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出纳税务财务分析岗位实战手册

会计出纳税务财务分析岗位实战手册

1星价 ¥43.1 (4.9折)
2星价¥43.1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816562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11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15816562 ; 978-7-5158-1656-2

本书特色

基于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及财务人员更新知识储备的必要性,我们特此推出这本能够帮助人们掌握财务工作要领的通俗易懂的指南。考虑了财务工作的多样性,本书从会计、出纳、税务和财务分析四个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与总结,尽可能做到完善全面。 **编:会计部分,有十四章内容,既有基础的会计理论,比如会计概念与职业前景、会计基础理论、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会计凭证等;也有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本书针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企业会计计量方面的内容均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编纂。 第二编:出纳部分,有八章内容,主要带领大家认识出纳工作及出纳工作的基本功,对货币资金、银行票据及外汇的管理,出纳差错与纠正及出纳的交接如何进行。 第三编:纳税部分,有十一章内容,分别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房产税等九大税种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税收优惠、纳税申报及纳税双方法律责任进行了解释。全篇内容紧扣*新的税法规定,保证内容准确无误。 第四编:财务分析部分,首先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会计报表附注进行了解读,随后对财务分析方法、企业内控和财务预测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内容简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水平的人的要求,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企业财务工作的四个方面。本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通俗易懂:本书避免了教材式写法,每章都有本章导读。内容由浅入深,保证知识的专业性的同时,将财务知识讲解的清晰明白。 第二,图文结合:本书的会计部分在讲解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时,对涉及的帐页格式和凭证都进行了配图,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无财务学习基础的人士理解。出纳部分对票据进行讲解时,也附图说明,避免了“盲人摸象”式的学习方式。 第三,内容*全: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多方面的的,财务部门的人员各司其职,互相联系又互不冲突。本书在进行财务知识讲解时,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分为会计、出纳、税务和财务分析四个部分进行讲解。每个部分都从*基础的理论讲起,逐步深入,确保本书内容的全面性。 第四,与时俱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处于趋同阶段,税法也处于不断成熟阶段。本书立足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之上,所有的内容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保证了内容的准则无误。 

目录

 **编  会计第1章   初来乍到学会计——会计与会计人员    1.1  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1.1.1 会计概念   1.1.2 会计的职能       1.1.3 会计的作用       1.2  会计职业前景      1.2.1 会计职业的特点       1.2.2 会计人员的职业选择       1.3  会计人员的**素质   1.3.1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3.2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第2章   会计之初印象——会计基础理论    2.1  会计的基本假设   2.1.1 会计主体   2.1.2 持续经营   2.1.3 会计分期   2.1.4 货币计量   2.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会计要素   2.2.1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2.2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2.3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2.3.1 会计科目的概念       2.3.2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2.3.3 设置会计科目的方法       2.3.5 会计账户的概念       2.3.6 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2.4记账法概述     2.4.1 复式记账法理论基础——会计恒等式   2.4.2 复式记账法运用——借贷记账法   2.4.3 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2.4.4 试算平衡   2.5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2.5.1 会计法       2.5.2 会计准则   第3章   会计平时做什么——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3.1  会计凭证的概念与种类      3.1.1 会计凭证的定义       3.1.2 会计凭证的作用       3.1.3 会计凭证的种类       3.1.4 会计凭证如何传递   3.1.5 会计凭证如何保管   3.2  原始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3.2.1 原始凭证的概念       3.2.2 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3.2.3 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3.3 记账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3.3.1 记账凭证的概念       3.3.2 记账凭证的种类       3.3.3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3.3.4 记账凭证的审核       3.4  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      3.4.1 会计账簿的概念       3.4.2 会计账簿的种类       3.4.3 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   3.4.4 启用账簿的规则       3.4.5 登记账簿的规则  3.4.6 错账的更正规则       第4章   精打细算谈资金——货币资金的会计核算    4.1  库存现全      4.1.1 现金的支付范围       4.1.2 现金的会计核算       4.2  银行存款      4.2.1 银行存款的账户设置       4.2.2 银行存款收付的核算       4.3.3 银行存款的对账       4.3  其他货币资金      4.3.1 科目与账户的设立   4.3.2 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核算       第5章   企业债权之一——应收款项的核算 5.1  