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号与系统-(第2版)

信号与系统-(第2版)

1星价 ¥48.5 (4.9折)
2星价¥48.5 定价¥9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4156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74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302415619 ; 978-7-302-41561-9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先时域后变换域的顺序,以对偶和类比的方式逐章逐节、完全并行地介绍和讲述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一系列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它们在通信、信号处理和反馈与控制等领域中的主要应用,还包含数字信号处理和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形成了一个“系统分析和综合”与“信号分析和处理”两方面知识并重、较为完整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体系。 全书共11章,次序先后为:“绪论”、“信号和系统的数学描述及性质”、“lti系统的时域分析和信号卷积”、“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信号和系统的频域表示法:各种傅里叶变换和级数”、“各种傅里叶变换和级数的性质及其揭示的时域和频域间的关系”、“信号与系统在通信系统和技术中的应用”、“信号和系统的复频域表示法: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系统的变换域分析和综合”、“信号与系统在信号分析和处理和方法的主要中的应用”和“信号与系统在反馈和控制中的应用”。各章都有足够数量的精选例题,兼顾基本练习和解题及分析技巧,章末配有相当数量丰富多彩的习题。书末附有各章除证明题外的习题答案,大部分综合性习题还给出了解题思路或基本求解过程。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材。本书内容符合国内研究生入学考试“信号与系统”科目的考试内容范围和要求,也可作为该科目的考研参考书。本书还可以供从事信息获取、转换、传输和处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工作的其他专业研究生、教师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内容简介

     (1) 全书逐章逐节、以完全并行的方式展开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这两大部分内容,形成全新的信号与系统内容体系和讲述方式,可充分利用和分享两者之间从数学描述到有关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中一系列内在的对偶或类比关系。(2) 具有鲜明特色的信号与系统变换域开创性讲述方式:? 把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中所用的各种傅里叶变换(连续和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连续和离散傅里叶级数、离散傅里叶变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融合在一起,统一介绍和讲述;? 把各种傅里叶变换(含级数)的性质分离出来,综合在一起讲述,突出变换(含级数)性质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揭示的时域和频域之间的关系;? 把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分别作为连续和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扩展,介绍和讲述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表示法,着重展示频域和复频域之间的关系。(3) 全书着重围绕两大类系统,即有良好性能的线性时不变系统和以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包括状态变量描述)的更为实际的系统,分时域和变换域先后讲述和讨论。(4) 全书着重强调基本信号和基本系统的各种表示,及其它们在信号与系统分析和综合中的重要作用。(5) 介绍和讲述信号与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在通信系统和技术、信号分析和处理、以及反馈与控制领域中的主要应用,以便读者获得寓意于其中的思想和方法论方面的熏陶,这可能比具体技术更为重要。(6)书末提供了各章的习题答案,大部分综合性习题还给出解题思路或基本求解过程。(7)讲解全面、细致,阐述深刻、透彻,适合深入学习和提高,对于考研帮助很大,对于实际科研和工作也很有助益。 

