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培育管理体系 第一部分:实施指南》解读与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培育管理体系 第一部分:实施指南》解读与应用

1星价 ¥78.4 (8.0折)
2星价¥78.4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68302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7cm
  • 页数:422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506683029 ; 978-7-5066-8302-9

本书特色

陈明、林典勇、方建春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培育管理体系**部分实施指南解读与应用(精)》阐述了工业企业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以来,逐步将品牌培育的工作从纯粹的产品管理、市场管理中**出来,通过促进工业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品牌培育意识以及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增强品牌附加价值和影响力。详细阐述了中国工业企业如何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的具体流程和工作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的出版,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工业企业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以来, 逐步将品牌培育的工作从纯粹的产品管理、市场管理中超越出来, 通过促进工业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品牌培育意识以及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 增强品牌附加价值和影响力。

目录

第1章 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综述 1.1 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1.2 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概况 1.3 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构成及特点 1.4 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 1.4.1 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的作用 1.4.2 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 第2章 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的理解与实施 2.1 范围 2.1.1 工业企业的特征 2.1.2 不适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 2.2 引用和参考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3.1 品牌 2.3.2 品牌培育 2.3.3 品牌培育管理体系 2.4 品牌培育管理体系 2.4.1 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4.2 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2.4.3 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的内容 2.4.4 品牌培育管理的组织形式 2.4.5 品牌培育组织管理规范 2.4.6 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的形式 2.4.7 *高管理者及其作用 2.4.8 *高管理者应如何发挥作用 2.4.9 品牌培育环境的定义 2.4.10 品牌培育环境分析 2.4.11 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 2.4.12 打造和提升品牌满足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的能力 2.5 品牌战略和方针 2.5.1 品牌战略的定义 2.5.2 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和作用 2.5.3 品牌战略规划的内容 2.5.4 品牌培育的战略愿景与使命 2.5.5 品牌培育的方针 2.5.6 品牌培育的目标 2.5.7 品牌化决策与模式选择 2.5.8 品牌战略和方针的制定 2.5.9 品牌战略和方针的部署 2.5.10 品牌战略与方针的沟通 2.6 资源 2.6.1 资源的配置与评价 2.6.2 财务资源 2.6.3 人力资源 2.6.4 供方和伙伴 2.6.5 自然资源 2.6.6 知识、信息和技术 2.7 过程管理 2.7.1 品牌培育过程的含义 2.7.2 品牌培育的过程方法 2.7.3 品牌培育过程管理的实施 2.7.4 品牌培育过程的策划与控制 2.7.5 品牌培育过程的职责与授权 2.7.6 品牌培育的关键过程 2.8 监视、测量、分析、评审和改进 2.8.1 实施监视、测量、分析、评审和改进的意义 2.8.2 监视 2.8.3 测量 2.8.4 数据信息分析 2.8.5 管理评审 2.8.6 改进 第3章 品牌培育关键过程的控制与应用 3.1 品牌定位 3.1.1 品牌定位的定义 3.1.2 品牌定位、产品定位及市场定位的区别 3.1.3 品牌定位的前提——明晰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 3.1.4 品牌定位的意义与作用 3.1.5 品牌定位的过程与方法 3.1.6 品牌定位的绩效 3.1.7 品牌定位的误区 3.1.8 品牌定位更新的定义 3.1.9 品牌定位更新的原因 3.1.10 品牌定位更新的选择 3.1.11 品牌定位的工具 3.1.12 品牌定位的原则和要求 3.2 品牌设计 3.2.1 品牌设计的定义 3.2.2 品牌设计的建立 3.2.3 品牌设计的实施 3.2.4 品牌设计的保持 3.2.5 品牌设计的识别 3.3 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3.3.1 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定义 3.3.2 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过程 3.3.3 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目的 3.4 品牌传播 3.4.1 品牌传播的定义 3.4.2 品牌传播的原则 3.4.3 品牌传播的前提和依据 3.4.4 品牌传播的方式 3.4.5 品牌传播的目的 3.4.6 品牌传播的实施 3.4.7 品牌传播的节奏控制 3.4.8 品牌传播过程的费用管理 3.4.9 品牌传播的误区 3.4.10 品牌传播的管理 3.5 品牌更新与延伸 3.5.1 品牌老化与品牌更新 3.5.2 品牌更新的可行性评估 3.5.3 品牌更新的策略 3.5.4 品牌更新的原则 3.5.5 品牌延伸的定义 3.5.6 品牌延伸的前提和条件 3.5.7 品牌延伸的功能 3.5.8 品牌延伸的机会评估 3.5.9 品牌延伸的策略与方式 3.5.10 品牌延伸的风险及规避 3.6 信誉和风险管理 3.6.1 诚信经营的定义 3.6.2 信誉损害的定义 3.6.3 品牌信誉管理的内容 3.6.4 品牌危机管理的原则 3.6.5 品牌风险管理的内容 3.7 品牌保护 3.7.1 品牌资产的定义 3.7.2 品牌资产的内容 3.7.3 品牌资产识别(评估) 3.7.4 品牌资产保护的定义 3.7.5 品牌保护的过程和内容 3.7.6 提升品牌资产的策略 3.8 品牌文化塑造 3.8.1 品牌文化的定义 3.8.2 品牌文化的内涵 3.8.3 品牌文化塑造的意义与作用 3.8.4 品牌文化的塑造 3.8.5 品牌文化塑造的原则 编后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明,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国家工信部品牌培育首席专家。 工作职务: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中国品牌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国家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品牌培育项目管理办公室专家组组长,中国市场营销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品牌促进会副会长著作:《品牌培育三段九动》。 林典勇,华南理工大学EMBA战略营销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起草人之一,原国家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品牌培育管理办公室主任。曾任SANYO·JP广东三洋空调机有限公司国际认证部主任、PACIFIC·USA怡邦实业有限公司系统监管部SGM。工作职务:中国品牌培育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W&V Group Co.Ltd联合执行副总裁,广东智与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执行副总裁,华南认证交流学会董事执行会长。社会兼职:广东营销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品牌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品牌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著作:《品牌培育三段九动品牌培育意识篇》《品牌培育三段九动品牌培育实践篇》《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管理文件案例精选》《中国品牌培育思维逻辑品牌文化塑造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