应收票据      5.1.1 应收票据概述   5.1.2 应收票据的核算       5.2  应收账款      5.2.1 应收账款概述   5.2.2 应收账款的计价       5.2.3 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       5.3  预付账款      5.3.1  采购中预付账款的会计核算  5.3.2  在建工程中预付账款的核算  5.4  其他应收款   5.4.1 其它应收款的内容   5.4.2 其它应收款的会计核算   5.4.3 其它应收款——备用金的核算       5.5  应收款项减值      5.5.1 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       5.5.2 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估算       5.5.3 应收款项减值的会计核算       第6章   会计核算——存货项目    6.1  存货的概念和确认      6.1.1 存货的概念       6.1.2 存货的确认       6.1.3 存货的会计核算概述  6.2  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其运用   6.2.1 存货的初始计量       6.2.2 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       6.2.3 存货的期末计量       6.2.4 存货的其他计价方法       6.3  原材料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      6.3.1 取得原材料时的会计核算       6.3.2 存货发出业务的核算       6.3.3 在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相关业务的核算     6.4  其他存货资产的会计核算   6.4.1 包装物的核算   6.4.2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6.5  存货清查的会计核算 6.5.1 存货的盘存方法       6.5.2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核算      6.6 存货减值 6.6.1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6.6.2 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第7章   会计核算——固定资产    7.1  固定资产概述      7.1.1 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7.1.2 固定资产的确认       7.1.3 固定资产的分类       7.2  取得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2.1 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2.2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2.3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2.4 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2.5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2.6 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3  固定资产折旧业务的会计核算   7.3.1 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规定       7.3.2 折旧的计算方法       7.4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核算   7.4.1 固定资产修理支出   7.4.2 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       7.5  固定资产清理业务的会计核算   7.5.1 处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5.2 固定资产出售的核算       7.5.3 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       7.5.4 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的核算       7.5.5 固定资产减值   7.5.6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第8章   会计核算——金融资产    8.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   8.1.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   8.1.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8.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   8.2.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述   8.2.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8.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8.3.1 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8.3.2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8.4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   8.4.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价       8.4.2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8.4.3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8.4.4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第9章   会计核算——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项目 9.1  无形资产概述      9.1.1 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9.1.2 无形资产的确认       9.1.3 无形资产的构成       9.2  无形资产项目的会计核算   9.2.1 无形资产的计价       9.2.2 研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9.2.3 无形资产的摊销       9.2.4 无形资产注销与减值的核算   9.2.5 无形资产的批露       9.3  其他资产项目的会计核算   第10章   会计核算——流动负债  10.1 负债的概念与分类    10.1.1 负债的概念     10.1.2 负债的确认条件     10.1.3 负债的分类     10.2 短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10.2.1 取得短期借款的核算     10.2.2 支付短期借款利息的核算     10.2.3 偿还短期借款的核算     10.3 应付票据    10.3.1 应付票据的概念     10.3.2 应付票据的账务处理     10.4 应付账款的会计核算 10.4.1 应付账款的概念     10.4.2 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10.5 应付职工薪酬    10.5.1 应付职工薪酬所核算的内容  10.5.2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10.6 应交税费的会计核算 10.6.1 应交增值税     10.6.2 应交消费税     10.6.3 应交营业税     10.6.4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10.6.5 应交教育费附加       第11章   会计核算——非流动负债      11.1 