目录

第1章绪论 1.1信号和系统 1.1.1信息、信号和系统 1.1.2信号与系统问题 1.2系统分析和综合、信号分析和处理 1.2.1系统分析和综合 1.2.2信号分析和处理 1.3信号与系统的内容体系 第2章信号和系统的数学描述及性质 2.1引言 2.2信号的数学描述和分类 2.2.1信号的数学描述 2.2.2信号的分类 2.3系统的数学描述和分类 2.3.1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描述方法 2.3.2系统的分类 2.4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基本系统 2.4.1信号的基本运算及其实现的基本系统 2.4.2自变量变换导致的信号变换及其实现的基本系统 2.5基本的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 2.5.1单位阶跃和单位冲激信号 2.5.2复指数信号和正弦信号 2.6信号的时域特性和主要特征 2.6.1信号的周期性、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2.6.2信号的时域对称特性 2.6.3信号的大小、能量和功率 2.7信号的正交和相关函数 2.7.1信号的相关系数和正交 2.7.2信号的相关函数和相关序列 2.8系统的相互连接与系统的等价和等效 2.8.1系统的基本连接方式 2.8.2系统的等价和等效 2.9系统的性质 2.9.1无记忆性和记忆性 2.9.2因果性、非因果和反因果 2.9.3稳定性 2.9.4可逆性和逆系统 2.9.5时不变性 2.9.6线性性质和增量线性系统 2.10线性时不变系统、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习题 第3章lti系统的时域分析和信号卷积 3.1引言 3.2用时移单位冲激的线性组合表示信号的方法 3.3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lti系统的卷积关系 3.3.1卷积和与卷积积分 3.3.2卷积的计算方法 3.4卷积的性质及其在lti系统分析中的作用 3.4.1卷积的代数运算规则 3.4.2涉及单位冲激的卷积和卷积的时移性质 3.4.3卷积积分的微分和积分性质、卷积和的差分和叠加性质 3.4.4卷积与相关函数的关系 3.5卷积的收敛和周期卷积 3.5.1卷积积分与卷积和的收敛问题 3.5.2周期卷积 3.6lti系统的特性和单位冲激响应之间的关系 3.6.1lti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3.6.2单位冲激响应表征的lti系统性质 3.6.3lti系统互联的单位冲激响应 3.7lti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7.1用单位阶跃信号分析lti系统 3.7.2lti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8奇异函数及其在信号与系统理论和方法中的作用 3.8.1奇异函数 3.8.2奇异函数的离散时间对偶和lti系统卷积关系的一般化 习题 第4章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4.1引言 4.2系统看作递归系统和非递归系统的级联 4.3经典的时域分析方法: 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解法 4.3.1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所描述系统的方程解法 4.3.2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所描述系统的方程解法 4.3.3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递推算法 4.4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描述的因果系统: 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 4.4.1实际因果系统的增量lti系统结构 4.4.2起始条件转换到初始条件 4.4.3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4.5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表征的因果lti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4.5.1单位冲激响应的求法 4.5.2离散时间fir系统和iir系统 4.5.3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表征的因果lti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逆性 4.6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表征的因果lti系统的直接实现结构 4.6.1系统的模拟和仿真 4.6.2差分方程表征的因果lti系统的直接实现结构 4.6.3微分方程表征的因果lti系统的直接实现结构 4.7实际动态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 4.7.1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因果动态线性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 4.7.2因果动态线性系统状态变量描述的直接编写法 习题 第5章信号和系统的频域表示法 5.1引言 5.2lti系统对复正弦信号的响应 5.3周期信号的频域表示法: 连续和离散傅里叶级数 5.3.1连续和离散傅里叶级数 5.3.2连续和离散傅里叶级数的收敛 5.3.3周期信号和序列的频谱 5.3.4lti系统对周期输入的响应 5.4非周期函数和序列的频域表示法: 连续和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5.4.1连续和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5.4.2傅里叶变换的收敛 5.4.3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典型例子 5.4.4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和lti系统的频率响应 5.4.5傅里叶变换的极坐标表示与波特图 5.5周期信号和奇异函数及其离散时间对偶的傅里叶变换 5.5.1周期信号和序列的傅里叶变换表示 5.5.2奇异函数及其离散时间对偶的傅里叶变换 5.6有限长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表示法 5.7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5.7.1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 5.7.2fft算法的矩阵表示 习题 第6章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级数的性质及其揭示的时域和频域间的关系 6.1引言 6.2线性性质 6.3卷积性质 6.3.1时域卷积性质 6.3.2频域卷积性质 6.4时移和频移性质 6.4.1时移性质 6.4.2频移性质 6.5时域的微分和差分与积分和累加性质、频域的微分和积分性质 6.5.1连续时域的微分和积分、离散时域的差分和累加性质 6.5.2频域的微分和差分与积分和累加性质 6.6抽样和抽样定理 6.6.1连续时间的时域和频域抽样定理 6.6.2离散时间的时域和频域抽样定理 6.7对称性质 6.7.1傅里叶变换和级数的对称性质 6.7.2时域和频域上的对称分布特性之间的关系 6.8尺度比例变换性质 6.8.1连续时间尺度比例变换性质、时宽带宽乘积 6.8.2离散时间的尺度变换特性: 抽取和内插的频域特性 6.9相关定理和帕什瓦尔定理、能量谱与功率谱 6.10希尔伯特变换 6.10.1因果时间函数和序列傅里叶变换的实部或虚部自满性 6.10.2复解析信号——实信号的希尔伯特变换表示 6.11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级数的对偶性 6.11.1连续傅里叶变换的对偶性 6.11.2离散傅里叶级数(dfs)的对偶性 6.11.3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对偶性 6.11.4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和连续傅里叶级数之间的对偶性 习题 第7章信号与系统在通信系统和技术中的应用 7.1引言 