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学理论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学理论

1星价 ¥25.0 (3.2折)
2星价¥24.2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662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9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16166291 ; 978-7-5161-6629-1

本书特色

张清民*作的《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学理论》 是一部文学理论断代史研究*作。作者综合运用“社 会网络矩阵”、“功能模拟”、“精神分析”、“症 候阅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多学科研究方法 ,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场域构成、基本特 征及其社会语境、生成机制、认识建构、形态*迭、 话语论战及其所体现的文学生态、社会权力、文学知 识、文化问题等的精神症候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 该时期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节点。   本书打破了文论史、批评史写作中以人物带动历 史的常规写作模式,采用以逻辑带动历史的写作方式 ,在问题和思想中描述该时期文学理论的对象与问题 ,在宏观中把握思想言路,在个案中分析症候所在, 力避一般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写作容易出现的泛 泛而论之弊。   本书史料丰赡,论从史出,涵概资料与理论、个 案与专题等的研究,具有“史”与“论”的双重价值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全景式考察分析,其目的是通过断代史研究的方式,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动脉,探索文学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本书的断代史研究性质使成果同时具有“史”和“论”的双重价值,成果史料丰瞻、论从史出,涵概资料与理论、个案与专题等的研究,为文学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参照模式,为当下文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推进文学理论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有助于人们认识历史、反省现实。

目录

引论  **节  研究的逻辑限定与方法说明  第二节  本研究对象的社会场域状况  第三节  本研究对象的社会系统特征**章  20世纪30年代文学理论的生成语境  **节  权力斗争与文学理论生态  第二节  文化生态与文学理论形态  第三节  文人处境与文学理论生产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文学理论的生成机制  **节  文学理论的商业生产机制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教育生产机制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传播流通机制第三章  20世纪30年代文学理论的社会文化症候  **节  认识的混乱与科学精神的贫困  第二节  课程的错置与教育建制的混乱  第三节  经世致用心态与理论实用选择第四章  20世纪30年代文学理论的精神生态症候  **节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黯淡  第二节  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落寞  第三节  现实主义文艺论的认识歧途第五章  20世纪30年代文学理论的权力话语症候  **节  文学理论话语场域的权力对峙  第二节  文学理论话语场域的权力争战  第三节  文学理论场域内的亚政治话语第六章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话语的叙事特征  **节  左翼文学权力话语的叙事特征  第二节  左翼文学学术话语的叙事特征  第三节  左翼文学批评话语的叙事特征第七章  20世纪30年代京派文学理论的文化表征  **节  文化冲突与文学道德重铸  第二节  京派文学理论的精神向度  第三节  京派文学理论的自律诉求结语  理论缺陷与后设反思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清民,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汉语言文学研究》副主编,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列文艺论*研究会理事、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理事。*有《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话语与秩序》《艺术解释的向度》,在《中国文学批评》《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报》等报刊发表论文70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