长期借款     11.1.1 长期借款的概念     11.1.2 长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11.2 长期债券的会计核算 11.2.1 一般公司债券的会计核算     11.2.2 可转换公司债券核算     第12章   会计核算——所有者权益      12.1 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及内容 12.1.1 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12.1.2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12.2 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 12.2.1 取得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     12.1.2 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减变动  12.3 资本公积及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核算    12.3.1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核算  12.3.2 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     12.3.3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核算     12.3.4 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与会计处理  第13章   会计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项目  13.1 收入的内容及确认    13.1.1 收入的概念和特征  13.1.2 收入的分类     13.1.3 收入的确认原则     13.2 收入的核算   13.2.1 科目设置  13.2.2 一般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13.2.3 分期收款方式下商品销售的账务处理  13.2.4 委托代销商品的账务处理     13.2.5 受托代销商品的账务处理     13.2.6 销售退回、销售折让与销售折扣的账务处理     13.2.7 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的核算  13.3 产品成本的会计核算   13.3.1 产品成本的内容     13.3.2 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科目及一般程序  13.3.3 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3.3.4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3.4 期间费用的核算 13.4.1 管理费用  13.4.2 销售费用  13.4.3 财务费用  13.5 利润的核算 13.5.1 营业利润的核算     13.5.2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13.5.3 补贴收入的核算     13.5.4 利润的核算     13.6 所得税会计核算 13.6.1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13.6.1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13.7 利润分配    13.7.1 利润分配的会计核算     13.7.2 盈余公积的会计核算     第14章   公司的整体表现——财务报告      14.1 财务报告概述    14.1.1 什么是财务报告     14.1.2 财务报表的作用     14.1.3 财务报表的分类     14.1.4 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14.2 资产负债表 14.2.1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14.2.2 资产负债表内容与结构  14.2.3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格式     14.2.4 资产负债表的填列方法  14.2.5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列说明  14.2.6 资产负债表编制示例     14.3 利润表 14.3.1 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14.3.2 利润表的格式及内容     14.3.3 利润表的编制填列说明  14.3.4 利润表编制示例     14.4 现金流量表 14.4.1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14.4.2 现金流量及其分类  14.4.3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14.4.4 现金流量表的填列说明  14.4.5 现金流量表编制示例     14.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4.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及结构  14.5.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填列方法     14.5.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示例                                                                 第二篇 出纳第15章   出纳工作基本功之——了解出纳工作  15.1 认识出纳工作      15.1.1出纳的基本涵义 15.1.2出纳工作有哪些特点 15.1.3 出纳工作有哪些职能       15.1.4 出纳工作的内容     15.2 出纳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15.2.1 出纳人员有哪些职责     15.2.2 出纳人员有哪些权限     1.2.3 出纳于会计的关系   15.3 出纳工作的组织 15.3.1 出纳工作岗位的设置     15.3.2 出纳人员配备  15.3.3 出纳人员的内部分工     15.3.4 出纳工作的回避要求     15.3.5 出纳工作流程  第16章   出纳工作基本功之——掌握**的业务技能      16.1 出纳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16.1.1 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     16.1.2 具有扎实的基本业务技能     16.1.3 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6.1.4 保证票证、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16.1.5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6.2 出纳人员的掌握的基本技能    16.2.1 怎样点钞  16.2.2 怎样识别人民币的真假  16.2.3 残缺票币的挑剔和兑换  16.2.4 怎样进行规范的财务书写     16.2.5 如何保管好企业的票据与印鉴     第17章   出纳工作内容之——现金管理      17.1现金出纳业务的办理    17.1.1 什么是现金     17.1.2 现金的提取     17.1.3 现金的支付     17.1.4 现金的送存     17.1.5 备用金管理     17.2 现金出纳凭证与现金账簿 17.2.1 什么是现金出纳凭证     17.2.2 现金出纳凭证的填制       17.2.3 现金出纳凭证的审核     17.2.4 现金出纳账簿   17.3 现金出纳业务的会计核算 17.3.1 什么是现金出纳核算     17.3.2 现金收入业务的会计核算     17.3.3 现金支付业务  17.3.4 现金短缺或溢余的核算  17.4 库存现金的管理 17.4.1 现金管理的原则     17.4.2 现金管理的内容     17.4.3 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17.4.4 企业现金管理制度的建立       第18章   出纳工作内容之——银行存款管理      18.1 认识银行存款管理    18.1.1 什么是银行存款     18.1.2 银行存款管理有哪些内容     18.1.3 银行存款日记账     18.1.4 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  18.2 银行账户的管理 18.2.1 银行账户的概念     18.2.2 银行账户的管理规定     18.2.3 银行账户的使用规定及处罚  18.2.4 银行账户类别  18.2.5 银行账户的变更     18.2.6 怎样办理印章    挂失  18.2.7 怎样更换预留印鉴  18.3 如何管理银行借款业务    18.3.1 申办贷款  18.3.2 企业借款程序  18.3.3 贷款证制度     18.3.4 如何核算银行存款  第19章   出纳工作内容之——银行票据结算      19.1 票据结算基础知识    19.1.1. 