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7481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254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030474810 ; 978-7-03-047481-0

本书特色

由刘卉芳、曹文洪、孙中峰所合著的《黄土区水土保持的水沙效应》一书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的蔡家川小流域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马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年的实测资料,采用空间分析、小波分析、灰色理论、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理方法,从降雨人手,分析土壤人渗发生的时空异质性,研究不同时空尺度水沙运移规律;通过对径流产生和发展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得到降雨一入渗一径流的综合模型;采用单一动态度、空间动态度模型分析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演变过程,调整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研究植被对径流和泥沙影响的量化关系。

内容简介

《黄土区水土保持的水沙效应》以黄土区典型流域为对象,采用多种技术方法,从降雨开始,分析土壤入渗发生的时空异质性,研究不同时空尺度水沙运移规律;分析径流产生和发展的物理过程,建立降雨一入渗一径流的综合模型;利用单一动态度、空间动态度模型,分析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演变过程,调整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研究植被和工程对径流和泥沙的影响。  《黄土区水土保持的水沙效应》可供水土保持、泥沙、水利工程、生态、水文水资源等领域的科研、生产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第1章 绪论 1.1 水分运移过程 1.1.1 降雨 1.1.2 径流 1.1.3 径流异质性 1.1.4 土壤水分 1.2 泥沙输移过程 1.2.1 侵蚀产沙 1.2.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泥沙效应 1.2.3 沟壑治理工程的水文泥沙效应 1.3 本书技术路线与结构 1.3.1 技术路线 1.3.2 本书结构第2章 试验区概况 2.1 吉县试验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地质地貌 2.1.4 土壤 2.1.5 植被 2.2 安塞县试验区概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气候 2.2.3 地质地貌 2.2.4 土壤 2.2.5 植被 2.2.6 土地利用现状 2.2.7 马家沟流域水土流失与沟壑治理第3章 降雨分布及特征分析 3.1 降雨分布 3.1.1 降雨量年际分布 3.1.2 降雨量年内分布 3.1.3 流域降雨量级分布 3.1.4 流域暴雨雨型 3.1.5 侵蚀性降雨 3.1.6 临界产流降雨量分布 3.2 降雨特征小波分析 3.2.1 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 3.2.2 马家沟流域降雨量小波分析 3.2.3 蔡家川流域降雨量小波分析第4章 土壤持水性能及水分入渗 4.1 土壤性质观测方法 4.1.1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4.1.2 土壤入渗测定 4.1.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标定 4.2 土壤持水性能 4.2.1 样地基本情况及研究方法 4.2.2 不同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4.2.3 土壤比水容量与水分分类 4.3 土壤水分入渗 4.3.1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分析 4.3.2 不同地类土壤水分入渗研究 4.3.3 影响土壤入渗因素分析第5章 土壤水分承载力 5.1 林地水分生产力 5.1.1 生物量分析 5.1.2 土壤水分与林木生长分析 5.1.3 林地水分条件与生产力关系 5.2 主要造林树种的耗水规律 5.2.1 林地供耗水量平衡 5.2.2 不同季节林地供耗水 5.2.3 不同林地供水与耗水 5.3 坡面尺度林地土壤水分承载力 5.3.1 不同立地条件土壤储水量聚类与生物产量状况 5.3.2 林地生物产量模型的选取与参数确定 5.3.3 *适植被生物产量计算 5.3.4 主要造林树种密度的确定第6章 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6.1 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 6.1.1 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 6.1.2 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 6.2 土壤水分入渗模型模拟及其空间变异性 6.2.1 土壤入渗模型概述 6.2.2 各地类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模型拟合 6.3 土壤入渗空间异质性 6.3.1 简化Phmp入渗模型 6.3.2 简化Phmp入渗模型的土壤转换函数 6.3.3 小流域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空间分异第7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 7.1 土地利用动态及其预测 7.1.1 DEN图 7.1.2 土地利用分类图 7.2 土地利用/覆被的演变过程 7.2.1 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分析 7.2.2 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 7.2.3 土地利用空间转移变化过程 7.2.4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7.2.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 7.3 土地利用/覆被动态演变驱动力及驱动机制分析 7.3.1 自然因素 7.3.2 人口因素 7.3.3 政策因素 7.3.4 经济因素第8章 坡面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下的水沙效应 8.1 坡面土地利用/覆被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8.1.1 坡面土地利用/覆被对径流的影响 8.1.2 坡面土地利用/覆被对产沙的影响 8.2 坡地经济林与水土保持林的产流产沙效应 8.3 坡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第9章 坡面产流模型 9.1 影响坡面径流因素分析 9.1.1 降雨与径流的关系 9.1.2 地形因子与径流的关系 9.1.3 植被因子与径流的关系 9.2 坡面产流模型的构建 9.2.1 降雨-入渗-产流综合模型的建立 9.2.2 坡面产流-入渗模型 9.3 场降雨水文模型的构建 9.3.1 分布式水文模型技术平台概述 9.3.2 流域分布式暴雨水文模型(PRMS_Storm)构建第10章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沙效应 10.1 SWAT模型原理及组成 10.1.1 SWAT模型原理 10.1.2 SWAT模型组成 10.2 SWAT的运行及模型校准 10.2.1 SWAT的运行 10.2.2 模型的校准和验证 10.3 模型的输出 10.4 基于SWAT模型的马家沟流域产流产沙模拟 10.4.1 流域数据库的构建 10.4.2 土地利用和土壤的定义及叠加 10.4.3 水文响应单元的分配 10.4.4 创建模型输入文件 10.4.5 基于马家沟流域的模型校准和验证第11章 泥沙来源及流域尺度对洪水过程的影响 11.1 坡面(沟间地)与沟道(沟谷地)的输沙量 11.2 流域尺度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11.3 流域尺度对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 11.3.1 流域的选取 11.3.2 流域尺度变化对流域产流模式的影响 11.3.3 流域尺度的变化对流域洪水过程的影响 11.4 嵌套流域洪水过程计算模拟第12章 流域植被/工程复合作用下的水沙效应 12.1 流域径流和泥沙对降雨响应 12.1.1 年际尺度径流和泥沙对降雨响应 12.1.2 月尺度径流和泥沙对降雨响应 12.2 流域径流和泥沙对土地利用响应 12.2.1 对比流域选取 12.2.2 土地利用现状 12.2.3 无林流域和森林流域雨季径流对比分析 12.2.4 多林流域和少林流域雨季径流对比分析 12.2.5 多林流域和少林流域枯水流量对比分析 12.2.6 天然林与人工林对流域径流调节作用 12.2.7 森林植被对流域产沙的影响 12.3 土地利用和降雨减沙理水耦合效应 12.3.1 对径流量影响 12.3.2 对侵蚀产沙影响 12.4 淤地坝对水沙资源调控效应 12.4.1 淤地坝减沙效益分析 12.4.2 淤地坝在流域减沙中作用 12.4.3 淤地坝淤积库容分析 12.4.4 单坝拦沙效益比较 12.5 不同治理范式下流域侵蚀强度变化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