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3709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9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20370974 ; 978-7-5203-7097-4
本书特色
《激荡: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认为,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人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是美国工人阶级、工人组织和社会制度三个因素之间的互动结果,并试图探求这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方法论上,《激荡: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坚持唯物史观,认识到每一个社会现象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美国工人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工人运动在美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历史背景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了大萧条与新政时期美国的工人运动史,揭示其“激进又保守”的特点。“激进”体现在美国工人的斗争热情与决心,以及工会运动的迅猛发展;“保守”则表现为工人政治斗争的相对失败,既未能同社会主义政党结合在一起,亦未能建立起独立的工人党。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通过考察个体、组织与制度的互动关系,指出新政时期美国工会运动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工人经济与心理境况的变化、工人组织的动员力量和罗斯福新政提供的制度环境。然而,受制于美国工人阶层的内部分化、工会与美国社会主义政党之间的历史矛盾和“赢者通吃”的选举制度等因素,工人并未取得政治上的独立,而是与民主党建立起长达数十年的政治联盟。
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全书结构安排
**章 工人运动的缓慢复苏
**节 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工人运动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大萧条时期的工人运动
一 失业工人的反抗活动
二 在业工人的罢工斗争
第三节 大萧条时期工人运动的复苏为何缓慢?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美国工人运动中工会主义的高涨
**节 工人运动的转折期:1933-1934年
一 罗斯福新政的出台
二 工会力量的复苏
三 罢工潮的出现
四 罢工潮的根源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工人运动的巅峰时期:1935-1939年
一 《国家劳动关系法》
二 工会力量的持续增强
三 工人运动的新发展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美国工人运动中社会主义的式微
**节 美国工人的独立政治行动
一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社会党与共产党
二 1934-1938年的工人党运动
三 工人独立政治行动的失败
第二节 工人独立政治行动失败的原因
一 历史层面的解释
二 理论层面的归纳
第三节 小结
结论
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人运动两大发展特点之间的联系
二 正确评价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
三 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看“美国例外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索引
致谢
节选
《激荡: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 美国独特的选举制度和两大传统政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开放性都是工人开展独立政治行动的制度背景。美国选举的相关规定,包括总统候选人的产生方法、胜者通吃的计票原则和选举人团制度等,总是有利于两大传统的资产阶级政党在政治选举中获胜。这就导致民主党和共和党长期轮流执政,使第三党难以在政治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此外,“美国政治的主要分野是经济上的”①,而不是意识形态和宗教上的。美国两大传统政党的基本意识形态结构比较开阔,并不排斥其他阶级政党或小党的政治纲领,反而善于吸收并借鉴当中能够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政策。例如,在1932年和1936年的选举中,美国民主党能够在竞选纲领中借鉴社会党竞选纲领的内容,并赢得工人阶级的支持。美国政党政治的这一特点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在新政之后得以确立的。在1932年之前,美国的政党制度经过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建国初期至1828年,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精英就国家权力的集中程度问题分化成为联邦党人和民主共和党。1828年之后,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辉格党,这才是美国现代两党制的前身。其中,民主党代表的是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而辉格党则主要代表北方工商业者的利益。此后,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在原辉格党的基础上,所有反对奴隶制的政治势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共和党。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共和党人在总统选举中长期获胜,民主党则难以摆脱其在南北战争中的形象,只能够依托南方的农场主作为政治力量的来源。在19世纪末农场主的平民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浪潮的推动下,进步主义时期到来了。在这个过程中,进步主义思潮对共和党和民主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开始关注劳工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其中,民主党发生了尤为重大的改变。在长期竞选失利的情况下,受进步主义思想影响较深的民主党人愈加关注北方城市中的劳工力量,通过吸纳反映劳工诉求的政策来赢得工人选民的支持。大萧条和工人运动所带来的社会动荡使民主党人思考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推出带来社会大变革的新政。这些政策和举措赢得了美国工人对民主党的支持。因此,新政之后,民主党更是把目光投向了社会底层阶级,其政策主张也更倾向于工人阶级的利益诉求。 这样的制度环境对社会主义政党而言是不利的,对工会组织来说却相对有利。政党总是以执政或促进某种政治思想为目标的。具体到工人阶级政党,其目的在于代替资产阶级政党执政,或促使社会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在民主社会中,代表工人的政党得通过参与选举政治来实现这一目标。而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之下,作为第三党的社会主义政党要想在选举中获胜,并取得大多数选民的支持,是非常困难的。这也就决定了美国的社会主义政党更加希望能够控制拥有众多工人群众的工会,并会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调整策略,以获得更多工人的支持。在争夺工会控制权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政党与工会之间发生矛盾,导致二者之间的分裂。这种分裂关系又进一步制约了社会主义政党的影响力。同时,美国工人阶级的异质性也极大地限制了社会主义政党相关动员政策的效果。例如,美国共产党在1932年的竞选纲领中呼吁工人们进行一次通向“苏维埃美利坚合众国”的革命,声明自己代表的是“包括产业工人、受迫害的黑人和辛苦的农民在内的受压迫的人民群众”①,却只能吸引到社会中有着激进情绪的少部分底层工人,而很难引起白领工人和美国本土工人的共鸣。当美国共产党的政策向“人民阵线”转移,它也就逐渐丧失了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吸引力,从而失去了一些“铁杆”党员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由于它的政治主张与民主党的并无太大区别,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工人选民自然更倾向于选择既能容纳工人利益诉求,又有长期执政经验、力量强大的民主党。 同为代表工人阶级的组织,工会与社会主义政党并不相同。作为工人自发性的经济组织,工会追求的是眼前利益。因此,它更经常采取的是经济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协调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只有当经济领域内的斗争遇到政治上的阻挠时,工会才会通过寻找政治同盟的方式来参与政治斗争,从而为其在经济领域内的斗争创造条件。因此,工会在政治上可以依托于任何能够帮助其实现这一目标的政党,而不一定与代表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合作。它选择政治同盟的标准在于对方是否能够实现工人阶级的经济诉求和对方的实力雄厚与否。在美国的政治环境中,民主党与共和党在意识形态上的灵活性为工会提供了社会主义政党之外的选择。 ……
作者简介
俞凤,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赴丹佛大学和纽约大学访学,2017年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美国社会文化研究,重点考察美国社会主义问题、新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等,主要研究成果见诸《哲学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等核心期刊,出版译著2部,并在CGTN发表多篇英文时评。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及相关部委课题研究多项。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朱元璋传
¥14.0¥39.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中国通史
¥18.5¥4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 -
中国庭园记
¥1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