票据的概念与分类 19.1.2 票据关系  19.1.3 票据行为与票据权力     19.1.4 票据代理与抗辩     19.1.5 票据的伪造与变造  19.1.6 票据的丧失     19.2 支票结算    19.2.1 支票结算的概念与特点  19.2.2 支票结算的规定和程序  19.2.3 各类支票的签发与办理  19.2.4 支票的挂失和退票  19.2.5 使用支票结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19.3 银行本票结算方式    19.3.1 银行本票结算的概念与分类  19.3.2 银行本票结算规定与办理流程     19.3.3 银行本票的后续处理     19.4 汇兑结算方式    19.4.1 汇兑结算的概念     19.4.2 汇兑结算的规定与程序  19.4.3 汇兑结算应注意事项     19.4.4 同城汇兑结算  19.5 银行汇票结算方式    19.5.1 银行汇票结算的概念     19.5.2 银行汇票结算的规定与程序  19.5.3 银行汇票结算应注意事项     19.6 商业汇票结算方式      5.6.1 商业汇票的基本知识       5.6.2 商业汇票结算的规定与程序   19.7 信用卡结算方式 19.7.1 信用卡结算的概念  19.7.2 信用卡的申领与使用     19.7.3 信用卡的结算程序  19.7.4 信用卡的透支、销户及挂失  第20章   出纳工作内容之——外汇管理      20.1 外汇知识入门    20.1.1. 外汇的概念    20.1.2 汇率的概念     20.2 外汇业务的处理 20.2.1 处理外汇业务的原则     20.2.2 如何开设外汇账户  20.2.3 外汇账户的撤销     20.3 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 20.3.1 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概述     20.3.2 外汇统账制的核算程序  20.3.3 外汇核算账户设置  20.3.4 外币兑换的会计核算     20.3.5 外币借款业务的会计核算     20.3.6 会计期末外汇账户余额的调整     20.3.7 接受外币资本投资业务的会计核算     第21章   出纳工作的保障——出纳查错与纠错  21.1 出纳工作的常见错弊 21.1.1错款和失款 21.1.2 收、付款差错的产生原因     21.1.3记账凭证中常见错弊 21.1.4账簿中的常见错弊    21.1.5应收账款中的错弊    21.1.6出纳工作*易出错的几个阶段 21.1.7什么是会计舞弊 21.2 如何纠错    21.2.1如何防范差错    21.2.2查错的方法 21.2.3纠错的方法 21.2.4如何查证会计舞弊    21.2.5 如何检查账簿   21.2.6 如何查证应收账款舞弊   第22章   出纳工作的延续——出纳交接      22.1 出纳工作的交接 22.1.1 什么是出纳工作交接     22.1.2 需要进行出纳工作交接的几种情况     22.1.3 出纳工作交接的内容     22.1.4 出纳工作交接的作用     22.2 出纳工作交接的程序 22.2.1 移交前的准备工作  22.2.2 出纳工作的正式交接       22.2.3 交接结束  22.2.4 出纳交接应注意的事项  22.2.5 出纳交接的相关责任     22.2.6 工作移交表                                   第三篇    纳税       第23章   税法基础知识  23.1 税收与税法 23.1.1 什么是税收?  23.1.2 什么是税法?  23.1.3 税收和税法的关系  23.2 税收的构成要素 23.2.1 什么是税收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分别是什么?     23.2.2 什么是纳税义务人?     23.2.3 什么是课税对象?  23.2.4 什么是计税依据?  23.2.5 什么是税目?  23.2.6 什么是税率?  23.2.7 什么是纳税环节?  23.2.8 什么是纳税期限?  23.2.9 什么是纳税地点?  23.2.10 什么是减税免税   23.3 我国现行各税种简介 23.3.1 我国现行各税种简介     23.3.2 流转税简介     23.3.3 所得税简介     第24章   增值税      24.1 认识增值税 24.1.1 增值税的概念  24.1.2 增值税的特点  24.1.3 什么是增值税的增值额  24.2 纳税人 24.2.1 什么人需要缴纳增值税  24.2.2 为什么要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24.2.3 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     24.2.4 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     24.2.5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与管理  24.3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4.3.1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的基本规定     24.3.2 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特殊项目有哪些?  24.3.3 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有哪些?     24.3.4 什么是混合销售行为?  24.3.5 对混合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  24.3.6 什么是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     24.3.7 对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的税务处理     24.3.8 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货物和收入  24.4 增值税的税率    24.4.1 增值税税率的一般规定  24.4.2 增值税税率的特别规定  24.5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应该如何计算?    24.5.1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24.5.2 销项税额的计算     24.5.3 销项税额的确定     24.5.4 进项税额的计算     24.5.5 进项税额的确定     24.6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应该如何计算    24.6.1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24.6.2 含税销售额怎样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  24.7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24.7.1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24.7.2 关税完税价格的含义     24.8 特殊情况下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24.8.1 以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24.8.2 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24.8.3 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24.8.4 