节 文学世纪、文学人口与文学生命第二章 走向综合 ——文化诗学的学术背景 **节 十七年(1949—1966):“他律”作为权力话语 第二节 新时期(1978—2007):“向内转”与“向外转”第三章 回应呼唤 ——文化诗学的现实依据 **节 现实文化存在状态与深度文化精神的寻求 第二节 文化诗学的精神诉求第四章 双向拓展 ——文化诗学的基本构想 **节 以审美评价活动为中心 第二节 宏观与微观的“双向拓展”第五章 深入历史语境 ——文化诗学的支点 **节 当下文学理论的困局 第二节 摆脱困局的出路第六章 文学语言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节 文学语言及其生成机制 第二节 文学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第七章 抒情话语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节 中国文学抒情话语的民族特色 第二节 中国抒情话语的文化意义第八章 文学叙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节 故事形态学的研究 第二节 故事形态的社会历史根源第九章 文学修辞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节 文学修辞与中外修辞批评理论的遗产 第二节 文学修辞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联第十章 中心、基本点、呼吁 ——文化诗学的开放结构 **节 “一个中心” 第二节 “两个基本点” 第三节 “一种呼吁”第十一章 人文与历史的张力 一——文化诗学的精神价值 **节 两种现代化的对峙及其在文学上的回响 第二节 历史、人文、审美三者的关系第十二章 审美文化 ——文化诗学建构的支点与方向 **节 “诗意的裁判”:文学的审美品格与价值诉求 第二节 认识论——泛文化——审美文化:范式的变革与更新 第三节 “审美文化”作为“文化诗学”场域的原点与支点第十三章 中外个案 ——文化诗学理论的成功实践 **节 中国文学理论中的“兴”说和“意境”说 第二节 俄国文学理论的“复调”说和“狂欢化”说 第三节 李白《独坐敬亭山》解读 第四节 春天对严冬的感慨与沉思——读王蒙的《杂色》附录 “文化诗学”的两个轮子 ——论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代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汉族,福建连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被誉为“文坛教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2015年6月14日18时18分,童庆炳教授因心脏病医治无效,享年79岁。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汉字里的中国
¥14.5¥45.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9.8¥30.0 -
见字如面
¥14.9¥4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0¥49.8 -
遇见动物的时刻
¥21.1¥58.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祖国旅店
¥15.2¥49.0 -
西南联大诗词课
¥18.6¥5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3¥1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9.1¥39.0 -
她们
¥14.0¥46.8 -
夏日走过山间
¥8.1¥3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8.6¥55.0 -
你为何对我感到失望
¥10.2¥32.0 -
(精)川端康成经典辑丛:彩虹几度
¥24.0¥48.0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茶,汤和好天气
¥9.1¥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4.4¥4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5.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