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核燃料循环

包邮最新核燃料循环

¥116.9 (7.9折) ?
1星价 ¥116.9
2星价¥116.9 定价¥1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31403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2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313140302 ; 978-7-313-14030-2

本书特色

本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新核燃料循环体系的概况,铀矿的勘探、开采和分离提取,并阐述了铀浓缩(同位素分离)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核燃料元件的基本结构和设计,轻水反应堆、快中子堆、高温气冷堆的燃料制造加工工艺、安全管理以及发展趋势;乏燃料的输送方法及安全对策、湿法储存方式及干法储存方式的主要设施设备以及各国乏燃料储存的状况;乏燃料后处理的概要、工艺流程及主要机器设备的构成,工艺安全性及保障措施,世界后处理工厂的概况;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及分类,高、中、低放射性废物及放射性气体的管理及处理技术;世界各国在先进后处理分离技术领域的研发状况及展望。 本书可为有关专业人士的科研工作提供*新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核工程专业、核化工专业及核燃料工程专业的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复旦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先生担任总主编。 丛书的编委及作者都是活跃在核科学前沿领域的优秀学者,如核反应堆工程及核安全专家王大中院士、核武器专家胡思得院士、实验核物理专家沈文庆院士、核动力专家于俊崇院士、核材料专家周邦新院士、核电设备专家潘健生院士,还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等一批有影响的科研工作者。他们都来自各大高校及研究单位,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等。本丛书是他们*新研究成果的荟萃,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大奖,代表了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丛书涵盖军用核技术、民用动力核技术、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及其在理、工、农、医方面的应用。内容系统、全面、前沿,极具实用性、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丛书读者对象为高校核工程学院及相关核研究所的广大师生与科研工作者、与核交叉领域的相关专业研究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核电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想了解该领域的其他人士。 

目录

1核能发电与核燃料循环概述1.1核能的来源1.2核电反应堆概述1.3世界核电发展概况1.4核燃料循环的意义1.5核燃料循环的基本过程1.6各国核燃料循环路线的选择 2铀资源提取及铀浓缩2.1世界铀矿资源2.2铀矿的勘探、开采、冶炼2.3铀的转化2.4铀的浓缩 3核燃料制造3.1核燃料元件的基本结构3.2轻水反应堆燃料3.3快中子堆燃料3.4高温气冷堆燃料 4乏燃料的性状及管理4.1乏燃料的组成及性质4.2乏燃料运输4.3接收乏燃料4.4乏燃料的贮存4.5乏燃料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事故、事件与经验教训 5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发展状况5.1后处理的重要性5.2后处理工艺的主要特征5.3后处理的历史回顾5.4后处理分离技术5.5世界后处理工厂概况5.6主要核能国家后处理工业及发展概况5.7日本后处理技术的经验及教训  6purex后处理工艺技术6.1purex流程的基本构成6.2乏燃料组件的首端处理6.3溶剂萃取分离6.4后处理工艺安全及核保障措施6.5后处理厂辐射防护 7放射性废物管理及处理7.1核废物管理概述7.2核废物的来源7.3核废物的分类7.4低放废物处理7.5高放废物处理7.6反应堆退役7.7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8先进核燃料循环研究进展8.1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的概念8.2先进后处理技术的必要性8.3先进水法后处理技术8.4干法后处理先进技术8.5干法/湿法相结合的后处理流程8.6钍铀循环体系8.7嬗变技术概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