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应纳税额的计算     24.8.5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24.8.6 包装物押金是否计入销售额  24.9 如何享受增值税的减税、免税优惠待遇 24.9.1 可以免征增值税的项目  24.10 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的计算   24.10.1 什么是出口货物退(免)税       24.10.2 哪些货物可以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   24.10.3 可以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24.10.4 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退税率   24.10.5 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算       24.11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      24.11.1 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    24.11.2 哪些纳税人可领购使用专用发票       24.11.3 哪些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专用发票    24.11.4 哪种情况需要开具专用发票       24.11.5 哪种情况不得开具专用发票       24.11.6 怎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4.11.7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限的规定       24.11.8 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管理的规定       24.11.9 销货退回或销售折让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24.11.10 小规模纳税人如何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24.12 增值税如何缴纳申报      24.12.1 什么是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4.12.2 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24.12.3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24.12.4 增值税的纳税地点是怎样规定的       24.12.5 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纳税申报表   24.12.6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纳税申报表如何填报?   第25章   消费税      25.1 认识消费税 25.1.1 消费税的含义  25.1.2 消费税的特点  25.2 消费税的纳税人 25.3 消费税的税目    25.3.1 哪些消费品属于应纳税消费品     25.3.2 消费税的税目  25.4 纳税环节与计算方法 25.4.1 什么是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25.4.2 消费税具体的纳税环节  25.5 税率    25.5.1 消费税的税率的一般规定     25.5.2 兼营情况下,如何确定税率  25.6 消费税的计算    25.6.1 消费税计算的方法  25.6.2 应税销售行为的确定     25.6.3 定额税率情况下的计税依据  25.6.4 销售额的确定  25.6.5 销售额中扣除外购已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规定       25.7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消费税的税务处理 25.7.1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确定  25.7.2 委托加工条件下应纳消费税的代收代缴     25.7.3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25.7.4 用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计算征收消费税问题     25.8 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25.8.1 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基本规定  25.8.2 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25.9 消费税的退(免)政策及退(免)税额的计算    25.9.1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免税规定  25.9.2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退税  25.9.3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税率的确定  25.9.4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的计算  25.10 消费税的缴纳   25.10.1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5.10.2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       25.10.3 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25.10.4 报缴税款的方法   25.10.5 消费税的纳税申报表   第26章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26.1“营改增”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26.1.1“营改增”的历史沿革     26.1.2“营改增”的征税范围     26.1.3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26.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6.2.1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6.2.2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6.3“营改增”税率与征收率    26.3.1增值税税率 26.3.2零税率 26.3.3征收率 26.4应纳税额的计算    26.4.1“营改增”的计税方法     26.4.2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26.4.3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26.4.4原增值税纳税人有关政策 26.5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26.5.1兼营行为    26.5.1混合销售行为    26.6税收优惠       26.6.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 26.6.2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规定    26.6.3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 26.6.4其他有关减免税规定 26.7征收管理       26.7.1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26.7.2纳税期限    26.7.3纳税地点    26.7.4“营改增”的征收机关     26.7.5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第27章   三大税种的小跟班——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27.1 认识城市维护建设税 27.1.