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与社会: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研究

包邮文化与社会: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研究

¥69.3 (7.0折) ?
1星价 ¥69.3
2星价¥69.3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598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38
  • 出版时间:2016-08-01
  • 条形码:9787516185988 ; 978-7-5161-8598-8

本书特色

王杰、段吉方所*的《文化与社会--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研究》从马克思主义与20 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交互作用的方法问题、重大的理论论争以及理论形态上的特殊性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作深入的学理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通过学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的途径,厘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不同权力话语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理论相结合与交融过程中的影响和冲突过程,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生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作出清晰的把握和理论上的描述,并在历史维度和美学维度中把握它的复杂性和发展轨迹。该专* 同时深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丰富而复杂的交融对话关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问题域和基本语境、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不同模式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表现,以及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理论形态、理论上的贡献,包括中国文学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理论上的弱点和不足,从而为中国文学理论在21世纪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和必要的理论准备。

内容简介

该专著从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交互作用的方法问题、重大的理论论争以及理论形态上的特殊性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作深入的学理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通过学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的途径,厘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不同权力话语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理论相结合与交融过程中的影响和冲突过程,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生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作出清晰的把握和理论上的描述,并在历史维度和美学维度中把握它的复杂性和发展轨迹。该专著同时深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丰富而复杂的交融对话关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问题域和基本语境、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不同模式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表现,以及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理论形态、理论上的贡献,包括中国文学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理论上的弱点和不足,从而为中国文学理论在21世纪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和必要的理论准备。

目录

导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与理论模式上篇 文学与意识形态 **章 文学与政治:20世纪中国文学观念谱系 **节 从启蒙到革命:文学的任务和难题 第二节 审美与实践:主体的动力美学 第三节 文学:自我与世界 第二章 革命文学及其反动:两种激进文学观念的比较分析 **节 关于文学属性的论争 第二节 关于文学主体的论争 第三节 革命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第三章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两种文学观念的冲突及其影响 **节 民族主义、世界主义之变奏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关系 第二节 民族主义、世界主义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第三节 当代中国民族文化共同体建构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设 第四章 审美现代性与形式问题: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 **节 形式与历史:形式主义与巴赫金 第二节 审美变形:马克思主义对形式主义的超越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崎岖路:形式与意识形态 第五章 历史悲剧与革命寓言:马克思主义与悲剧观念 **节 悲剧与革命: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发展与贡献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接受和发展 第三节 从象征到寓言:20世纪中国悲剧经验和文学表达下篇 文学形式的多重意义 第六章 从文学反映论到文学生产论:文学典型及其典型化理论 **节 文学反映论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第二节 典型及典型化理论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 第三节 文学生产论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第七章 中国经验与文艺美学 **节 中国经验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特殊性 第二节 宗白华的民族美学与中国美学 第三节 周来祥的和谐论美学 第八章 审美经验的本质与文学形式的多重意义 **节 审美经验与美学实践 第二节 朱光潜:审美经验的多重阐释与人生审美化的追求 第三节 蒋孔阳:美的创造与文学形式的多重意义 第九章 审美意识形态及其理论论争 **节 从审美转向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第二节 审美意识形态论争 第三节 审美意识形态的范式转型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推进 第十章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节 文化研究的本土接受与本土化反思 第二节 文化研究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文化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学术定位及其历史责任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杰(1957—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专家组成员、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教育部国家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兼职教授,英国切斯特大学访问教授(2016-2018)、暨南大学兼职教授。段吉方(1975— ),华南师范大学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西审美文化理论与批评、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