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从生态建设走向文明-人文社会视角下的福建长汀经验

从生态建设走向文明-人文社会视角下的福建长汀经验

1星价 ¥34.2 (6.1折)
2星价¥34.2 定价¥56.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6719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16167199 ; 978-7-5161-6719-9

本书特色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遵循自然科学规律,还要符合和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社会经济视角,我们需要回答下列问题: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中,技术模式选择及其变迁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地方水土流失治理体系是如何变迁和发生作用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长汀精神又是如何融入客家耕读文化中去的?如何推动生态建设以实现生态文明呢?为此,刘金龙、李建民、龙贺兴、涂成悦编*的《从生态建设走向生态文明(人文社会视角下的福建长汀经验)》从技术模式及其变迁、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森林景观恢复、森林转型、森林文化五个方面分析长汀经验。本书企图从社会经济视角检视改革开放以来长汀生态建设的旅程,为决策者、实践者和理论工作者提供长汀县改革开放以来探索问题的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长汀县水土治理历史和成就,技术模式的社会经济适应性,政府治理、社区参与、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合作等方面内容,分析了长汀县生态治理的驱动力,长汀生态文明建设与基层治理体系的内在关联,长汀客家文化传承对生态文明建设所提供的文化源泉,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构建的新文化形态。以长汀县生态建设为案例,在社会经济的视角下,探索长汀的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传承创新相协调。

目录

**章  绪论  **节  时代呼唤生态文明  第二节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的历程回顾    一  起步阶段    二  相持阶段    三  生态建设阶段  第三节  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就的解读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五节  主要名词界定    一  森林、森林植被恢复和森林景观恢复    二  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治理    三  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  森林治理和政府治理能力    五  森林文化  第六节研究方法第二章  长汀县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节  长汀县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长汀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节  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  第四节  长汀县社会经济发展    一  长汀县经济发展    二  长汀县产业结构    三  长汀县农业结构    四  长汀县人口与社会就业第三章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及其发展历程  **节  长汀县植被恢复技术体系    一  荒山造林    二  封山育林    三  低效人工林改造    四  次生林经营模式    五  林草、工程综合措施    六  竹林  第二节  经济林发展  第三节  农林复合经营  第四节  休闲农林业模式    一  旅游观光果园    二  森林公园    三  生态家园第四章  土地利用视角下的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选择  **节  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简要  第二节  长汀县要素供给禀赋  第三节  不同治理模式的资本和劳动投入    一  封山育林    二  人工造林    三  林草、工程综合治理措施    四  农林复合经营    五  经济林    六  不同治理模式的劳动力需求投入  第四节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选择第五章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视角下的经济林发展  **节  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历程    一  银.杏    二  杨梅    三  油茶    四  竹林  第二节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驱动力  第三节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效果第六章  分权改革、治理能力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  **节  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和行为  第二节  分权改革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  第三节  技术化治理    一  上级政府的项目扶持    二  专业化的项目管理  第四节  长汀县政府的组织化力量    一  县政府高度重视    二  建立健全长汀县水土保持的治理队伍    三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水土流失治理和    护林\本系    四  促进了跨部门合作    五  动员县直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六  建立乡土知识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科研平台第七章  分权改革、治理体系变迁和水土流失治理  **节  人民公社时期:政府一元治理的危机  第二节  家庭承包制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机制的影响  第三节  长汀县培育市场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措施    一  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市场力量参与    二  积极构建财税扶持体系,实行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    三  推广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果,实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第四节  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格局第八章  公众参与  **节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率先垂范  第二节  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第三节  打造科教基地第九章  森林景观恢复视角下的长汀县生态建设  **节  森林景观恢复的概念与内涵    一  概念的产生背景    二  概念    三  森林景观恢复的特征  第二节  森林景观恢复的研究、倡导及实践  第三节  森林景观恢复的国际进展与经验    一  社区参与    二  生计需求    三  制度安排  第四节  森林景观恢复视角下的长汀经验解读    一  坚守共识    二  建立伙伴关系    三  形成整体性的技术方案    四  协调生态和人的需求  第五节  森林景观恢复视角下的长汀经验展望    一  技术选择需扩大社区参与    二  治理进度需循序渐进    三  乡土知识需重视第十章  森林转型视角下的长汀县生态建设  **节  森林转型路径  第二节  中国森林转型研究简要  第三节  政策综合分析  第四节  政策与长汀森林转型    一  长汀促进森林恢复的政策梳理    二  环境政策综合视角下的政策分析  第五节  社会经济发展对长汀森林转型影响研究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二  家庭能源转变    三  技术与农村产业发展第十一章  长汀县森林转型的驱动力  **节  数据与模型设定  第二节  实证分析结果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第十二章  山水殇颂——汀州客家传统与水土流失治理  **节  生态文化与文化表达  第二节  山水之殇    一  殇之山水    二  人口增加    三  商贸    四  战争  第三节  山水之颂    一  治理山水是长汀人民的传统    二  保卫山水是长汀人民的抗争    三  修复山水是长汀人民的期待  第四节  汀州客家人的山水观    一  生于山水    二  归于山水    三  为山水奋斗    四  为山水而祈福第十三章  从生态建设走向生态文明  **节  生态文明的内涵    一  人类文明历史演变    二  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    三  生态文明中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  社会经济视角下的长汀经验解读    一  致力于协调生态和人的需求    二  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  政府主导生态建设事业    四  纵向协调是长汀长期坚持生态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    五  探索出实事求是的公众参与方式和多元生态治理    六  整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重视科学技术本土化    七  嵌入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  第三节  前进中的长汀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节  长汀经验的反思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    三  生态文明与政治建设    四  生态文明与文化建设    五  生态文明与社会建设参考文献后记致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金龙,男 ,1966年5月22日,汉族,江苏盐城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