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含义  27.1.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  27.2 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27.2.1 征税范围  27.2.2 纳税人     27.3 税率    27.3.1 税率的基本规定     27.3.2 税率适用中的特殊情况  27.4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算    27.4.1 计税依据  27.4.2 税收减免  27.4.3 应纳税额的计算     27.5 征收管理    27.5.1 纳税地点  27.5.2 违章    处理  27.5.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申报表     27.6 教育费附加 27.6.1 教育费附加的概念  27.6.2 教育费附加的计征依据  27.6.3 教育费附加计征比率     27.6.4 教育费附加的优惠减免  27.6.5 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27.6.5 教育费附加的纳税申报表     第28章   企业所得税      28.1 认识企业所得税 28.1.1 企业所得税的含义  28.1.2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28.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 28.2.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28.2.2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28.2.3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28.3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28.3.1 收入总额  28.3.2 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28.3.3 扣除原则和范围     28.3.4 不得扣除的项目     28.3.5 亏损弥补  28.4 资产的税务处理 28.4.1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28.4.2 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28.4.3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28.4.4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28.4.5 存货的税务处理     28.4.6 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28.4.7 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  28.5 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    28.5.1 企业重组的定义     28.5.2 企业重组的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  28.5.3 企业重组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  28.6 应纳税额的计算 28.6.1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28.6.2 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28.6.3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28.7 税收优惠    28.7.1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的税收优惠  28.7.2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税收优惠  28.7.3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的税收优惠  28.7.4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的税收优惠  28.7.5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28.7.6 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     28.7.7 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28.7.8 创投企业的税收优惠     28.7.9 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     28.7.10 减计收入的税收优惠   28.7.11 税额抵免的税收优惠    28.7.12 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优惠   28.7.13 非居民企业的税收优惠       28.7.14 其他税收优惠       28.8 征收管理    28.8.1 纳税地点  28.8.2 纳税期限  28.8.3 纳税申报  28.8.4 纳税申报表的格式  第29章   个人所得税      29.1 认识个人所得税 29.1.1 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29.1.2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29.2 征税对象    29.2.1 工资、薪金所得     29.2.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29.2.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29.2.4 劳务报酬所得  29.2.5 稿酬所得  29.2.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29.2.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29.2.8 财产租赁所得  29.2.9 财产转让所得  29.2.10 偶然所得       29.2.11 其他所得       29.3 纳税人 29.3.1 关于纳税人的基本规定  29.3.2 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     29.3.3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范围     29.3.4 所得来源的确定     29.3.5 扣缴义务人     29.4 税率    29.5 应纳税额的计算 29.5.1 如何确定计税依据  29.5.2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29.5.3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29.5.4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29.5.5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29.5.6 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29.5.7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计税方法     29.5.8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计税方法     29.5.9 财产租赁所得的计税方法     29.5.10 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   29.5.11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计税方法       29.5.12 扣除捐赠款的计税方法       29.5.13 境外缴纳税额抵免的计税方法   29.5.14 两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计税方法   