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高原贫困县类型划分与脱贫对策:以山西省为例

黄土高原贫困县类型划分与脱贫对策:以山西省为例

1星价 ¥8.3 (5.5折)
2星价¥8.3 定价¥1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119968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189
  • 出版时间:2000-05-07
  • 条形码:9787801199683 ; 978-7-80119-968-3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山西省贫困县扶贫开发与区域经济为主要研究方向。它以山西省的50个贫困县为例,全面分析了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对贫困的成因、贫困的特征、自然、人文资源的优劣势、产业结构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等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各个因子作了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反映贫困程度的多项经济指标值,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的50个贫困县进行了分类分析,并根据各贫困县的产业特点、资源优势,提出了各类型贫困县脱贫致富的思路与对策。为黄土高原贫困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录

**章 国内外关于贫困研究的综述**节 国内外贫困理论的视角一、贫困功能论二、贫困结构论三、贫困的家庭代际延续四、“土地报酬递减”理论第二节 贫困的概念与定义一、绝对贫困的概念二、相对贫困的概念三、狭义贫困的概念四、广义贫困的概念五、我国的贫困概念第三节 国外测定贫困的方法一、衡量经济状况二、确定贫困的标准三、测定贫困程度的方法第四节 国内测定贫困的标准一、国家统计局对贫困标准的测定二、有关学者提出的测定结论第二章 黄土高原贫困区的界线和基本特征**节 国内贫困地区类型划分现状第二节 黄土高原贫困区的界线第三节 黄土高原贫困区的基本特征一、黄土高原贫困区地处过渡地带二、黄土高原贫困区主要分布在丘陵沟壑地带三、黄土高原贫困区地处水土流失*为严重的地区四、黄土高原贫困区农、林、牧业比例严重失调五、黄土高原贫困区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第四节黄土高原贫困区扶贫攻坚面临的困难与课题 第三章 黄土高原贫困区山西省贫困县概述**节 山西省贫困县区域类型与地理分布一、按行政区划分二、按地理位置划分三、按地形划分四、按脱贫途径来划分五、按经济类型划分第二节 山西省贫困县的贫困程度一、与非贫困县差距继续拉大二、吃饭问题依然严重三、县级财政困难,集体经济萎缩,缺乏自我发展的活力四、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很艰巨第三节 山西省贫困县贫困原因分析一、生存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二、开发失度,生态日趋恶化三、人口难以控制,劳动力素质低下四、县、乡级领导班子成员思想不稳定第四节 山西省扶贫攻坚进展情况一、增加扶贫资金投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基本农田建设三、大搞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四、大力开发林果业和畜牧业五、引导和建立了一批具有规模的主导产业…… 第四章 黄土高原贫困区山西省贫困县聚类分析第五章 传统农业类型县行征及其调整对策第六章 转型农业类型县特征及其调整对策第七章 转型工业类型县特征及其调整对策第八章 山西省贫困消除贫困的人文对策探讨第九章 结论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江波,女,1955年生,湖北武汉市人,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副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年7月获山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并调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任教。1992~1994年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环境资源学系作访问学者,1999年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