7.2信号的无失真传输和处理 7.3调制和解调 7.4正弦幅度调制和相干解调 7.5调幅和检波 7.6单边带调制 7.7正弦幅度调制的其他应用 7.7.1混频、交调和互调 7.7.2可变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 7.7.3实现低通和带通滤波器之间的转换 7.8脉冲载波调制和脉冲编码调制 7.8.1脉冲幅度调制 7.8.2脉冲编码调制 7.9多路复用 7.9.1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7.9.2正交复用和码分复用 7.10信号设计 7.10.1频带限制条件下的信号波形设计 7.10.2匹配滤波器——相关接收条件下的信号设计 7.11均衡 7.11.1线性失真、符号间干扰和信号均衡 7.11.2频域均衡 7.11.3时域均衡和横向滤波器 习题 第8章信号和系统的复频域表示法: 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 8.1引言 8.2lti系统对复指数信号的响应、频域和复频域 8.2.1复指数输入和lti系统的系统函数 8.2.2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频域和复频域 8.3双边拉普拉斯变换和双边z变换 8.3.1双边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及其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8.3.2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零、极点分布 8.3.3双边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收敛域的性质 8.3.4反拉普拉斯变换和反z变换 8.4双边拉普拉斯变换和双边z变换的性质 8.4.1线性性质 8.4.2卷积性质 8.4.3时移和复频移性质 8.4.4时域微分和差分及积分和累加性质、复频域微分性质 8.4.5对称性质 8.4.6尺度变换性质 8.4.7因果函数和序列的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之初值和终值定理 8.5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之间的类比关系 8.6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和单边z变换 8.6.1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和单边z变换的定义 8.6.2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和单边z变换的性质 习题 第9章系统的变换域分析和综合 9.1引言 9.2lti系统的变换域分析方法 9.2.1lti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9.2.2lti系统的变换域表示比其时域表示更容易得到 9.2.3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lti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9.2.4变换域解卷积 9.2.5求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 9.3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因果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9.4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表征的lti系统特性 9.4.1lti系统的性质 9.4.2lti系统互联的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 9.5系统函数与lti系统时域和频域特性的关系 9.5.1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和收敛域反映的时域特性 9.5.2系统函数的极点决定单位冲激响应组成分量的函数形式 9.5.3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 9.5.4lti系统的零、极点分布确定频域特性、频率响应的几何求值 9.6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 9.6.1一阶系统 9.6.2二阶系统 9.7全通系统和*小相移系统 9.7.1全通函数和全通系统 9.7.2*小相移系统 9.8系统的信号流图表示法 9.9lti系统的级联和并联实现结构 9.9.1级联实现结构 9.9.2并联实现结构 9.10状态变量描述的级联和并联编写方法 9.10.1级联规划法 9.10.2并联规划法 9.11状态变量描述的因果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9.11.1用状态变量描述的因果lti系统的系统函数 9.11.2矢量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变换域解法 9.12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 习题 第10章信号与系统在信号分析和处理中的应用 10.1引言 10.2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分析和处理 10.3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时间(数字)分析和处理 10.3.1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相互转换 10.3.2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时间(数字)处理 10.4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应用 10.4.1信号加窗和窗函数 10.4.2利用fft进行信号频谱分析 10.4.3快速卷积算法及其应用 10.5滤波和滤波器 10.5.1滤波 10.5.2理想选择性滤波器 10.5.3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表示的频率选择性滤波器 10.6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 10.6.1模拟滤波器 10.6.2无限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 10.6.3有限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 10.7不同类型滤波器之间的频率变换 10.7.1连续时间(模拟)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10.7.2离散时间(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10.8抽样率的转换和多抽样率处理 10.8.1抽样率转换 10.8.2整数倍增抽样和减抽样 10.8.3有理比l/m的抽样率转换 10.8.4多抽样率数字信号处理和多抽样率系统 习题 第11章信号与系统在反馈和控制中的应用 11.1引言 11.2线性反馈系统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 11.2.1线性反馈系统的基本特性及有关应用 11.2.2反馈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1.2.3控制或跟踪系统 11.2.4抽样数据反馈系统 11.3线性反馈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11.3.1线性反馈系统的闭环极点方程和根轨迹 11.3.2根轨迹的模准则和辐角准则 11.3.3根轨迹的性质和作图规则 11.4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11.4.1围线映射及其性质 11.4.2奈奎斯特围线和奈奎斯特图 11.4.3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线性反馈系统的奈奎斯特判据 11.5线性反馈系统的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 习题 提供“习题答案”的说明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