29.6 减免税优惠 29.6.1 免税项目  29.6.2 减税项目  29.6.3 暂免征税项目  29.6.4 税收减免的审批     29.7 申报和缴纳 29.7.1 源泉扣缴情况下的申报和缴纳     29.7.2 自行申报情况如何纳税  29.8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9.8.1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纳税人     29.8.3 查账征收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29.8.4 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29.8.5 税收优惠  29.8.6 征收管理  29.8.7 代扣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  第30章   房产税      30.1 认识房产税 30.1.1 房产税的概念  30.1.2 房产税的特点  30.2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    30.2.1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30.2.2 房产税的纳税人     30.3 房产税的计算    30.3.1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30.3.2 房产税的税率  30.3.3 减免税优惠     30.4 房产税的申报缴纳    30.4.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0.4.2 纳税期限  30.4.3 纳税申报  30.4.4 纳税地点  30.4.5 房产税纳税申报表  第31章   印花税      31.1 印花税的纳税人 31.1.1 印花税的含义  31.1.2 印花税的特点  31.1.3 印花税票  31.2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31.2.1 经济合同  31.2.2 产权转移书据  31.2.3 营业账簿  31.2.4 权利、许可证照     31.2.5 经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31.3 印花税的纳税人 31.4 印花税的计算    31.4.1 印花税的征收方法  31.4.2 印花税的税率  31.4.3 印花税的减免规定  31.4.4 印花税的计算  31.5 印花税的缴纳    31.5.1 印花税的纳税办法  31.5.2 责任和义务     31.5.3 印花税的违章    处理  31.5.4 印花税的纳税环节  31.5.5 印花税的纳税地点  31.5.6 印花税的纳税申报表     第32章   车船税      32.1 车船税基本知识   32.1.1 车船税的概念  32.1.2 车船税的特点  32.2 车船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额 32.2.1 纳税义务人     32.2.2 征税范围  32.2.3 税目与税率     32.3 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32.3.1 计税依据  32.3.2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2.4 减免税优惠 32.4.1 法定减免  32.4.2 特定减免  32.5 申报和缴纳 32.5.1 车船税的纳税期限  32.5.2 车船税的纳税地点  32.5.3 车船税的申报缴纳  32.5.4 《车船税纳税申报表》的填报     第33章   税收征收管理  33.1 税收征收管理概述    33.1.1 什么是税收征收管理     33.1.2 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     33.1.3 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     33.2 税务登记    33.2.1 什么是税务登记     33.2.2 税务登记管理的内容     33.2.3 哪些纳税人需要办理开业税务登记     33.2.4 纳税人怎样办理开业税务登记     33.2.5 纳税人发生哪些情况时应当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33.2.6 纳税人怎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33.2.7 纳税人发生哪些情况时应当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33.2.8 纳税人怎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33.2.9 如何办理停业、复业登记     33.2.10 税务登记证有哪些用途       33.2.11 税务登记证需要审验吗,如何让审验?    33.3 纳税人的账簿、凭证管理 33.3.1 账簿设立  33.3.2 记账核算  33.3.3 账簿保管  33.3.4 税收证明管理  33.3.5 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法律责任  33.3.6 如何进行发票管理  33.4 纳税申报管理    33.4.1 什么是纳税申报,需要申报那些材料  33.4.2 纳税申报的方式     33.4.3 纳税申报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3.4.4 纳税人怎样进行纳税申报?  33.4.5 纳税人怎样办理延期申报?  33.5 税务检查    33.5.1 什么是税务检查?  33.5.2 税务检查的形式与方法  33.6 涉税双方的法律责任 33.6.1 法律责任的含义     33.6.2 纳税人违反税务管理的行为及处罚     33.6.3 纳税人的欠税行为及处罚     33.6.4 偷税行为及处罚     33.6.5 抗税行为及处罚     33.6.6 行贿行为及处罚     33.6.7 骗税行为及处罚     33.6.8 其他违法行为及处罚:  第四篇    财务分析    第34章   了解一个企业从报表开始——报表入门      34.1揭开神秘面纱——财务报告的含义和内容       34.1.1财务报告的含义 34.1.2财务报告的内容 34.2 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34.3 财务报表的分类 34.4 谁在关注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    34.5 财务报表的作用 第35章   聚焦总体状况——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与分析      35.1 资产负债表概述 35.1.1 资产负债表含义     35.1.2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35.1.3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35.1.4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35.2 资产项目解读    35.2.1 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35.2.2 流动资产  35.2.3 非流动资产     35.3 负债项目解读    35.4 所有者权益项目解读   35.5 资产负债总体分析      35.6 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   第36章   获利是一种生存力——利润表的解读与分析      36.1 利润表概述 36.1.1 利润表的含义  36.1.2 利润表的格式  36.1.3 利润表的作用  36.2 利润表的内容    36.2.1 收入类项目     36.2.2成本费用类项目 36.2.3 利润  36.3 利润表总体分析 36.3.1 盈利能力分析  36.3.2 盈利结构分析  36.3.3 企业利润质量分析  36.3.4 利润质量恶化的特征     36.4 利润表的局限性 第37章   现金为王——现金流量表的解读与分析      37.1 现金流量表概述 37.1.1 现金流量表的含义  37.1.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37.1.3 现金流量表的意义  37.2 现金流量表项目解读 37.2.1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37.2.2 现金流量  37.2.