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之敌

包邮诗歌之敌

¥28.4 (3.6折) ?
1星价 ¥40.6
2星价¥40.6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5276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61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010152769 ; 978-7-01-015276-9

本书特色

“我们谁能大胆地决定什么是诗呢?不能!”闻一多先生所说的“我以为。来测度诗的不是偏见,应该是批评。”往后由此而道的“诗的标准就是批评的标准。人们在发现不是诗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诗”之名言,正是这位同是诗人的学者,历经诗的艺术探索的甘苦之言。 之前,鲁迅先生早在一九二五年就从《诗歌之敌》阐发了从诗之“敌”以识“诗”的诗观,之后,闻先生不论事先是否关注到鲁迅先生此一学术思想,实际上。都是人们所敬仰的二位,对同一问题的共识和对应。 聂鲁达一九七一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说的“诗人之敌,莫过于他自己没有与同时代的*被忽视、*受剥削的人们找到共同语言的能力。”又是对此另一方面的认识。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应该是与广大人民“找到共同语言”者方为诗人,诗才能成为他所说的“建设生活的钢铁与面包”。这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国度的诗人之根本的根本。本书由周良沛编著。

内容简介

  《诗歌之敌》是一部诗歌评论集。新时期,在思想活跃于"多元"的纷繁中,作者从"朦胧诗"的讨论开始,不苟同以艺术之"多样"掩饰思想的不同,作者将这些思想的分岐,尊鲁迅先生对"诗歌之敌"的精神,严拒以艺术的"这一个"否定艺术中的"大我"及诗的社会担当,既尊对外来文化的"拿来主义",更鄙视媚外的奴才相;既反对庸俗社会学对艺术的干扰,同时反对回到象牙塔的脱离人民脱离生活的无病呻吟……在"不争论"时,以对具体作品的艺术分析张扬自己的思想,有它的现场效应与影响,不论怎么评论此中的是非,它都是新诗运动阶段思想论争中的一家。

目录

题记
代前言——九十年后回头看
上篇
1980
说“朦胧”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1981
有感于“新的美学原则”之“崛起”
1982
答一份题意“朦胧”的试卷
新诗·现代派·屈原
“自我表现”与表现“自我”新诗乱谈之一
1983
危机与繁荣新诗艺乱谈之二
朦胧的噪音及其喧嚣新诗艺乱谈之三
刺激生产效应新诗艺乱谈之四
“扩张自我”与被扩张的舒婷
1984
从谈舒婷开头的闲话
19b6
在诗的信息面前
为戴天《“新诗潮”评话》一和
1987
战地聊诗
——在“老山诗会”上的发言
1997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诗歌笔谈
——致文艺报
1998
就诗歌问题答《文艺理论与批评》记者问
1999
读吴晟
2000
令人深思的命题
薪与火:新诗与传统
2001
穆旦漫议
诗歌之敌
2002
诗的理想与“标准”
——“五月诗社”成立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2003
施蛰存与新诗及“《现代》派”
2004
请还诗的清白
2010
关于“诗与政治”答蔡毅
艾青百年09
文化的伤痛
——漫议文学奖的评选
2011
文化贪腐
2013
“海派诗人”邵洵美

下篇
1956
一封迟迟发出的信
1958
含蓄与晦涩
1962
风格问题
矿藏
1965
乐外随笔
灵感及其他
1966
画外偶记
也谈新诗的形式问题
1919
诗与生活
——在两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采风杂谈
关于《一个和八个》
1980
答《诗刊》问
读《鱼化石》随笔
严肃的游戏
佤族民歌
诗就是诗(一)
1981
诗就是诗(二)
——读《归来的歌》有感
叛逆的绝唱
——谈《仓央嘉措情歌》
盲谈诗译
1982
诗就是诗(三)
重读《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就是诗(四)
诗就是诗(五)
——致刘湘平
1983
诗就是诗(六)
1988
诗就是诗(七)
展开全部

节选

  《诗歌之敌》:  艺术手法是为内容服务的,而手法毕竟是手法。内容融合在形式里,才是真正的艺术,是技巧所以名之的技巧;要是承认艺术手法不等于内容本身,那就要承认它是相对独立的。目前,讨论“现代派”时,有的认为某些艺术手法(姑且名为“现代派技巧”),“它本身就是没落意识、灰暗心理的反映”。似乎不绝对化,就无话说。否定“现代派”的哲学思想基础,其技巧还是能够为我们所用。什么叫“现代派”技巧呢?如果我们承认“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诗歌新艺术”就是他们标榜的“现代倾向”艺术,那么,除去“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思想,从具体的技巧来讲,前面的举例,完全可以说明那些手法不是“现代倾向”的专利。若它只属“现代”艺术,那些不是“现代”的民歌手、诗人,怎么能在诗的“现代倾向”崛起之前已在运用它呢?如果技巧服务于内容,而不附属内容,那么,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内容,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手法就不怪了。  其实,我们看到任何能为群众接受,站得住的技艺,对传统总有一定的继承、发展,为表现生活情绪、感觉,为表现的需要在表现时,它本身总是无法完全摆脱艺术内在的规律而能完成它的表现,才成其一种艺术手法。  如果我们也跟着嚷嚷说这些“象征”“变形”等是“现代派技巧”,那么,我们只好把许多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作品都贴上“现代”标签,都只好说“屈原也是现代派”了。如果我们连自己已有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都不能加以运用、发展,死死闭锁自己,那么,丰满的诗的肌体反而要萎缩下去,也只好做拿着金饭碗讨吃的诗之乞丐。在“越穷越革命”的年月,我们在艺术上也是搞“越穷越革命”,把自己的艺术财富全拱手让人,还视为异己地叫它“××主义”“××派”的东西。谁要用上它,也大惊小怪地怕人“中毒”,也搞“划线站队”,反而壮了这些“主义”的声势,灭了自己的威风。孤立了自己,把自己的同志推了出去。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