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7.2.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7.2.5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7.3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    37.4 现金流量表综合分析 37.5现金流量表的缺陷       第38章   弄清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来龙去脉  38.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概述    38.1.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     38.1.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     38.1.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     38.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分析    38.2.1 横向项目分析  38.2.2 纵向项目分析  38.3 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看利润分配    38.4 影响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因素    38.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缺陷 第39章   不可轻视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39.1 会计报表附注概述    39.1.1. 会计报表附注的含义    39.1.2 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     39.2 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寻找调查分析重点    39.2.1 分析的程序     39.2.2 关注会计报表附注分析提供的线索     39.3 相关项目的解读 39.3.1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分析     39.3.2 或有事项的分析     39.3.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析     39.3.4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分析  39.3.5 其他重要事项分析  39.4 会计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存问题    第40章   授人以渔——财务报表的基本分析方法      40.1 报表分析的内容 40.2 报表分析方法分类    40.3 财务分析的作用 40.4 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40.5 财务分析的局限 40.6 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第41章   洞悉企业能力——财务比率分析  41.1 财务比率分析概述    41.2 偿债能力分析    41.2.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41.2.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1.3 营运能力分析    41.3.1 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41.3.2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  41.3.3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41.4 获利能力分析    41.5 成长能力分析    第42章   如何体现整体情况——财务综合分析  42.1 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 42.2 杜邦分析法   42.2.2 杜邦分析法体系       42.2.3 杜邦分析法案例     42.2.4 杜邦分析法缺陷及改进  42.3 雷达图法    42.3.1 雷达图法的内涵     42.3.2 雷达图法改进  第43章   借你一双慧眼——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识别      43.1 利润操纵的概述 43.1.1 利润操纵的定义     43.1.2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     43.1.3 利润操纵的危害     43.2 企业操纵利润的常见手法 43.2.1 应收账款舞弊  43.2.2 其他应收款舞弊     43.2.3 金融工具的核算     43.2.4 长期股权投资  43.2.5 在建工程  43.2.6 会计政策、估计变更的滥用  43.2.7 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43.2.8 资产重组  43.2.9 关联交易  43.3 防止利润操纵的方法 第44章   为财务安全建立防火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44.1 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知识 44.1.1 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44.1.2 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44.1.3 内部控制制度的结构     44.2 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内容    44.2.1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44.2.2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  44.2.3 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     44.2.4 仓储管理内部控制  44.2.5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44.2.6 成本与费用内部控制     44.2.7 筹资管理内部控制  44.2.8 投资管理内部控制  44.3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44.3.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概念     44.3.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流程  44.3.3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第45章   高瞻远瞩,统筹规划——财务预测与企业预算  45.1 财务预测    45.1.1 认识财务预测  45.1.2 财务预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45.1.3 财务预测的主要方法     45.2 企业财务预算    45.2.1 企业财务预算的基本要求     45.2.2 全面预算体系  45.2.3 财务预算的编制     45.2.4 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预算的编制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本书编委会   编委会秘书 索晓辉  编委 方文彬(会计学硕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邢铭强(会计学博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 汪华亮(法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 姚  宇(会计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